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 Sienna Hybrid 鉑金版》試駕報導|內裝豪華真滿意 油電操駕更愜意

和泰汽車為Toyota日本原廠唯一在台灣授權的總代理,銷售Hybrid車款有近15年的經驗,後勤維修專業有保障;這次導入在台販售的車款都是由美國印第安納工廠新車直送達台灣;Hybrid電池享有8年16萬公里保固,全台灣8大經銷商共132間維修據點可提供後勤維修保養服務。
全新第四代Toyota Sienna在去(2020)年5月線上發表,大改款後捨棄了3.5升自然進氣引擎,換上了2.5升Hybrid油電混合動力系統(A25A-FXS),同時也改用鋼性更好的TNGA GA-K底盤來打造,主動安全方面也給的相當齊全,整套TSS 2.0直接下放。台灣總代理和泰汽車隨即在同年11月展開預購,這導入了旗艦、鉑金兩車型,售價為222萬元、279萬元。這次試駕的為高規的鉑金車款。
雖然最近市場上還是以休旅車為主流,但若想要真正大空間,那全尺寸的MPV車款肯定是你的不二選擇。車內採2+2+3的七人座設定,第二排座椅為Super Long Slide超長滑動座椅,且有中央走道,配合側開式滑門更方便進出;就車外型來講,這次是由美國CALTY設計中心與MI Studio工作室攜手打造,以日本子彈列車為設計靈感,纖細的車頭燈代表著風輕輕撫過的痕跡,設計總監Kevin Hunter表示,希望這輛車具有SUV那般的年輕化外觀,但車內空間仍保有minivan的多功能與靈活性,這輛車就像感性(外觀)與理性(內裝)的總和。
大改款後在外觀上的變動滿大的,就車頭來看,頭燈組與前水箱護罩變得更纖細,前保險桿下方的霧燈原本的進氣壩取消了,改成下方橫貫式包覆鍍鉻飾條來裝飾,而原本的左右進氣霸取消改成了更有立體感的車身線條。車頭從廠徽的地方一分為二,以上漸漸上揚,一路到頭燈兩側都是比較銳利的視覺效果;往下則是比較鈍的感覺,無論是大面積的梯形進氣壩,或是下方的霧燈處,都比上面來的更鈍,整體看起來有種穩重但又不失年輕的感受。
來到車側,A柱的傾斜角度較上一代車款來的更小更斜,擺脫一般MPV給人四四方方的刻板印象,加上深邃的鈑金線條,一路從前輪拱後下方延伸到車尾燈,特別是後半部的線條相當紮實,後輪拱微微爆龜,大幅增加整輛車的肌肉紋理,更添活力動感。個人覺得最美的就車側,感覺就是輛軸距很長的SUV,外行人可能還看不出這是輛MPV。
車尾與車頭相呼應,車體線條一樣很誇張,在SIENNA字樣名牌一分為二,尾門下方外擴式梯形板金線條,與上方類似小鴨尾的肌肉線條相互對稱,後車尾的廠徽看起來更立體;尾燈組的造型若從正後方看還好,感覺就普普通通與大改款前沒啥不同,但若從後方45度角看上去不得了了,整體相當銳利,這造型之前只有在Lexus跑車上才看到的,這燈具給整輛車帶來相當多的跑格與動感。
在進入車內之前先來說說這次大改款後新增的足踢感應電動雙側滑門與尾門,一共有三處車門可以動動腿就能開啟與關閉,大大提升進入車內的方便性。感應區位於左右車側,不過剛開始用會抓不太到感應點,多嘗試幾次方可上手。進到車內要關門同樣也是按鍵式啟閉,除了原本門把上的開關外,車內雙邊B柱下方也有開關,前方駕駛座頭部也有雙側滑門開關;後尾門感應區則是位在後保險桿下方,另外一個開關則是位於車內駕駛座上方。
