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速與舒適的奢求 《懸吊系統》主導操控本能~上篇
圖片來源:Koni
一輛車除了性能與視覺外觀之外,還有什麼地方會吸引你呢?!如果是家庭人夫,可能會奢求著舒適化的享受;如果是年輕小夥子,也可能會要求絕佳的操控性能,才能夠盡興地享受奔馳快感。那到底舒適與操控的決定權在什麼地方呢?兩者可否並存勒?那就要好好去研究車子的最初設計…《懸吊系統》。
▼這種獨立多連桿式的懸吊設計,成為豪華房車的舒適化配備~
圖片來源:Mercedes-Benz
一輛汽車行駛在路上,當地面有任何狀況引起震動及衝擊時,一部份會被輪胎吸收,而大部分會依靠輪胎結構與車身間的懸吊裝置來吸收,以防車體各部零件的耗損與乘客舒適度。到了現今各車廠推出的車款也因為設計不同,出現了多種取向的獨立懸吊系統,常見的像是雙A臂式、麥花臣支柱式、多連桿式、拖曳臂式、半拖曳臂式等類型。
▼不少職業級賽車都會修改原廠懸吊設定,達到最高的操控效能!!!
圖片來源:Bilstein
那麼多類型的避震結構有什麼差易呢?我們針對新型的獨立懸吊系統來探討吧。本來英名為的Double-Wishbone Suspension,一開始被稱為雙叉骨式或雙雞胸骨式,但是因為其構造的形狀設計才被另稱為雙A臂式,是採用平行上短下長的三角形控制臂(上下等長會造成輪胎上下擺動時過度左右移動,而引起嚴重損耗)的獨立式懸吊設計。 每支A臂有兩個可動關節連接在底盤上,還有一個連接在轉向座(Knuckle,台灣俗稱為羊角)上,並裝置了避震器和彈簧來控制垂直方向的運動。(早期C.Jay的座駕Honda Civic K8就是用雙A臂設計,也是算當時最夯的懸吊系統之一)
圖片來源:BMW
原名麥弗遜支柱式懸吊(MacPherson strut),又被稱為麥花臣支柱式懸吊系統,主要設計從雙A臂式懸吊演變而來。與雙A臂式懸吊使用相同的下支臂設計,將雙A臂式懸吊的上支臂和轉向節與避震器結合在一起,並將彈簧安置在避震器的上段,避震器的上端則與車體結合。具有極佳的抗翻滾性與極小的機械空間,算是現今汽車最普遍使用的懸吊系統之一。
現在就連單車都附設避震系統~! 看來以後連輪椅都.......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性能休旅《Range Rover Sport SV》首次提供 SV Bespoke高階客製化服務
-
Ferrari 買家年輕化,40% 車主不到 40 歲
-
贏在中國!《Mercedes-Benz》去年中國市場營收只落後比亞迪 今年起續推專屬長軸車款
-
比喜美還豪華!美國Honda更新Accord車系 售價超親民
-
老車狂吼|拉力王者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IX
-
《Nissan》轉現金|印度RNAIPL股份全賣給Renault集團 不再投資Ampere
-
2025年美國車主忠誠度報告 Toyota 蟬聯品牌忠誠度冠軍,Tesla 則從神壇滑落
-
Toyota最便宜越野休旅明年開賣!!對決Jimny不用40萬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迷你Prius!小改款《Toyota Aqua》平均油耗30km/l以上 升級電子手煞車
-
2025 IAA車展|《Porsche 992.2 911 Turbo S》漲114萬 改用油電 紐北快14秒
-
油價快訊|20250901(一)0點起|汽油漲1角 柴油漲2角
-
2025 IAA車展|《Hyundai Concept THREE》概念車 搶攻歐洲純電掀背車市場
-
《Alfa Romeo Stelvio》228.9萬元起 280匹大馬力 加30萬升級電子懸吊等配備
-
2025年8月《豪華進口車》銷售排行:Lexus逆勢成長 賓士暴跌逾5成
-
國產《Nissan X-Trail》舊換新少5萬 裕隆日產補給你! Sentra下殺63.8萬元
-
【國王車訊】車模美女收集 ARTA GALS 真木しお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