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Subaru Outback 2.5i-T EyeSight》試駕|車內科技化超有感 行車安全再升級

第六世代Subaru Outback目前台灣只引進單一車型,搭載2.5升水平對臥自然進氣引擎,配上CVT變速箱,換上了SGP底盤,且為品牌首款導入EyeSight 4.0智能駕駛安全輔助系統,建議售價159.8萬元。
Subaru在1994年將第二世代Legacy旅行車拉高底盤高度,加入跨界元素,推出了具備休閒與越野元素的初代目Outback,不過當時日本國內風情不同,對於out(淘汰)與back(後退)有些忌諱,所以改稱Legacy Grand Wagon,直到第四代車小改款車型推出,為了跟海外車款命名統一才改回用Legacy Outback;1995年在美國市場上市時,還特別強調這是全球首款運動型多用途旅行車(Sport Utility Wagon, SUW),宣稱這款車兼具旅行車與多用途車款的優點。
在2019年紐約車展上推出了第六世代Subaru Outback,相較於前一代車型,換上了原廠全新研發的SGP(Subaru Global Platform)模組化底盤平台、導入符合Level 2自動駕駛技術的EyeSight 4.0智能駕駛安全輔助系統、DMS智能駕駛警示系統、車內換上11.6吋中控螢幕,以及首度搭載副駕駛座椅墊輔助氣囊,來增添市場競爭力。台灣總代理意美汽車也終於在2021年4月引進台灣市場,首波只導入搭載2.5升水平對臥四缸NA引擎的Outback 2.5i-T EyeSight單一車款,建議售價159.8萬元。可惜當初車迷朋友們引頸期盼的2.4升水平對臥六缸渦輪增壓引擎目前只提供北美市場使用,暫時與台灣市場無緣。
第六代Outback為品牌旗下首款搭載ADB 智慧型自適應頭燈(內建水平調整與轉向輔助照明)的車系,且還有SRH主動式轉向頭燈。前保桿上黑色防刮材質的面積更大,六角形水箱護罩下方的蜂巢式進氣口周圍銀色防刮下護板的面積也加大了些。
說實話,剛拿到車的時候打量了一下外觀,整體造型上並沒有太大的驚豔,原廠似乎有意在外觀上盡量保持與上世代車款的輪廓。不過車身尺碼就因為換上SGP(Subaru Global Platform)模組化底盤平台,而放大了一些,車長多40mm、車寬多出15mm、車身高度高了75mm,整體來到了4,870x1,875x1,675mm;軸距沒變動,同樣維持在2,745mm;車身最低離地距離在這次大改款「跨」出新高度,到從上世代的200mm提升到213mm。
車側沒誇張的線條修飾,最低離地距離從上一代的200mm調高至 213mm,上下車更方便外,也更能攻克崎嶇的路面。
粗壯的車頂架將銀色橫桿平行整合在一起,需要時動動手就能變成可承受70公斤重的橫桿。
車體外觀輪廓是沒特別更動,但在細節上可看出這次大改款設計團隊的用心,車側窗框運用了大量鍍鉻飾條點妝,還一路延伸外擴到銀色塗裝的後照鏡外殼上,多了幾分奢華感。車側看上去最醒目的莫過車頂粗壯的車頂架,兩側可拆式橫桿,用不到時可平行的整合在車頂架上,必要時能像外固定變成可承重70公斤的橫桿;下方黑色防刮立體式側裙設,讓整個車側造型看似登山靴,可說是整車最粗獷之處。
車側下方的黑色防刮材質面積變大了,側面看上去有點像是登山靴。
Outback車尾有個貼心設計,手只要放在車尾門廠徽附近,尾門就能自動開啟。特別注意,手是放在廠徽附近,不是摸廠徽。

標配18吋5輻黑銀雙色鋁圈,配胎Bridgestone Alenza H/L33,規格 225/60 R18。
這次大改款車型在車內布局的變化比較多,去除了大部分的實體按鍵,將操作都集成在車內的品牌初登場的11.6吋中央觸控螢幕上,可惜儀表板仍是雙環指針式,中間有個小尺寸彩色螢幕來顯示行車資訊,兩螢幕可相互連動,座艙科技感升級有感;在用料方面也相當講究,車內多的是高級皮革與車縫線,中控台與排檔座周圍則用了黑色鋼琴烤漆面板裝飾,就連手套箱內也用了絨毛妝點,不愧為品牌當家旗艦車款。

