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渴望─《Kia Carens》vs.《Toyota Sienta》,市場導論篇
圖片來源:King Autos
消費觀念的改變,讓SUV產品在近幾年來大型其道,體型龐大的各色休旅產品,甚至在消費者心中烙下了與大空間畫上等號的印象,也讓SUV以及跨界休旅車款的銷售佔比逐年成長,更侵蝕了其他級距產品。不過,對於真正有空間需求也要求實用機能的消費者而言,SUV並非唯一以及最佳解,有著挑高車室、多排座椅以及座椅收納機能的MPV產品,才是購車時的最佳選擇。只是,在車廠開始縮減對於MPV產品的投資之下,目前臺灣市場百萬內的選擇僅剩下個位數,當中除了接替《Toyota Wish》停產空缺的《Sienta》之外,只剩下《Kia》旗下由歐洲設計中心操刀的《Carens》,兩者聯手面對臺灣市場國產百萬內中型MPV的需求。
圖片來源:King Autos
MPV產品選擇的萎縮,最主要的因素來自於SUV級距的興起,對於規模較小的車廠而言,選擇將研發重心從MPV產品中抽離,轉而押寶銷售逐年成長的SUV產品。例如過去曾以Mazda5與Wish分庭抗禮的Mazda,在第2代Mazda5停產前便宣告將把研發重心轉移至SUV與跨界休旅車款之上,Mazda5的後繼車開發則暫時擱置。這樣的重心轉換,也讓Mazda5在Mazda結束與福特六和的合作關係後就此退出臺灣市場,連帶使得臺灣國產中型MPV產品選擇萎縮。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只是車廠選擇放棄MPV產品,轉而提供SUV給予消費者選擇時,價格帶相近SUV車款的做法卻不一定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挑高底盤的SUV車款,所代表的多半是較高的車高,如果再加上為了視覺感受以及戶外活動所配備的車頂架,在地狹人稠的臺灣都會中,甚至無法停入多數的機械停車位。再加上5+2座SUV要價幾乎突破百萬,且因為較高的底盤離地高度,即使配備第三排座椅,進出車室對於後座或是第三排乘客而言,都不是輕鬆的動作。機能與彈性也無法與MPV產品媲美。對於能夠支撐年銷量約3萬輛的MPV消費族群而言,在這樣的市場變化下,其實面臨著車款選擇日漸稀少,或者被迫選擇並非理想車款的困境。
圖片來源:King Autos
不過,2015年年底,森那美起亞帶著Kia品牌重返臺灣市場,並同步發表於臺灣在地化生產組裝的Carens,透過歐風的設計與質感,加上超過9成料件由韓國進口在臺組裝的方式,成為國產MPV中的生力軍。緊接著2016年Carens CRDi的導入,提供給予臺灣消費者同時擁有柴油引擎油耗經濟性以及標配6氣囊與ESC電子穩定控制系統的國產MPV產品,讓臺灣的國產中型MPV市場開始醞釀改變。然後,Wish正式停產,Toyota總代理和泰汽車引進尺碼較小,但同樣擁有7人座空間規劃的Sienta接替。接著2017年Carens車系進行小改款更新,全面標配6氣囊與ESC電子穩定控制系統,與Sienta一同帶領臺灣的國產中型MPV市場走向全新局面。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即使產品選擇比起國產中型SUV以及國產中型房車相對稀少,回歸消費者的需要,於是,《國王車訊》這次找來日系中型MPV的代表,也是目前國產MPV中銷售表現最佳的Sienta,以及甫於6月上旬發表上市,安全配備等級大幅提升的Carens汽油版等兩款國產5+2座中型MPV產品。透過MPV消費族群鎖定的空間機能、家庭買家著重的油耗經濟與舒適,還有近來消費者日漸重視的安全防護等面向,剖析目前臺灣市場相對稀少的國產5+2座中型MPV選擇。
-
§延伸閱讀:
-
● Kia Carens vs. Toyota Sienta,安全與配備篇
-
● Kia Carens vs. Toyota Sienta,空間篇
-
● Kia Carens vs. Toyota Sienta,動態表現篇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Maserati 臺中旗艦展示中心盛大開幕|展現義式奢華風範
-
《Kia Ceed Sportswagon》追加Luxe Edition特仕車|升級5大配備 115.8萬元 70輛配額|本月入主再享3萬元精選配件組
-
反應熱烈《SUZUKI》新手駕駛訓練,十月加場!
-
Aston Martin Valhalla 超跑4月登台
-
小改款《BMW M3 Competition》618萬元起 旅行車同步登場|馬力上調20匹 車艙更熱血
-
全球首創 業界第一!《Toyota》在台社區型保修站逾100間 服務廠225個服務據點
-
4缸《AMG C63》二手價崩了 論保值還是得C300
-
台灣電池廠行競科技攜手英國Caterham 打造純電輕量化跑車Project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