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undai Mufasa》試駕報導|空間高機能 行駛低噪音
本次試駕車款為Mufasa車系的頂規GLC,建議售價94.9萬元起。
目前台灣市場上90到100萬間的休旅車選擇相當多樣,想要省油有Toyota油電、追求馬力有Ford kuga、想要日本進口則可選Mazda CX-30。南陽在這競爭激烈的級距另闢蹊徑,推出主打空間與科技滿配的Hyundai全新亞太戰略車Mufasa。南陽導入的腳步相當快,Mufasa甫於2023年中國推出,就算延後到今年上市,台灣仍是第三個販售Mufasa的國家,同時也是海外第一個Mufasa車系的組裝地。Mufasa從原廠產品配備到南陽的銷售策略,可說渾身是膽,車長不到四米五的CUV,開出與SUV相當的價錢,跨級距挑戰Ford kuga,究竟憑什麼?!
冰晶藍車色
Mufasa外型設計非常跳痛,車頭與車尾反差相當大,感覺是兩個設計師各持己見下的共同傑作。車頭與旗艦休旅車Palisade採用相似的直列式LED頭燈設計,搭配兩側的有菱有角的氣壩,展現王者霸氣風範。水箱護罩格柵藉由形狀不同的三角形排列,將視覺焦點集中在中央的H廠徽上。車色共四種,每種都有點偏粉色調,似乎是想討好女性買家;其中的冰晶藍車色,看起來有點像是小改款前Tucosn L N Line專屬的性能藍車色。
相較於銳利感較重的車頭,車尾就顯得較為圓潤可愛。時下流行的橫貫式尾燈不夠看,Mufasa直接給兩條,兩側還用圓弧狀燈帶連接,營造出環狀尾燈的視覺感受。第三煞車燈位在後上導流板中央,裡面還藏著後雨刷。尾燈的LED光源亮度相當高,開這路上很難不多看一眼。比較可惜的是,方向燈還是在兩側氣下壩上方,位置有點偏低。
N3(i-GMP)平台是Hyundai使用相當廣泛的平台,拓展性相當高。無論是本次試駕的主角Mufasa,以及現行Tucson L、第五代Santa Fe、第十代Sonata等現代新世代車款,都是該平台作品。
全車系標配18吋雙色旋切鋁圈
這次試車放出來的都是標配黑化套件的頂規GLC車型,其黑化範圍包含燻黑LED隱藏式日行燈、亮黑水箱護罩飾條、黑化的D柱,以及亮黑尾燈飾板。因為外觀上少了彰顯車型的專屬銘版,中階的GLB與頂規GLC外觀上基本上是一樣的。Mufasa外觀上的選擇較少,只以黑化套件區分入門與其它車型,全車系一律標配18吋雙色旋切鋁圈。
黑化的D柱為黑化套件中的一項,該套件為中階與頂規車款的標準配備。
MUFASA後面還多了個獅子頭,這是原廠罕見的設計。
環狀led尾燈相當引人注目
一開門就有驚喜。Mufasa車艙採用分區設計,每區因其功能而有相對應的設計。駕駛座是運動取向,車門門板飾條採直條紋設計,下方的置物空間有個可以掛東西的掛勾,官方說是可以掛摺疊雨傘。後來想一想,有跨繩的長條棒狀物除了摺疊雨傘很像也沒了。實際體驗後發現,駕駛座的坐姿偏高,很難跟低趴的運動坐姿聯想在一起。但這也許是定位上的取捨,以家用車來說的話,坐姿高一點的駕駛視野較遼闊,有助於行車安全。
駕駛座車門門板有個掛勾,可以掛折疊式雨傘。
頂規車款獨享駕駛座電動調整,但怎麼調都覺得坐姿偏高,就是要給你開闊的行車視野。
副駕駛座官方稱是基於時尚概念打造,採用菱格紋的車門飾板,滿滿的置物空間與掛勾,隨身物品不怕沒地方放,這算是對女性相當貼心的設計。副駕駛座跟駕駛座一樣,坐姿都偏高,剛上車會有一種搭貨車的錯覺。雖然雙前座的坐姿都偏高,以我身高約180公分的成年男子來說,頭部沒有一絲一毫的壓迫感。副駕駛座獨享的飛翼式頭枕,面積相當大,並強化側面支撐,整個頭靠上去相當舒適。本次試駕駛的頂規GLC車款獨享的全景玻璃天窗面積相當大,讓車內乘客都能享受到陽光,並附有電動遮陽簾,太陽曬夠了只要動動手指頭就能關閉。
