豐田章男對於Nissan合併Honda破局點出這些關鍵

Honda與Nissan原本計劃合併,但這項合作在宣布僅兩個月後便告吹。對此,豐田前執行長、現任董事會主席 豐田章男 直言不諱地分析了合併失敗的關鍵問題,並點出規模雖然重要,但並不代表競爭力的提升。

失敗的關鍵:沒有產品計畫
2024 年 12 月 23 日,Honda與Nissan聯合舉行記者會,宣布合作計畫。然而,記者會上幾乎沒有提及具體車型,反而充滿「協同效應」與「業務整合」等商業用語,這讓豐田章男十分不解。他認為,討論汽車產業的未來,產品才是核心,但這場記者會卻完全忽略了這一點。
後來,Nissan似乎意識到這個問題,於是公佈了新的產品計畫,包括 純電動 Leaf 跨界車、新款 Micra、Sentra 轎車,以及更多即將推出的Infiniti車款。

豐田章男:合併不是萬靈丹
對於合併後是否真的能帶來優勢,豐田章男也持保留態度。他直言:「你知道有哪些公司合併後真的變強了嗎?」雖然短期內可能會有好處,但長期來看,讓雙方都滿意並不容易。
而這次Honda與Nissan的合併會破局,最大的問題是Honda希望讓Nissan變成子公司,而不是平等合併,這成為雙方無法妥協的關鍵點。

Toyota的策略:聯盟比合併更重要
Toyota並不是不重視規模,而是採取了不同的策略——與多家日本車廠建立聯盟,而非單純的合併。例如:
-
2016 年將 大發 (Daihatsu) 收購為全資子公司。
-
擁有 Lexus(1989 年創立)、HINO(2001 年成為子公司)。
-
2024 年,與 Mazda、Subaru 合作開發電動化內燃機。
-
Toyota持有 Subaru 20%、Mazda 5.1%、Suzuki 4.9%、Isuzu 4.9% 股份,透過這些策略強化自身影響力。

產量雖大,但管理不易
2024 年,Toyota集團(包括 Lexus、Daihatsu、HINO)共銷售 10,821,480 輛汽車,連續五年蟬聯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雖然較去年下滑 3.7%,但仍遙遙領先對手。
然而,豐田章男也坦言,產量大帶來的管理壓力也很驚人:「每年管理 1,000 萬輛汽車,真的很麻煩!」

企業規模 ≠ 競爭力,關鍵還是產品
豐田章男的看法很明確:企業規模雖然重要,但最終決定成敗的還是產品本身。相比於單純追求規模,他更相信穩健的聯盟關係、清晰的產品規劃,才是讓企業長期成功的關鍵。
編輯精選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和泰《Toyota GR Yaris》手排降10萬 自排199萬獨享全速域ACC
-

Toyota RAV4與Land Cruiser都將推出電動車 多途徑減碳策略
-

2025年9月購車優惠|Toyota RAV4百萬零利率 Crown 120萬低利率
-

《Toyota GR Yaris AT》試駕報導|解放左腳 人車極限溝通再進化
-

和泰改進美規《Toyota RAV4》吧!中控主機功能超強大
-

《Toyota Corolla Cross Nasu Edition》化身茄子越野車 展現品牌戶外冒險精神
-

Toyota Previa 傳出復活計劃!老車迷的共同回憶要回來了
-

澳洲Toyota RAV4 HEV警車 激烈駕駛容易過熱 影響值勤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