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xgen n7 五人座亮點版》試駕報導|空間夠大 加速夠爽 科技感十足 唯獨回充煞車力道偏弱
本次試駕車款為Luxgen n7 五人座亮點版,建議售價129.9萬元起。
一直以來對Luxgen品牌車款的印象都是「空間大、馬力大、價格實惠」。進入電動車時代後,即便首款量產市售電動車n7不再是Luxgen主導研發,但仍堅持著油車時代「空間大、馬力大、價格實惠」的傳統。只不過,2023年12月27日原廠宣布24年式車款車價時,將入門車款調漲10萬元,來到109.9萬元起,此後再也買不到新車百萬內的n7。儘管如此,在這中大型國產休旅車(油車、油電車)價格帶橫跨百萬的當今,百初頭萬的電動車相信仍相當有吸引力。
試駕車款為鈦空灰車色,在不同光影下,有時會呈現偏向藍色的視覺感受。
Luxgen n7是台灣市場上第一款量產市售電動車,因此找不到同級競爭對手。因為動力系統不同,要拿它來跟油車比又有點不公平,雖然價格帶有部分重疊。在科技配備方面,Luxgen n7是第一款運用UWB無線感應技術的國產車,這項技術目前在歐系豪華品牌中較常見,好處是能把手機當作車鑰匙使用。但Luxgen n7目前只將UWB無線感應技術運用在車鑰匙上,車鑰匙在身上(或隨身包包)靠近車輛時,車頭等會自動閃爍,車門也將自動解鎖。受惠於UWB無線感應技術,只要鑰匙在身上,靠近車尾門50至100公分處5秒後,車門就會自動打開,腳不用再踢來踢去,個人覺得是相當方便的技術。
全車系標配UWB無線感應車鑰匙。這個鑰匙比較像是感應磁卡,靠近車輛自動解鎖,車內沒有車輛啟動按鈕,入座後踩煞車掛D檔後即可上路。
外觀方面已經跳脫油車窠臼,完全針對純電動力系統所講究的低風阻而設計。車頭LUXGEN字樣廠徽處下方有個導流氣孔,它向內到前方機蓋處上方的導流口;前保桿下方的梯形氣壩,讓氣流能導向前輪拱的;下氣壩具備Active Grille Shutter智能可變進氣系統(俗稱AGS主動式進氣格柵),車輛在低速時會開啟氣壩,導入氣流幫忙散熱,氣壩開口隨車速增加而關閉,藉以降低風阻。官方宣稱,n7的風阻係數為0.27Cd;做為參考,Nissan Ariya風阻係數0.297Cd,賓士旗艦純電休旅車EQS SUV為0.26Cd。
車頭有兩個洞,一個是貫通的導流口,另一個是36公升的置物空間。
車頭導流口與前機蓋開口相連接
機蓋上的開口隱藏的相當好,要特定角度才能發現。
下氣壩具備主動式進氣格柵功能,開闔程度依車輛時速而定。
整車外觀以實用為導向,現行市面上電動車常見的燈條,在n7上並沒有看見。全車系標配飛翼式LED頭燈組,具備自動遠光燈切換技術,序列式方向燈與日行燈整合在一起。全車系的頭燈都不具備智慧防眩遮蔽功能。車頭機打開有個36公升的置物空間,開啟方式為拉拉柄兩次,機蓋沒有油壓頂桿,蓋上時別硬壓,不然撐桿可能會歪掉。車尾的橫貫式尾燈為高階亮點版才有的配備,有了它連貫左右尾燈,讓車尾更有視覺焦點。
車尾橫貫式尾燈相當醒目,這是亮點版車款才有的配備。
車側線條相當簡約,僅一條由前車門上揚與後車門把手切齊並延伸到後尾燈的板金線條。車身高度1,625mm,以休旅車來說並不高,但因車身腰線略為偏高,加上少了瘦身效果的板金線條,整體稍顯肥厚感。全車系標配18吋鋁圈,尺碼統一為225/55R18,差別在於樣式與落地胎的不同,試駕車款採低風阻雙色切消樣式,落地胎為普利司通主打節能與寧靜的Alenza 001。