車內11.6吋直立式中央觸控螢幕相當搶眼,車內質感大幅提升。

雙環式指針儀表板

難得有CD播放功能,對車內音質有所堅持的朋友是一大福音!
11.6吋中央觸控螢幕由上到下共分成了三個部分,最上頭那層顯示的資訊為水溫/由溫、導航路線資訊,與提供一般、雪/泥土、厚雪/泥巴的X-Mode等資訊;中間區塊是手機連接車機後的介面,像是Android Auto與Apple CarPlay都能對應顯示,可惜不能全螢幕,只能顯示在中間區塊;最底層則是車內空調控制區。比較麻煩之處在於這次大改款將Auto Hold (Subaru稱為AVH自動駐車)與怠速熄火改到了中控台觸控開關,且調整的頁面在設定的車輛欄位裡,需要一點時間適應。
在中控螢幕上方的是DMS智能駕駛警示系統的偵測感應器,這套系統可記憶5位駕駛人設定好的座椅姿勢、後視鏡角度,與車內溫度等,只要人一進去馬上就能偵測到,並在中控螢幕與儀表板上顯示迎賓詞,並將車內設定調整到定位,進入車內倍感溫馨,就差沒用語音跟你問候了;這套系統好用的地方在當你在開車時系統會偵測你的眼球,當她發現你疲勞或沒看車前方時車內就會發出警示音提醒,系統還滿靈敏的,眼睛稍微飄下馬上就發出警示音,但還是老話 一句,如果是語音提醒就更貼心了。
在行車安全方面,除了導入符合LV2半自動駕駛輔助功能的EyeSight 4.0主動安全科技外,全車系標配8具安全氣囊,特別在副駕駛座新增了坐墊輔助氣囊,當發生碰撞時,安全輔助氣囊作動後將抬起腿部以抑制碰撞時身體向前移動的物理慣性並減少腿部損傷;全新研發的行車安全輔助系統,採用兩具在前擋風玻璃上頭的攝影鏡頭來監控車前道路狀況,偵測範圍比前一代好上不少,水平偵測角度從原本的35 °提升到63 °,垂直偵測角度從原本的9°來到了19 °,前方偵測距離也來到了130公尺。
軟體上面也有重大突破,這次EyeSight 4.0新增了AES緊急自動轉向輔助系統、LCF車道維持置中系統,與LDP車道偏離輔助系統;並將原本的ACC功能新增4種跟車模式,且PCB預防碰撞自動煞車系統多了偵測對向來車與十字路口行人的功能。實際使用上,車輛右前方的車子一打方向燈準備要切到我前方時,車輛偵測到後立刻煞車,反應相當迅速,煞車過程也不會讓人覺得倉促。
第六世代Outback搭載2.5 升水平對臥4缸自然進氣動力,引擎首度採用缸內直噴設計,搭配可模擬8速手自排的Lineartronic無段變速箱。最大馬力 169匹/5,000至 5,800轉、最大扭力25.7公斤米/3,800轉。 官方特別強調,大改款車型有高達九成的引擎零組件、變速箱齒比,都重新設計過,並減輕了重量。

典型日本家用車動力配置—自然進氣引擎配上CVT變速箱,實際開上路的感覺,若以舒適性來看絕對沒話說,特別是這次大改款換上重心較低且高剛性的SGP底盤,過彎時轉向十分沉穩,配上Symmetrical All-Wheel Drive對稱式全時四輪驅動系統輔佐增強循跡性,每個彎都讓人非常有自信,且切的愉快。但開山路就比較吃悶虧了,個人感覺懸吊跟底盤設定的都偏向舒適,不適合去跑山路拚速度。就開著LV2 半自動駕駛系統,好好的在車上享受車內12隻高級環繞音響與高級皮革座椅吧!

