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與理性的糾葛 ─ 新世代《Mazda3》五門旗艦型試駕報導

最近有位國中生從感性與理性的角度,勇敢地陳述了自己的意見,雖然是另有所指,但卻發人省思,特別是在寫這篇試駕報導的當下,突然覺得,面對造車思維充滿感性的新世代《Mazda3》時,到底要怎麼用理性的方式來跟消費者溝通,讓他們了解到看似漲價的價格背後,其實還有許多自己所不知道的價值。

▲面對造車思維充滿感性的新世代Mazda3,到底要怎麼用理性的方式來跟消費者溝通 ,其實是最需要思考的問題。
先從車型編成來看,由台灣馬自達導入的新世代Mazda3,一樣分成四門房車及五門掀背車兩種版本,其中四門版本一共規劃4款車型,包括全車系唯一價格落在80萬元以內的四門尊榮型,再上去則是89.9萬元的四門頂級型及95.9萬元的四門旗艦型;而五門版本少了尊榮等級的入門車型來壓低門檻,因此只能從五門頂級型的90.9萬元起跳,跟高一個等級的五門旗艦型只相差6萬元,但少了更齊全的主動安全配備,在價差不大的情況下,目前得知無論四門、五門都是直上旗艦型的比例高一點。
| 車型 | 正式售價 |
| 四門尊榮型 | 79.9萬元 |
| 四門頂級型 | 89.9萬元 |
| 四門旗艦型 | 95.9萬元 |
| 四門Bose旗艦型 | 97.9萬元 |
| 五門頂級型 | 90.9萬元 |
| 五門旗艦型 | 96.9萬元 |
| 五門Bose旗艦型 | 98.9萬元 |
仔細探究外觀差異,除了B柱上的鋼琴烤漆車門飾板,其實頂級型及旗艦型都將全LED頭尾燈/日行燈列為標準配備,輪圈也統一採用18吋 (配胎規格為215/45 R18),並未因為等級而有所區分,而且為了劃分風格,原廠刻意針對五門Mazda3的水箱護罩、前保桿造型,賦予比較強烈的運動氣息,原本一貫為鍍鉻設定的「魂動之翼」也改採帶有光澤的深灰色塗裝,就連18吋輪圈的款式、塗裝,車側鈑件摺線、弧面的壓塑,都有各自的詮釋。
當然比起大同小異的部位,五門Mazda3的車尾仍是最能散發運動氣息、突顯設計風格的地方,雖然厚實的C柱曾引起評價兩級的意見,但見到實車後非但完全改觀,還會佩服起設計師的功力和不流於俗的決心,讓五門Mazda3可以在一票掀背車夾殺中走出自己的路。
只不過在遷就外型之下,五門Mazda3的空間表現並未帶給人任何驚豔,即便軸距增加25mm,但經過實際測量後可以發現,跟上一代五門Mazda3相比,膝部空間增長的幅度仍是相當有限,頭部空間也是相差無幾;而行李廂在同樣以補胎劑、打氣機取代傳統備胎的基礎下,整體容量則是從350公升縮減到327公升,當中行李廂深度跟寬度 (最寬)是導致容量縮減的主因,連帶影響到後座打平後的空間表現。
| 後座空間測量結果 (單位:公分) | ||
| 車型 | 新款五門Mazda3 | 舊款五門Mazda3 |
| 後座最大寬度 | 147 | 147 |
| 後座椅面寬度 | 131.5 | 133.5 |
| 後座椅面長度 | 44.5 | 43 |
| 後座椅面距車頂高度 | 93 | 93.5 |
| 後座椅面距地板高度 | 33 | 32 |
| 後座膝部空間 | 15 | 14 |
| 後座頭部空間 | 2 | 3 |
| 行李廂測量結果 (單位:公分) | ||
| 車型 | 新款五門Mazda3 | 舊款五門Mazda3 |
| 標準容量 (公升) | 327 | 350 |
| 行李廂深度 | 85 | 89.5 |
| 後座傾倒最大深度 | 163 | 167 |
| 行李廂最大寬度 | 110 | 126 |
| 行李廂最小寬度 | 102 | 102 |
| 行李廂開口距地高度 | 74 | 70 |
| 行李廂把手距地高度 | 181 | 186 |
坦白說,與其坐在後座斤斤計較空間表現,不如換到前座感受那股匠心獨具的座艙氛圍。有別於過去單純講究左右對稱的中控儀錶台,改款後則是加入駕駛導向設計,利用各自對稱的手法將駕駛座與副駕駛座劃分出兩個區域,再以水平堆疊的方式營造層次感,同時儀表台上半部也在減法設計理念下,減少視覺上不必要的干擾元素,包括移除兩側中高音揚聲器、側窗除霧出風口,縮小方向機柱外殼體積,改採前擋投影式抬頭顯示器等。
然而,新世代Mazda3吹毛求疵的地步還不僅如此,為了在視覺、觸覺感官上實現追求高級感的目標,座艙周圍到處可見電鍍或銀色烤漆所製成的類金屬材質,其次還有延伸到中央鞍座兩側、中控儀表台、門板等處的皮革材質與穿插其中的細緻縫線,車內所有按鍵旋鈕的操作回饋、燈光照明、前座中央扶手開啟方式也都經過精心設計,加上7吋全彩數位儀表板、8.8吋中央資訊顯示幕等科技配備的襯托,種種要素構成後確實讓人有種彷彿置身於豪華車款的錯覺。
抱持著已經快被感性埋沒的好奇心,我們將車開上路,很快地另一股感動又湧上心頭。考慮到上一代令人詬病的車室靜肅性問題,原廠工程團隊特別在NVH工程上下足苦工,解決方式則是透過特殊的車體結構減震設計、減少孔洞間隙及增加隔音材質來抑制噪音,另外再搭配聆聽、抗噪效果更好的揚聲器佈局,讓車內乘員都能沈浸在悅耳悠揚的靜謐環境之中。
除了改善靜肅性問題,針對座椅的人體工學設計、車體底盤及懸吊系統的力量傳遞,原廠工程團隊同樣展現出執著的態度,行經坑洞或不平路面時,雖然可以感受到衝擊感,但傳遞的過程相當平順,也不太會造成讓人不適的搖晃現象,即便拉高車速、加快方向盤轉向,整體動態反應仍是不疾不徐,而且在GVC Plus G力導引控制技術的輔助下,過彎時不管是穩定性、車頭指向性都明顯優於上一代車款,很容易進入到所謂人馬一體的駕駛感受。