副駕駛座為菱格紋門板
副駕駛座的中船旁邊有個置物空間
副駕駛座的頭枕更往左右延伸,包覆性更好,外型與駕駛座不同。
中控台上軟質包覆,看起來跟真皮一樣,摸起來有點塑膠感。
充電相當方便,插上大孔接車機兼充電,其餘都是小孔都是充電。冷氣調整區為觸控式,最靠副駕駛座的樹木按鍵是空氣清淨的開關。
雙前座太高主要影響的是頂規車款GLC的後排乘客。官方將後排設定為尊榮放鬆區,頂規GLC車款獨享後排手機支架,以及副駕駛座前傾功能。實際體驗後發現,手機支架無法調整高度,想調整角度的話得調整副駕駛座的椅背角度,犧牲一點副駕駛座的乘坐舒適性;美觀方面的問題比較主觀,手機平台架破壞了左右對稱的和諧,對於左右得對稱的強迫症患者來說就要多多忍耐。副駕駛座前傾為為手動調整,拉一下後方的帶子馬上就傾倒,比電動的來得更有效率。椅背傾倒後的高度比後排座椅的臀點還高,腿靠上去後身體重心更往後,腳抬得比臀部還高,有點像是在健身。真正能讓乘客放鬆的是宛如客廳沙發的後排座椅,發泡棉偏軟,坐起來相當舒適,且椅背具備6度可調,一樣為手動快速調整。
頂規車款副駕駛座後方為無法調整高度與角度的平板架。等等,角度可以調,但要連同椅背調整。
後排座椅就像沙發一樣柔軟,到現在我還是覺得她看起來很像牛皮沙發。
後排椅背6度可調
副駕駛座可前傾,腿短的人剛好可以放到軟墊區,腿太長就無法。
全景天窗面積相當大,看起來是沒有隔熱效果。
後車門版為大型菱格紋
Mufasa的科技配備沒有分車款等級,全車系標配中控台上的雙12.3吋螢幕,這是同級對手所不及的。駕駛座前方的12.3吋數位儀表與方向燈連動,可以顯示轉彎側的盲區畫面;12.3吋中控螢幕則可顯示環景畫面,基本上是與倒車檔連動,掛入R擋自動跳到環景畫面,也可以在中央鞍座扶手上的開關切換。比較要注意的是,這套環景系統提供多種角度(包含倒車畫面)可調,掛入R擋時的畫面為上次的環景畫面,如果上次沒調回倒車畫面,就得自己動手調回來。數位儀表的介面只雙環式一種,他可以根據駕駛模式切換「不同的雙環式風格」。中控螢幕首頁為黑底,有效降低夜間行車時的光害,黑底旁邊有即時的GPS資訊,讓你馬上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同級唯一冷氣口氣氛燈跟雙12.3吋螢幕
盲區顯影時,還會顯示轉速。這套系統為韓國進口。
環景畫面有多角度可切換
螢幕上面有個凹槽可以放手機。阿是說...放在下面充電不好嗎?!非得要放在這邊曬太陽?!
冷氣出風口氣氛燈有64色隨你選,懶得選也可以改與行車模式連動。隱藏色為不會發光的銀色,關掉氣氛燈就會出現。
氣氛燈只有在冷氣出風口(氣氛燈條為經銷商選配),共有64色可選,也可以跟車輛的駕駛模式連動。此外,當你調整空調或是切換駕駛模式時也會有相對應的顏色切換,儀式感滿滿。車內音響並非Mufasa強調的重點,入門車標配4支揚聲器,中階以上升級6支,都沒有跟任何音響公司合作。效果不是特別突出,對於音響效果不挑剔的消費者已經相當足夠。
拍這張照片的時候總覺得少了一個動作。修但幾哩...你的後廂隱私蓋哩?!確認過後,後廂兩側沒有卡榫,不是偷掉,是原廠本來就沒這項設計。
傾倒後的底板相當平整
副駕駛座前傾的另一個優勢為可以塞入更長的貨物
頂規車款獨享的電動尾門,可以在中控螢幕上設定打開時候的高度。這套系統也會認鑰匙,帶著鑰匙靠近會自動打開,比腳踢還方便,讚!