n7的風阻係數為0.27Cd,但它並沒有採用隱藏式或平板式車門把手,車門開啟方式與大部分國產車相同,都是拉柄式。打開車門後,目光都被15.6吋中央直立式觸控螢幕所吸引,這就讓12.3吋數位儀表顯得沒那麼大。車內兩個螢幕的畫質都相當清晰,資訊易於判讀,介面切換也順暢。車輛許多功能調整都得在中控螢幕上操作,連大燈也改由觸控式操作,不過這輛車具備自動頭燈功能,沒事應該不會去按。車機系統支援聲控功能,窗戶啟閉、冷氣溫度調節等都只要動口即可,使用起來相當方便。
車門仍採用普遍國產車使用的拉柄式車門把手
駕駛座的坐姿偏高,方向盤位置偏低,以我個人身高約180公分的成年男子來說,方向盤會擋到數位儀表的視線,將方向盤調高後改善許多,但變成手要抬高一些。其實這問題不難克服,給個抬頭顯示器就能解決,可惜n7全車系都沒提供這項配備。少了按鍵的中船,置物機能大幅提升,想放隨身包包可往下塞,杯架有兩個、扶手打開也有個相當深的置物空間,這個置物空間真的很深,建議放容易拿取的物品,東西太小會在裡面撈半天。通風座椅,個人覺得椅墊較有涼涼的感覺,椅背的涼度介於有跟沒有之間。
全車系標配直立式中控螢幕與數位儀表
直立式中控螢幕能同時顯示輛個環景畫面
中控螢幕首頁上集結了相當多功能觸控按鍵,中控鎖也在中控螢幕上操作。
直立式的導航圖資,看路更方便。
數位儀表畫面較單純,實用性都夠。繁體中文介面,沒有任何艱深詞彙。
懷檔式排檔桿,雙手不用離開方向盤就能換檔,相當方便的設計。
平把式方向盤,握感十分紮實。兩邊的多功能按鍵,需要「按」下去才會做動,不容易誤觸。右邊星星按鈕用來切換行車模式,兩邊加減號為動能回充力道調整。
少了按鍵的中船,帶來更多置物空間。
中控螢幕下方另設有置物區與手機無線充電板
得益於2,920mm的軸距,加上平整化底板,後排空間相當寬裕。後排座椅椅墊長度夠,大腿支撐性相當出色,椅背傾斜角度具備2段位調整,雖然看起來差異不大,但實際上對舒適性來說是不無小補。亮點版車款的車頂是透明的,不會讓我覺得很曬,反倒是車艙明亮度提升了不少,如果很介意的話,原廠有提供車頂遮陽簾供選配。車尾廂底部很平,但卻沒給任何固定行李的網子,也沒得選配,原廠設計團隊可能不知道n7電動車瞬間出力大且直接,行李在車尾廂沒固定的話,會一直搖來晃去,特別是開山路的時候。
試駕車款的駕駛座具備電動調整功能,雙前座標配座椅通風。
後排頭部空間寬裕
後排底板相當平整,冷氣出風口下方有兩個usb c充電口。
後排座椅的椅背有兩段角度可調
玻璃車頂,為車艙帶來更多陽光。
後廂底板相當平整
後廂底板下方有兩個可拆卸的收納空間
n7提供的動能回充模式,由無到有共有5個等級(0~4)。實際體驗後,個人覺得這是有點可惜的功能。各個等級的煞車力道都偏弱,1到4之間只有「弱、弱弱、弱弱弱、弱弱弱弱」之分,想要用來充當煞車使用基本上還是有安全上的顧慮;想要回充電,官方也沒公布回充的相關數據。也就因此,如果可以就把動能回充開到最大吧,用最大的力道幫電池回充吧!鬆開電門後的煞車感覺不會突兀、不會讓人畏懼、不會突如其來。單踏板模式也是相同,煞車力道小到讓我忍不住踩了煞車。