新世代車款的軸距比上一代多了30mm,來到了3,060mm外;車內空間高度也多了28mm來到了1,210mm,總的來說就是更大更寬敞。離地面高度降低了40mm,且B柱上還有把手方面老弱婦孺上下車,但就是少了車側踏板,後座要乘客可以正面下車,就像走下階梯一般方便;雖然車離地高度低了,但前座椅子高度仍算高的,這時少了車側踏板感覺就像在汪洋大海找不到浮木一樣沒啥安全感。
來到車內後面空間,車底板鋪上了毛茸茸的地毯感覺就是高級了不少,滑軌還用軟質塑膠包覆整體,不仔細看還以為這車第二排座椅是固定死的呢!沒錯,第二排座椅採滑軌式設計,前後滑移距離達620mm,除了提供第二排乘客更寬裕的腿部空間外(這次試駕的為柏金車款,標配了第二排座椅Ottoman腿靠),也方便進出第三排座椅。車內還有個中央走道,無論是放東西或上下車都是很實用。
這次車內後座座椅採劇院式布局,就像是歌劇院一樣,越後排的座椅會比前排的高度來個高一些,除了有更開闊的視野外,對於車內音響音場也是一大幫助,車內標配了12具日本JBL原廠揚聲器營造出的環繞效果真的一級!加上後座還有個支援HDMI與手機投影的11.6吋螢幕,車內娛樂性大大增加。對了,不只揚聲器,連車機也是日本JBL原裝!
車內共有七個usb充電孔,分別為在中央鞍座置物盒內*2、中央鞍座後方*2、第三排座椅右側*2,而前座中控平台上的充電孔具有車機連接功能,想將手機android auto與car play連接到車內使用得用這個孔,特別說一下,車內雙雙成對的充電孔,一個是Type A,一個則是Type C接口,連接車機的接孔為Type A;此外,在中央鞍座後方與後行李廂各有一個120V家用插座,其總開關在駕駛座右方。
這次試駕的鉑金車款,第一排正副駕駛座椅比旗艦車款多了三段式通風功能與駕駛座記憶功能,且因為座椅通風所以選用的為有通風孔的真皮材質,炎炎大熱天有座椅通風真的很讚。車頭鋪陳可分成分部分來看,首先是中控台最底下有個超級大的置物空間,要放個後背包不成問題;往上一些則是車內主要控制區,像是空調系統、駕駛座左邊的環景、自動大燈與循跡開關等,以及車門上的窗戶開關都是歸類在控制與開關區;最後第三層則是與行車安全相關的儀錶板、中控螢幕,以及抬頭顯示,此外,副駕駛座位前方有個置物平台,哩哩叩叩的東西放在那相當方便。整體使用起來將當就手,這別是木紋的中央鞍座讓整輛車質感更上一層次。
在安全配備上也給的很足,全車系標配10具安全氣囊,整套Toyota Safety Sense 2.0無保留地下放,這套系統包含了全速域ACC、PCS預警式防護系統、LTA車道循跡輔助系統,與AHS智慧遠光燈自動遮蔽系統。這麼大一輛車當然得要有PVM環景影像輔助開起來才安心,且還可以顯示前輪兩側影像,窄巷會車時特別好用,其他設備基本上想的到的都有了。 這些操控基上都是在方向盤上左右兩側的多功能按鍵來完成,畫面則是顯示在 7吋數位儀表版上,而這次試駕的柏金車款還多了10吋全彩抬頭顯示,畫面不大不小剛剛好,顯示距離可調性相當高,並能同步顯示車機導航路線指引,相當實用。
接下來說說這次大改款最大的變動,換上了TNGA-K平台與油電系統(2.5升四缸自然進氣引擎+Hybrid系統,引擎代號A25A-FXS)。前後懸吊系統都改為獨立式,前為麥花臣後為雙A臂。特別是這次換上了油電系統,排氣量下修,引擎重量也變輕,配合位於後行李廂下方的HYBRID電池讓整體車重比例比一般前置前驅的車款更好,當然,多了油電系統也讓車重突破了兩噸大關(台灣官方尚未公布車重,參考美國官網數據)。