開啟ACC巡航時儀表板上的畫面。

如果你還在執著引擎帳面上的數據,特別是這次為了符合台灣排放法規,原廠不得不將最大馬力下修了6匹,真的是致命傷,只能說台灣環保法規真的很嚴格!不過在扭力上則增加 1.7公斤米,不無小補,特別是這款強調多功能多用途的跨界旅行車。痛苦是比較出來的,老望著那具與台灣市場無緣的2.4升渦輪引擎,而錯失這台車內大翻新,科技配備給超滿第六世代Subaru Outback,真的很可惜!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二次小改款《Kia Picanto》試駕報導|科技與安全配備大升級
-

《福斯商旅 ID.Buzz LWB Pro S》試駕報導|動力&置物空間都超充足 滿足七人的純電廂型車
-

二次小改《Volvo XC90 B5 Plus》試駕報導|兼具舒適與科技的大型休旅車
-

《J Space》搶攻省油市場 八速自排變速箱功不可沒
-

新世代《Peugeot 3008 Hybrid 》試駕報導|法系油電休旅的全面進化 高速更安靜
-

中華車《J Space 5人豪華型》搶先試駕|8AT LV.2 馬力破百!更能滿足家用需求的商用廂車
-

《Alfa Romeo Stelvio Intensa》試駕報導|輕身構造好殺彎 意式熱情四驅車
-

歐系跑旅雙車型解析|Ford《Kuga 1.5T Active 及 Vignale》你要選擇哪一台?限量網友體驗試駕大募集!有你想不到的好禮喔~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老車狂吼|性能無懈可擊的Subaru Impreza P25拍賣
-

大改款Subaru Outback測試車捕捉|外觀長這樣 動力最令人期待
-

美規Subaru WRX推出2025年式|漲價但比台灣便宜
-

Toyota純電技術支援 Subaru跨界旅行車Outback回來了!
-

2024年7月購車優惠|SUBARU全車系多元豐厚獻禮好評不斷 指定車款再享4年稅金補助
-

意美汽車文宣流出|《Subaru WRX》黑化特仕車 9月7日上市
-

《Subaru》註冊e-Outback商標 無論油電或純電 都跟Toyota脫不了關係
-

美國車降價Subaru Forester有機會 美國產線10啟用 接替Legacy停產後的產線空缺
六角型水箱護罩多了銀色雙橫柵點綴
前保桿兩側LED前霧燈周圍多了圈鍍鉻飾條修飾
車側窗框多了鍍鉻飾條修飾
霧銀色後照鏡外殼下方也有鍍鉻飾條
橫桿平行整合於車頂架
按下橫桿旁的按鈕取下橫桿
將橫桿另一邊移到對側放入空口
完成了!變成可以架東西的車頂架!


車尾後導流板變得更大,後保桿黑色防刮材質與霧銀下護板也跟加大不少。
C字型LED尾燈在大太陽底下看起來依然清晰
手放在車尾門廠徽附近就能開啟尾門,相當方便
車內座椅全採用Nappa皮革,觸感極佳
後座空間
身高180公分的乘客入座空間仍相當充裕
後出風孔與USB充電孔
可惜天窗只有到前座
標配12支Harman Kardon揚聲器,後行李箱為重低音喇叭
毛茸茸的手套箱
行李廂標準容積561公升
後座傾倒後收納空間提升至1,750公升
知名音響品牌的重低音喇叭
12V電源孔跟置物空間
電動尾門
後座椅傾斜調整開關
中控螢幕分為三部分
最上層顯示油耗
X mode
怠速熄火跟auto hold改成觸控開關
可惜沒360度環景





EyeSight 4.0採用前擋風玻璃前的雙攝影鏡頭偵測前方路況
副駕駛座椅墊輔助氣囊
ACC控制區在方向盤左邊
搭載2.5升水平對臥4缸自然進氣動力 (代號FB25)
引擎蓋沒油壓頂桿,開啟時要小心別燙到手
這台車的空間真的大,對我們這種大材高大的人真的,是不錯的可以選擇的一台好車
內裝真不錯!!!
Subaru就是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