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台灣發表《Toyota bZ4X》(六)為何是前驅+四驅?沒後驅?
開宗明義,如果以Tesla Model Y是「後輪驅動+四輪驅動」架構,就歸類為新世代、層次較高的技術平台;相較下Toyota bZ4X採用的是「前輪驅動+四輪驅動」架構,就當作是低層次、燃油車款的舊型技術平台?這樣的觀點當然有失公正,電動車的科技層次不是這樣劃分的,且看以下分析。
▲電動車使用前驅架構搭配四驅就是使用燃油車的舊世代技術平台去改的?沒那回事,否則車身重量不可能太輕、續航力也不會太好,此外也難以在撞擊安全測試中拿下好成績。
基本上Tesla與Toyota對於電動車的定義有非常大的差距,二者的努力方向截然不同。就特斯拉來說,不論是Model X、Model S、Model 3、Model Y,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發目的,就是要做出與傳統燃油車款之最大差異,看起來、開起來就是不能有「一般」車款的味道,包括與眾不同的車門開啟方式、超廣視野前擋風玻璃、超大面積玻璃車頂、超快超猛加速性能…等等。因Tesla確實掌握到關鍵的最大差異化原則,所以旗下各車款皆順利打開銷售之門。
為了達到暴力加速目的,Tesla的技術平台原本就是針對大功率馬達而設計,單一馬達功率動輒200~270kW,換算成馬力單位後已高達270~367hp,最大扭力也在40kgm以上。相信多數人都知道,前輪驅動車款最大動力不宜超過250hp、35.0kgm,上限則是約300hp、40kgm,否則很容易造成輪胎打滑浪費動能,此外也不利於操控性能發揮。
因此Tesla對於Model X、Model S、Model 3、Model Y等車型之開發,早就設想好是後驅+四驅,其實這只是車輛設計的基本原則,電動車如此、燃油車也不例外,並沒有後驅才是全新技術平台這回事,純粹看需求與訴求。事實上電動車搞後輪驅動其實很容易,畢竟馬達設計與配置彈性很高,不侷限是一顆或二顆,也不會受到中央動軸等傳統燃油車的思維制約,如果車廠不這麼做當然有原因,不外乎節電、穩定、成本、衍生變化等。
上回已經說明過了,Toyota bZ4X的研發目的不是為了和Tesla一決勝負,而是要壓低成本、多車型與多品牌共用平台、符合大眾實際用車所需、售價合宜、大空間、可靠與可信的續航力、平穩舒適但暢快的駕馭感受。整體來看,Tesla造車理念中的「標新立異」在Toyota bZ4X幾乎不存在,少數能成立的特殊設計,大概只有線控方向盤,包括造型也不太一樣,左右死點各只有75度,雙邊轉動幅度皆未達垂直的90度,真的非常小。
▲Toyota bZ4X將電機系統集中於前軸上方,然而因電池重量集中於底部中央,所以bZ4X車頭並不會像FF設計的燃油車款一樣太沈重,不會大幅減損駕馭樂趣。
至於Toyota bZ4X的多數設計,其實都能在燃油車世代中見到,如遠距高擺位的儀錶板(可取代抬頭顯示器),這不就是Peugeot、Citroen的拿手好戲嗎?至於造型與主動安全系統其實也沒有非常特別之處,0.28Cd的風阻係數,也沒有比自家Prius油電車的0.24Cd更低。
您或許覺得納悶,Toyota bZ4X到底把錢花到哪去?除了非常昂貴的鋰電池之外,豐田集團更是致力將bZ4X的電能效益、續航力、電池可靠度發揮到最佳程度。Toyota bZ4X的電池容量比Tesla Model Y更小,雖然重量方面比Model Y略輕,但論及續航力二者可說是並駕齊驅,然而實際駕馭的準確與可信度,bZ4X可能更可靠,畢竟其基本架構與設計都是針對續航力而來,Tesla研究數年的高續航力經驗,多數電動車都贏不了,但Toyota卻能在短時間內迎頭趕上。