大改款後首次導入油電系統,由引擎代號A25A-FXS的2.5升四缸自然進氣引擎配上Hybrid系統所構成,車頭引擎變輕了(原本為3.5升V6引擎),車尾又多了Hybrid電池組,讓整車擁有比傳統前置前驅車款更優異的前後配重比,省稅金這些就不再細說。綜效輸出功率為247匹/24.2公斤米(電動馬達扭力為27.5公斤米)。
這套油電混合動力系統除了在引擎低、中轉速時提供額外力道來推動這重達兩噸的車身,讓整個起步過程更加平順外,當你發動車輛引擎並沒有啟動,只啟動了電動馬達,讓車內絲毫感受不到一點震動,甚至會懷疑車子沒震動是不是引擎故障了。在油耗表現上也因為多了電動馬達高速時的輔助有更優異的表現,官方公布的數的平均油耗為每公升可跑17.7~18.7公里。就大型MPV車款來說是具相當稱職的動力系統。

在換上TNGA-K平台後,開起來感覺相當紮實,過小坑或減速帶的震動就駕駛座來說吸震表現的相當優異,不過可能得辛苦第三排座位的乘客了,畢竟座位離後懸吊那麼近,些許搖晃在所難免。車內隔音表現相當好,照片中的小碎石坑洞行駛起來也相當寧靜。
起步跟加速在電動馬達的輔助,與e-CVT變速箱的線性輸出配下表現的相當優異,稍嫌不足的是這車的煞車系統, 就官方給的資料,該車採用前後碟煞配置。可能是還沒習慣大車踩煞車的模式,總覺得踩下煞車時行程要深一些才能讓煞車皮咬住碟盤,特別是在停車時腳放在煞車踏板輕踩時的煞車力道總不如預期,得踩更深一些,但又會不小心踩太深讓整輛車都停下,必須多多嘗試才能找到適合的煞車踏板行程,偏偏Sienna全車系都沒換檔撥片,無法在手握方向盤時順便降檔來增加點煞車信心。


油電動力系統提供了純電行駛模式,開關在排檔桿後方(下圖),多了另一種駕駛體驗,純電模式下車內相當安靜,該模式主要是讓你在室內停車場或夜間不想吵到鄰居時使用,因為不會排出廢氣且安靜。再者,這套油電系統的初衷是省油,動力輸出是以2.5升引擎為主,電動馬達輔之,若把電動馬達拿來當主要動力輸出並非原廠本意,且可能更耗油(電池的電來自油);旁邊是auto hold開關,基本上是預設關閉,若要使用上車前得先開啟,腳要離開煞車踏板前請先確認儀錶板上auto hold燈號亮起,以免憾事發生。
總結來說,這次大改款後換上了新的底盤與油電系統,無論是行車操控或是稅金上都有明顯改善。車內寧靜度取決於行駛模式,從安靜到吵雜分別為純電的EV(建議少用,電力留著來給電動馬達輔助引擎,達到更好的油耗表現)、燃油經濟的Eco、一般模式的Normal,以及延後換檔的Sport模式,通常是一般模式就很夠用,Sport模式則是需要時再用不然會破壞車內的安寧。

Toyota Sienna鉑金版能給你意想不到的車內大空間,雖說稱不上奢華,但也夠享受了,這次換上了新的油電系統無論是稅金或油耗都有大幅度的改善。和泰這次導入了兩車型,這次試駕的為頂規的柏金款,重點配備上多了雙前座椅通風、20鋁圈、10吋抬頭顯示、第二排座椅的腳靠,有了這腳靠座椅瞬間變成牙醫診療椅 (誤),舒適度大大提升、後座也多了11.6吋影音娛樂系統等。兩者售價差了57萬元,要捏著荷包上頂規車款真的需要些勇氣,不過若經濟條件許可,直上頂規車款或許可以考慮看看。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大改款《Sokda Superb Combi Sportplus》試駕報導|「穩」武 雙全 空間&質感大進化
- 
                                            
                                                 《Alfa Romeo Stelvio Intensa》試駕報導|輕身構造好殺彎 意式熱情四驅車
- 
                                            
                                                 《福斯商旅 ID.Buzz LWB Pro S》試駕報導|動力&置物空間都超充足 滿足七人的純電廂型車
- 
                                            
                                                 二次小改款《Kia Picanto》試駕報導|科技與安全配備大升級
- 
                                            
                                                 《Volkswagen ID.5 Pro S》試駕報導|在台首款斜背跑旅車 按摩椅好舒服 越開越爽快
- 
                                            
                                                 新世代《Peugeot 3008 Hybrid 》試駕報導|法系油電休旅的全面進化 高速更安靜
- 
                                            
                                                 小改款《BMW iX xDrive45 M Sport》試駕報導|豪華車艙愛不釋手 續航&輸出同步提升
- 
                                            
                                                 歐系跑旅雙車型解析|Ford《Kuga 1.5T Active 及 Vignale》你要選擇哪一台?限量網友體驗試駕大募集!有你想不到的好禮喔~
 
                                
                                ![[國王週報]電動車的直球對決!誰會先被電趴呢?](https://images3.kingautos.net/2022/11/08/l56XzJHMktGXzpbNl7Slz7au08-M-410x280.jpg) 
                                
