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G 55週年限定《GLE 53》《GLE 53 Coupe》Edition 55開放訂購
Mercedes-AMG以濃厚的戰鬥氣息與熱血本質,縱橫性能領域55年,第三波《Edition 55》紀念車型推出豪華休旅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及 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Coupe,即日起至2023年3月限時開放訂購,建議售價528.4、541.4萬元起。
▲熱血豪華休旅GLE推出“Edition 55”週年限定套件
▲刻印AMG 55銘牌的跑車方向盤
"Edition 55" 週年限定套件
外觀光是在GLE車色上的"Edition 55"紀念銘牌,就推出「鐵黑」與「鑽石白」二種選擇,並搭配「Edition 55」字樣及經典桂冠花環的22吋AMG交叉輪輻式鍛造輪圈,以及為Edition 55證明身分的專屬車側貼飾,而一切在AMG夜色套件的加持下,以亮黑色空力套件、黑色鍍鉻四出排氣管及深色玻璃窗,彰顯其吐露的肅殺之氣。
內裝採用經典紅黑搭配,門檻飾板標有AMG字樣附紅色照明,縫上紅色"Edition 55"字樣的紅色縫線高品質絲絨AMG踏墊,令人熱血沸騰的AMG紅黑雙色Nappa真皮座椅,這些都是紀念版的標準配置。除此之外還裝配AMG高性能DINAMICA平底跑車方向盤 (含AMG 55 銘牌),與刻畫AMG廠徽印記的中央扶手,熱血氣場由內而外散發。下訂即附贈Edition 55"訂製法蘭絨抗靜電室內車罩,充滿獨特紀念意義。
熱血的Mercedes-AMG GLE 53 4MATIC+ 綜效輸出高達435hp與520Nm,零百加速達5.3秒,這歸功於3.0升直列六缸渦輪增壓引擎,搭配48V高效輕油電系統,並透過AMG SPEEDSHIFT TCT九速手自排跑車變速箱傳遞,無時無刻都散發著戰鬥氣息。
Mercedes-AMG GLE 53 "Edition 55" 週年限定款
車型 | 內裝 | 外觀 | 建議售價 (萬元起) |
Mercedes-AMG GLE 53 4M+ |
l 內裝: Nappa 真皮-紅黑雙色(代碼857)
l AMG 高性能平底跑車方向盤 l AMG 霧面碳纖維飾板(代碼H77) l AMG 55 週年特別版腳踏墊(代碼U66), l 不鏽鋼門檻飾板標有AMG 字樣附紅色照明(代碼U45) l 豪華前座椅(含通風/加熱) (代碼401) |
l 車漆: 銀粉漆-鐵黑(代碼197) 或特殊漆-MANUFAKTUR鑽石白(799) l 輪圈: 22 吋AMG 交叉輪輻式鍛造輪圈(RPI) l AMG 55 週年特別版貼飾(代碼U15) l AMG 夜色套件(代碼P60), 含深色後座側窗及後擋玻璃(代碼840) l 油箱蓋含AMG 字樣 l AMG 55 週年特別版室內車罩(代碼C52) |
528.4 萬 |
Mercedes-AMG GLE 53 4M+ Coupe |
541.4萬 |
▲專屬22吋輪圈,加上霸氣的夜色套件,展露肅殺之氣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Toyota GR Yaris 自排版有望第三季亮相,售價可能破225萬
-
全新 Volkswagen Passat Variant 售價資訊提前曝光 台灣 5 月 22 日發表
-
Porsche 911 Carrera 4S 小改款發表:性能進化、配備升級、台灣售價896萬起
-
改個寂寞但比標準版還便宜!Hyundai南陽實業推出Tucson L N-Line特仕版
-
《和泰集團》全新品牌形象影片 四大核心專案實踐「量產幸福」美好願景
-
《Audi Q3》取消48V輕油電更省油 Q5凍漲|《台灣奧迪》年式更新
-
《VW ID. Buzz》台北 & 台南即日起快閃放電 福斯商旅新春營業時間公布
-
最高降2.1萬|南陽《Hyundai Mufasa》87.9萬元起 全車系雙12.3吋螢幕 標配環景&盲區顯影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Mercedes-Benz》電動車享最高360萬0利率&延長保固 GLC享160萬0利率&延長保固
-
台北101外展|Mercedes-Bezn G-Class 風沙中屹立不搖 打卡送好禮
-
2025年1月《豪華進口車》銷售排行:《賓士E-Class》賣到併軌 《NX200》台灣奇蹟 《台灣奧迪》暴跌52.1%
-
搶中國市場 純電《Mercedes-Benz E-Class》換平台 提前上市
-
台灣賓士即將導入 2026 年式 EQA 與 EQB,動力與配備全面升級
-
《Mercedes-Benz》集團獲利暴跌55.8% 執行長的策略飽受批評
-
《賓士暢行》讓張學友演唱會更有尊榮感 另提供雪地飆C63&賓士國際高爾夫球賽
-
比勞工有效率|《Mercedes-Benz》AI人形機器人 進駐德國工廠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