▲新世代Mazda3的行路質感跟動態反應都讓人印象深刻。
至於動力部分,雖然目前導入的車型都清一色搭載2.0升Skyactiv-G自然進氣汽油引擎,但經過改良後,這具引擎的最大扭力已經從21.4公斤米小幅提升至21.7公斤米,而最大馬力依然維持在165匹,峰值轉速均不變,搭配同一具6速手自排變速箱,切換至Sport運動化換檔模式並關掉循跡系統,實際測試0-100km/h加速,最佳成績為9秒整,比上一代測得的9.32秒還要快,引擎的運轉品質及排氣聲浪也有相對出色的感受。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首度標配於旗艦型的CTS巡航模式車道維持輔助系統,實際體驗後確定作動時速僅能在55km/h以下,超過會改由LDWS車道偏移警示系統、LAS車道偏移防止系統接手,而且輔助效果有限,遇到角度偏大的彎道很容易發出警示,接著就把控制權還給駕駛。
儘管如此,新世代Mazda3仍不忘將MRCC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升級為0-145km/h均可作動的全速域規格,同時還新增SBS-R智慧倒車煞車輔助系統、SBS-RC智慧後車盲區煞車輔助系統、DAA駕駛疲勞警示系統、主動轉向頭燈、Auto Hold功能、360° 環景輔助系統,以及上述的LAS車道偏移防止系統,全車氣囊數量也從6具增加到7具,跟挑起安全科技之爭的對手相比絲毫不遜色。
延伸閱讀:看看它如何創造 「減法美學」
延伸閱讀: 你覺得什麼是「減法美學」呢?留言參加抽獎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新世代《Peugeot 3008 Hybrid 》試駕報導|法系油電休旅的全面進化 高速更安靜
-