目前市售的n7都採單馬達後驅,輸出統一為230匹/34.6公斤米。扭力不小且呼之即來,剛上手時記得電門別一下就踩太深。輕踩電門起步時相當平順,緩緩地加深電門深度,加速力道就相當線性。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段再加速,動力的延展性很棒,超車或匯入快車道時輕輕鬆鬆,真的有夠爽,完全感受不出它的車重直逼2噸。高速行駛時,車艙寧靜與震動抑制都相當出色,不會影響車內談話的音量。對了,切換到運動模式時,動力湧現得更直接,不建議在市區使用該模式,頻繁的加速與煞車,會影響乘車品質。
一般模式下,衝進十足;運動模式,動力湧現的更直接。
充電口為在右前葉子板,規格為J1772 / CCS1。官方宣稱使用直流電充電,能在半小時內完成10~80%的充電。
雖然n7入門車款來到109.9萬元起,已經不再百萬內。但論動力、駕馭樂趣、車艙空間,都是同價位帶車款所不及的,可說是初嘗電動車的首選。若真要買5人座車型,個人建議入門車款即可,因為全車系的動力配置、懸吊系統(前麥花臣、後5連桿,皆附防傾桿)、行車安全輔助系統(全速域ACC、車道置中為時速30km/h以上時啟用)等硬體設備,目前來看都是一樣的。個人覺得唯一讓人想入手高階車款的衝動是雷達,除入門4顆外,其餘皆12顆。
這不是合成照片...
編輯精選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小改款《Nissan Sentra》尊爵BOSE版 試駕報導|誠意十足 科技感&便利性有感升級
-
小改款《Skoda Octavia Combi RS》試駕報導|性能與家用間最完美的平衡
-
《Skoda Enyaq Coupe RS》試駕報導|聰明的跑旅車!少了點性能味 更多的是舒適與貼心
-
新世代《Mercedes-Benz E300 運動版》試駕報導|首搭MBUX 3.0 智能大進化 你的自言自語 它都放在心裡
-
中華車《J Space 5人豪華型》搶先試駕|8AT LV.2 馬力破百!更能滿足家用需求的商用廂車
-
《Volkswagen ID.5 Pro S》試駕報導|在台首款斜背跑旅車 按摩椅好舒服 越開越爽快
-
《Lexus LBX》試駕報導|引擎與馬達完美搭配 造就無可取代的豪華行路質感
-
小改款《Skoda Kamiq》試駕報導|小小改變 大大提升用車體驗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Luxgen n⁷》攻頂武嶺畫面首次曝光 預計今年底量產
-
鴻海量產版《Model B》 提供雙動力 續航里程逾500公里 CCS2規格 中控螢幕超級大
-
《Luxgen納智捷》春節假期不打烊|出遊安心有保障
-
線上販售新趨勢|《納智捷》 n⁷純電休旅車接單接到手軟 蝦皮商城助攻 開創銷售新藍海
-
百萬內純電休旅《n⁷》即將首度現身 《Luxgen》開放限量名額搶先賞車
-
發表倒數|小改款《Luxgen URX》不只改外觀 連名字也改了
-
新店《裕隆城》今起試營運 誠品&威秀進駐 本月28日攜《Luxgen n7》正式開幕
-
鴻海股東會|董事長劉揚偉親自檢視《Model C》車飾面板公差 試駕後爽喊「黏腳的感覺」
可憐 破人說破話 開個altima
搞得我還以為是porsche哩
油車爛歸爛但人家電車有在進步
跟你可不一樣 誰丟人現眼還不好說
說他人者,代表著在說自己
貶低他人者,表示在貶低自己
看不起他人者,代表看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