而且根據多年的汽車研發經驗原則,前置引擎+前輪驅動是最省油的架構,當然也是比較省成本的設計,今日Toyota bZ4X不過是改成前置電機、前輪驅動罷了,目的當然就是為了省電與續航力,此點與技術平台新舊沒有直接關係。此外豐田原廠表示,前輪驅動車的行路穩定性相對優異,不是說後驅=不穩定,而是面對大扭力的馬達,前驅架構更容易達到平順、平穩、舒適目的,此點相信不難理解。但相對地,後驅將有利於彎道性能表現與駕馭樂趣的提升。
純電SUV | bZ4X前驅 | bZ4X四驅 | Model Y遠程四驅 | Model Y性能四驅 |
長寬高mm | 4690*1860*1650 | 4690*1860*1650 | 4750*1920*1623 | 4750*1920*1623 |
軸距、重量 | 2850、1920kg | 2850、2010kg | 2891、2056kg | 2891、2066kg |
最小迴轉半徑 | 5.6m | 5.6m | 6.0m | 6.0m |
行李廂容積 | 452公升 | 452公升 | 2041公升 | 2041公升 |
電能消耗 | 128 Wh/km | 134 Wh/km | 148 Wh/km | 156 Wh/km |
續航力 | WLTC 559km | WLTC 540km | WLTP 505km | WLTP 480km |
前後輪距mm | 1600/1610 | 1600/1610 | 1636/1636 | 1636/1636 |
底盤離地高度 | 180mm | 180mm | 167mm | 167mm |
前後懸吊 | 麥佛遜、雙A臂 | 麥佛遜、雙A臂 | 雙A臂、多連桿 | 雙A臂、多連桿 |
最大功率kW | 前150 | 前80+後80 | 前155+後200 | 前200+後270 |
最大扭力 | 27.1kgm | 34.4kgm | 60.2kgm | 78.5kgm |
鋰電池容量 | 71.4 kWh | 71.4 kWh | 75 kWh | 75 kWh |
鋰電池電壓 | 355.2V | 355.2V | 360V | 360V |
AC充電功率 | 6.6kW | 6.6kW | 3.5~11.5kW | 3.5~11.5kW |
DC充電功率 | 最高150kW | 最高150kW | 最高250kW | 最高250kW |
換算台幣售價 | 138萬起 | 149.5萬起 | 190萬起 | 204.8萬起 |
0-100km/h | 7.5秒 | 6.9秒 | 5.0秒 | 3.7秒 |
註一 Toyota bZ4X行李廂空間僅計算私密隔簾以下的容積,Model Y的數據為第二排座椅折收後,前座椅背後方的容積,Model Y還有車頭行李廂空間可使用。
註二 續航力與電能消耗各自為日本、美國之測試數據,僅供參考,不可換算或直接比較。
註三 鋰電池容量為實際電池容量而非保護性的使用容量。
註四 售價各自為日本、美國當地價格換算成台幣後的數據,非台灣實際售價。
但話說回來,難道後輪驅動架構的Model 3、Model Y,就不重視續航力嗎?其實不是這回事,而是必須著重整體匹配問題,像是Model X、Model S、Model 3、Model Y這些車款,原廠都會刻意將電機系統放在後軸附近,讓重心偏重於後軸上,利於性能與續航力發揮,前後配重概念就與Toyota bZ4X背道而馳。
以Tesla Model Y為例,四輪驅動的Performance性能版前後配重約為43:57,後輪驅動的標準本前後配重約為40:60。順便一題,後置引擎+後輪驅動的Porsche 911車身前後配重比例就差不多是40:60,不難想像Tesla已將標準版的Model 3與Model Y調校成什麼樣的性能車款了!至於中置引擎+後輪驅動的Ferrari跑車,前後配重就非常接近43:57這樣的比例!為何特斯拉電動車能夠充滿駕馭樂趣?不只是狂妄的馬力與扭力使然,從以上分析相信已不難看出玄機。