《MG G50 Plus Premium》試駕報導|空間大 功能齊全 什麼都有的中庸之道
-

《Audi B10 A5 Avant》試駕報導|帥帥惹人愛 尺碼加大更氣派
-

小改款《BMW iX xDrive45 M Sport》試駕報導|豪華車艙愛不釋手 續航&輸出同步提升
-

《Mazda CX-30 20S Ace Edition》試駕報導|入門即豪華 90萬內何不買進口車
-

2025年式《Range Rover Velar P250 Dynamic SE》試駕報導|車艙更有氣氛的越野休旅車
-

《Volvo EX30》試駕報導|動力&置物空間都很多 還將極光帶進車艙
-

《Luxgen n7 LR 5人亮點版》試駕報導|變化不大的外觀下 配備更豪華 跑得更穩更遠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大改款再等等?!日規《Mazda CX-5》年式更新 新增黑化套件車
-

2025年1月《一般進口車》銷售排行:Toyota Alphard大量交車 Mazda CX-5與Toyota RAV4持續熱賣
-

大改款《Mazda CX-5》官圖搶先看 外觀變化似乎不大 預計搭載24V輕油電 Full Hybrid再等兩年
-

Mazda 6 Wagon有望回歸|外型圖釋出
-

老車狂吼|MAZDA RX-7最後車型:Spirit R
-

歐規大改款《Mazda CX-5》細節公開 後廂容積更勝CX-60
-

多希望是真的!Mazda轎車預告圖是非官方的AI生成
-

電影車追擊|東京甩尾Mazda RX-7 Veilside

Mazda3五門旗艦型
Mazda3五門旗艦型
全LED頭燈與深灰色魂動之翼
前鏡頭藏於廠徽上方
五門專屬的18吋深色輪圈
前輪拱間隙僅有2指半
造型特殊的側裙
車尾是最能突顯設計風格的地方
立體設計的全LED尾燈
車尾擾流板及車頂摺線
前座椅僅有手動調整
後座空間跟上一代相差無幾
身高174公分乘客入座後示意
後座多了空調出風口
行李廂容量縮減到327公升
可透過6/4分離擴充空間
底板下方可收納隨車工具
尾門新增鎖定按鈕
匠心獨具的座艙氛圍
駕駛導向設計的中控儀錶
座艙周圍佈滿類金屬材質及皮革縫線
座艙周圍佈滿類金屬材質及皮革縫線
座艙周圍佈滿類金屬材質及皮革縫線
按鍵旋鈕的回饋同樣經過精心設計
因前座扶手面積加大所以必須先後滑才能上掀開啟
7吋全彩數位儀表板可切換畫面
7吋全彩數位儀表板可切換畫面
7吋全彩數位儀表板可切換畫面
試駕車配備Bose環繞音響系統
聆聽位置可選擇全車或駕駛座
可支援Android Auto及Apple CarPlay
全新設計的原廠衛星導航介面
可分割畫面的主頁面
胎壓數值顯示位於資訊選單內
2.0升Skyactiv-G自然進氣汽油引擎經過改良
受限於造型以致引擎位置偏高
實際測試0-100km/h加速為9秒整
CTS巡航模式車道維持系統僅能在55km/h以下作動
偵測到道路標線且成功作動方向盤圖案會顯示綠色
外部照明設定選單
防撞系統設定選單
車道維持輔助系統設定選單
安全警示系統設定選單
駕駛輔助系統設定選單
360° 環景輔助系統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