未上市之前,Mufasa單一2.0升自然進氣引擎的排氣量總被當成是缺點,相較同級競品一年得多約5,500的稅金。這次終於接觸到實車,有機會來探討到多這5,500的稅金,在駕駛上有什麼優勢。排氣量較大的優勢是各項表現都很均衡,每次循環能吸入更多的空氣和燃料,產生更高的馬力和扭力。在六速手排變速系統的搭配下,較低的轉速下就能輸出充沛扭力,讓車輛起步和加速感覺更輕鬆有力,無需拉高轉速就能獲得良好的加速反應。不過比較可惜的是,Mufasa沒有換檔撥片,排檔桿也沒辦法切換成手動模式,只能藉由Sport模式來提高引擎轉速,駕駛樂趣少了那麼一點點。
座椅加熱為頂規車獨有配備。冬天好用!
排檔桿上面可以看到當下的檔位,感覺有點多餘。
方向盤兩邊軟質包覆,手感不錯;上面塑膠感較重。
儀錶板上看檔位不是更方便?!這個儀錶板畫質超清晰,字體又夠大,資訊判讀很方便。
實際體驗後發現「舒適模式最舒適」。聽起來像廢話,但真的就是這樣。運動模式感覺是od檔,引擎轉速較高,車內較吵。
看到雪地、泥濘與沙地駕駛模式,會誤以為他是四輪驅動。前驅車給這些配備,算是相當不錯,總有一天用的到。
抗藍光欸,抗藍光保護貼幫你省起來了!
Sport模式就像是20年前老車的od檔,只有延後換檔時間,輸出並不會變的很猛爆,油門反應與轉向反應都是跟其他駕駛模式一樣。這車的轉向齒比感覺比較大,高速行駛時車輛相當穩定,後多連桿懸吊的濾震效果也相當出色,懸吊阻尼偏軟,入彎速度切忌太快。整體說是以舒適取向的行車質感。只不過,過彎打方向盤的時候,總覺得比一般車款打的角度還要再多一點點。此外,迴轉半徑也偏大,調頭的時候要先切外側一點才有機會一次過。
Mufasa以豐富的科技配備、寬敞的車艙空間,以及相當有巧思的置物設計,在同級競品中顯得特別突出。這套動力系統從初代iX35就有了,引擎也曾用在旗艦轎車Hyundai Sonata (DN8)上,可見得這套動力系統穩定性已經相當高,加上自然進氣引擎在後期保養維修上比渦輪引擎省事,以家用車來說是最適合的設定。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Mazda CX-5 25T Retro Sports Edition》試駕報導|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造車工藝 現在入手正是時候
-
《Mazda CX-60 25S Elite Plus》試駕報導|國產價格就能擁有同級唯一後驅駕馭樂趣
-
《Audi Q6 e-tron》試駕報導|800V架構加持 舒適好開 滿滿科技感
-
LUXGEN n⁷ LR長程版 再遠都陪你去
-
大改款《Volkswagen Tiguan》試駕報導|430 TSI R-Line Performance 家用很可以 性能大提升
-
《Volvo EX30》試駕報導|動力&置物空間都很多 還將極光帶進車艙
-
小改款《Kia EV6 GT Line》試駕報導|加值不加價 長途跋涉更輕鬆
-
《福斯商旅 ID.Buzz LWB Pro S》試駕報導|動力&置物空間都超充足 滿足七人的純電廂型車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Hyundai Mufasa》試駕報導|空間高機能 行駛低噪音
-
大改款《Hyundai Venue》首次曝光 外觀大雜燴 有望新增LV.2
-
Hyundai最新旗艦電動SUV IONIQ 9正式亮相|最高續航表現 座艙有料
-
Hyundai STARIA銷售創新高 全新STARIA CEO BOSE車款三月上市
-
《Hyundai Palisade》毛病多 車主們告上法院
-
HYUNDAI全新 Santa Fe 設計理念引領潮流 累積訂單突破500張,80%選購最高階車型
-
2025年4月購車優惠|Hyundai PORTER II 銷售創新高 自排鐵床全新上市
-
HYUNDAI 新北五股商用車展示中心全新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