▲Tesla Model Y的前蓋下方具備不算小的117公升行李空間,因為著重性能表現的特斯拉,已將主要的電機系統挪至後方,強調車尾配重,類似中置引擎的Ferrari與後置引擎的Porsche 911,因此操控與加速當然好玩!唯一敗筆~迴轉半徑偏大!這不能怪Tesla,此乃美國車的通病,也是地大物博的思維、停車直接插路邊或車格內,沒在倒車的…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Honda HR-V》人氣不減!發表後首週假日訂單破500張 6到8月車輛配額已售罄
-
《Volkswagen》福斯原廠認證中古車推快速鑑價服務|不限品牌與車型都能免費鑑價、高價收車
-
碳纖維尾翼好搶眼|《ZACOE》為《Ferrari F8 Tributo》量身打造碳纖維空力套件
-
輪胎有脫落風險|《Toyota bZ4X》全球召回 和泰請車主暫停使用車輛
-
好色成性!Mazda《晶豔魂動紅》《鋼鐵灰》《銠金白》特殊顏色烤漆 優劣分析(四)
-
好色成性!Mazda《晶豔魂動紅》《鋼鐵灰》《銠金白》特殊顏色烤漆 優劣分析(三)
-
5月車安網名單|《Mercedes-AMG》V8引擎車款與電動車接單中 小改款《Nissan Kick》換新引擎 第三季發表
-
《中華汽車》新車輪番上陣|乘用車聚焦國產《MG HS》英倫跨界休旅車 商用車主打油電與電動車
-
小改《BMW 8 Series Gran Coupe》登台|售價529萬起 發光鼻孔、賽車引擎難掩熱血
-
和泰汽車首推新車導入《動物出沒熱點》 導航圖資 發起「台灣原生動物守護計畫」
-
福特史上最悲情「國慘車」Escort現在變這麼帥!溫故知新、看看就好、千萬別敲碗
-
嫌貴別買!閒聊《Honda HR-V 1.5》好車不會寂寞
-
六個推薦2022年大改款《Honda HR-V 1.5》的理由(一)
-
你我都不熟悉的《Honda HR-V》黑歷史!還有三門、五門不同版本
-
三缸改四缸!中國《Focus 1.5T》零百衝刺僅7.9秒、有全景天窗、台灣跟進嗎?(下)
-
不到40萬就有一台!Nissan再推電動小車《Sakura》 最大續航力180km 今夏日本登場
-
臺南市美術館預告將舉辦《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 網友敲碗:拜託加開午夜場!
-
63萬就能購入!百變電動車《Xbus》是露營車、敞篷車、貨車也是巴士 生產時程確定延後
-
嬰童精品《Nuna NEXT system》驚艷2022德國iF設計獎聖殿 汽座新品系列入手2座產品設計大獎
-
沒引進很可惜?《Focus Active Wagon》越野跑旅的遺珠之憾
-
很帥但進不來?大改款《Ford Mondeo》0-100km/h 6.5秒、電動車內裝!
-
三缸改四缸!中國《Focus 1.5T》零百衝刺僅7.9秒、有全景天窗、台灣跟進嗎?(上)
-
不掩了|小改款《Ford Kuga》車頭多了一條亮亮會發光的東西
-
家用壁掛充電座、太陽能充電站反成為《電動車》普及之關鍵!
-
新世代《Honda HR-V Prestige尊榮版》試駕報導|活像是輛跑旅車 主動安全與節能升級有感
-
傳《Toyota》貼牌《比亞迪》推出純電房車bZ SDN|續航上看1,000公里 軸距料比Camry還大
-
大改款《Honda CR-V》的內裝很喜美 美規版本預計7月12日完整亮相
-
日系房車不死|《Honda Accord》預計2023年大改款 外觀全面翻新 那動力呢?
單位都不同這樣也可以比較
續航的比較標準都不同了,這樣能比?都用WLTP 是Model Y 續航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