                                 這次試駕車款為接單價290萬元的鉑金車款。
這次試駕車款為接單價290萬元的鉑金車款。 車頭運用了相當多的鍍鉻飾條,整體看起來相當霸氣。
車頭運用了相當多的鍍鉻飾條,整體看起來相當霸氣。 流線型的銳利頭燈
流線型的銳利頭燈 前保桿下方的霧燈有著鍍鉻飾條包圍,與柏金版標配20吋鋁圈(旗艦則是17吋)。
前保桿下方的霧燈有著鍍鉻飾條包圍,與柏金版標配20吋鋁圈(旗艦則是17吋)。 車側A柱跟D柱更為傾斜,讓這輛MPV擁有像休旅車般的流線感。
車側A柱跟D柱更為傾斜,讓這輛MPV擁有像休旅車般的流線感。 車側線條相當粗曠,後輪拱微微爆龜。
車側線條相當粗曠,後輪拱微微爆龜。 D柱傾斜角度更小,看起來更流線。
D柱傾斜角度更小,看起來更流線。 從正後方看上去略顯保守。
從正後方看上去略顯保守。 側著看整個大不同,相當立體。不過車側少了踏板有點可惜。
側著看整個大不同,相當立體。不過車側少了踏板有點可惜。 雙邊側滑式車門
雙邊側滑式車門 後車門足踢感應區有個類似wifi圖示
後車門足踢感應區有個類似wifi圖示 車內B柱扶手下方有滑門開關
車內B柱扶手下方有滑門開關 車頭上方也有雙側滑門與後尾門開關
車頭上方也有雙側滑門與後尾門開關 後尾門上有足踢使用圖示
後尾門上有足踢使用圖示 側滑門的軌道隱藏的相當好
側滑門的軌道隱藏的相當好 車內後座地板鋪上了地毯,且滑軌處包覆著黑色軟塑膠。
車內後座地板鋪上了地毯,且滑軌處包覆著黑色軟塑膠。 因為第二排座椅採滑軌式,只能前後移動來增加後車廂空間。
因為第二排座椅採滑軌式,只能前後移動來增加後車廂空間。 第二排滑移到最前方。
第二排滑移到最前方。 第三排座椅立起來後行李廂空間相當深
第三排座椅立起來後行李廂空間相當深 第二排座椅往前滑到底
第二排座椅往前滑到底 第二排座椅往後滑到底
第二排座椅往後滑到底 柏金車款專屬的Ottoman腿靠
柏金車款專屬的Ottoman腿靠 後座11.6吋螢幕
後座11.6吋螢幕 螢幕上方有後座冷氣操控區
螢幕上方有後座冷氣操控區 牙醫診療椅(大誤
牙醫診療椅(大誤 第二排為手動調整
第二排為手動調整 後座影音娛樂系統的遙控器
後座影音娛樂系統的遙控器 車內第三排座椅
車內第三排座椅 椅背可調整
椅背可調整 第三排座椅的置物空間、充電孔與耳機孔
第三排座椅的置物空間、充電孔與耳機孔 前座中控平台上有個連車機的孔與無線充電座
前座中控平台上有個連車機的孔與無線充電座 中央鞍座置物空間內兩個充電孔
中央鞍座置物空間內兩個充電孔 第三排只有右邊有充電孔
第三排只有右邊有充電孔 中央鞍座後方兩個充電孔
中央鞍座後方兩個充電孔 第三排左邊只有耳機孔
第三排左邊只有耳機孔 中央鞍座後方為120v家用插座與HDMI孔
中央鞍座後方為120v家用插座與HDMI孔 後行李廂右邊也有個120V家用插座
後行李廂右邊也有個120V家用插座 車內120V插座總開關在駕駛座左方
車內120V插座總開關在駕駛座左方 中央鞍座的木紋貼皮讓這車更顯氣質
中央鞍座的木紋貼皮讓這車更顯氣質 排檔桿後方有行駛模式、純電模式、電子手煞,與auto hold開關
排檔桿後方有行駛模式、純電模式、電子手煞,與auto hold開關
 另一個角度看,中央鞍座真的很美
另一個角度看,中央鞍座真的很美 中央鞍座下方還有空間放包包,想必是用了體積較小的cvt變速箱
中央鞍座下方還有空間放包包,想必是用了體積較小的cvt變速箱 駕駛座發泡棉支撐與包覆性良好
駕駛座發泡棉支撐與包覆性良好 電動式調整開關。從這角度可看出座椅被墊高,下車沒車側踏板比較費力
電動式調整開關。從這角度可看出座椅被墊高,下車沒車側踏板比較費力 座椅通風開關在冷氣調節區
座椅通風開關在冷氣調節區 方向盤上的按鍵來操作主動安全,可惜全車系都沒換檔撥片
方向盤上的按鍵來操作主動安全,可惜全車系都沒換檔撥片 胎壓偵測
胎壓偵測 提醒你開了哪些安全配備
提醒你開了哪些安全配備 電力監測
電力監測



 中控螢幕上能顯示前輪兩側路況,相當實用
中控螢幕上能顯示前輪兩側路況,相當實用 左邊車頭路況;右邊環景
左邊車頭路況;右邊環景 柏金車款才有的抬頭顯示
柏金車款才有的抬頭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