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鋼砲 ─ 新世代《Hyundai Veloster》試駕報導
所謂「鋼砲」,一般定義是必須為三門或五門掀背設計,然後性能及操控上一定要有過人之處,像是掀起鋼砲濫觴的VW Golf GTI、挑起馬力競賽的Mercedes-AMG A 45,甚至是爭奪紐柏林最速的Honda Civic Type R、Renault Mégane R.S. Trophy-R,都是符合「鋼砲」條件的最佳範例,不過偶爾也有例外。
最早於2011年問世的《Hyundai Veloster》,由於左右車門採「2+1」不對稱設計,加上比較接近於Fastback (斜背)的車尾設計,因此單從造型來評定不能算是標準的鋼砲,而原廠也強調Veloster其實是Coupe,只不過多了一扇門方便後座乘客進出。
儘管如此,相信絕大多數人包括筆者在內,還是認為Veloster應該歸類於鋼砲之列,理由是除了外型有點像以外,後座空間也不像多數2+2座跑車只是裝飾用,偏高的前座坐姿同樣會讓人以為自己身處於一部舒適為主的掀背車,很難跟Coupe聯想在一起。
從上一代演化到最新推出的第二代車型,Veloster的外型設計依舊講求動感前衛,但在熟悉的身影下卻多了一股成熟韻味,包括整合進氣壩的水箱護罩改採網狀設計,並且重新修飾六角形輪廓與前保桿造型,使視覺張力更勝以往,接著再搭配相對收斂的LED頭燈造型,在外放與低調之中成功取得平衡點。
一樣的手法也運用在Veloster的車尾區域,例如減少尾門上多餘的裝飾、線條修飾從圓潤轉為銳利等,原本被尾翼一分為二的後檔玻璃,則是回歸到單片式設計,但保留中置雙出排氣尾管、後下分流鰭片,而彷彿向Lamborghini致敬的LED箭矢型尾燈,雖然跟頭燈一樣並非為全LED光源,但亮燈時特殊的光條設計仍是讓人捨不得轉移目光。
前面已經提到Veloster的前座坐姿偏高,坐起來的感受跟掀背車沒兩樣,不過整個駕駛艙的設計鋪陳依然散發出濃烈的戰鬥氣息。有別於上一代車型的中控儀表台採用對稱式設計,改款之後的Veloster則是以駕駛為導向,重新規劃中控儀表台佈局,並於四周加入大量的紅色飾條、紅色縫線,讓駕駛一上車就沉浸在刻意營造的熱血氛圍內。
不僅如此,佇立於中控台之上的8吋觸控式螢幕,除了支援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同時還能開啟DPG數位式動態性能管理系統,提供瞬間增壓值、動態G值、扭力值等資訊供駕駛參考;當切換至Sport模式或排進S檔位、手動換檔時,位於駕駛前方視線內的8吋全彩HUD抬頭顯示幕,也會跟著變換成帶有轉速顯示的類比畫面,挑逗之意不言而喻。
比較可惜的是,雖然原廠宣稱考慮到後座頭部空間,特別稍微提高車尾頂部,但身高179公分的同仁實際入座後,頭部仍然直接碰觸到頂篷,縱使膝部空間表現還不錯,但高度限制卻讓乘坐舒適度打了折扣,所幸後方的行李廂容量在標準狀態下還有303公升,必要時也能透過後座椅背6/4分離機能來擴充空間,整體實用性介於掀背車與跑車之間。
動力部分,國內所導入的Veloster跟上一代相同,都統一搭載1.6升四缸渦輪直噴引擎,最大馬力則是從186匹回到應有的204匹水準,而最大扭力雖然維持在27公斤米,但如果開啟超增壓模式可瞬間提高至28公斤米,搭配7速DCT雙離合器變速箱,原廠公布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7.1秒,較改款前縮短了0.9秒,平均油耗也進步到14.4km/L。
此外,如同小改款Elantra Sport,新世代Veloster同樣在原本具備Eco、Normal、Sport的Drive Mode整合駕馭模式中,新增可隨時依照駕駛狀況自動切換模式的Smart Shift模式,試駕時曾試過在大腳油門的情況下,Smart Shift模式確實會立即自動切換至Sport模式,來延遲升檔、加快油門反應與加重方向盤轉向力道。相反地,如果有段時間都處於溫和的駕駛狀態,沒有亂踩油門,系統將會自動切換至Eco模式,以利於減少油耗,對於不想手動切換或是不知該如何選擇的駕駛可說是省了不少麻煩。
至於實際上路後的動態表現,Veloster其實跟Golf GTI一樣,都有著容易掌握好上手的操控特質,偏硬的避震器阻尼回饋也能忠實地傳達路感,且受惠於紮實的車體底盤,遇到坑洞或不平路面並不會讓人感到不適,處理過程算是相當明快。拉高車速進入彎道,前驅設定的Veloster雖然還是有輕微轉向不足的現象,但只要收點油門,前輪很快就能乖乖回到正常路線,後輪也會迅速跟上節奏,整個過程算是相當好控制。
不過或許是足下配置的Michelin PS3輪胎 (規格為225/40 R18)還未到達應有的工作溫度,一開始急煞時會覺得輪胎未能充分發揮抓地力,其次是不夠線性的輸出會有一股突如其來的加速感,要避免這種所謂的Turbo Lag現象,最好的方法就是善用手動換檔,盡量將轉速維持在2,500轉之上,但要記得控制好油門及方向盤,否則瞬間湧現的扭力有時會讓前輪打滑,影響到動態流暢度,當然如果認為這是一種駕駛樂趣的話,相信應該會樂在其中。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Mazda CX-5 25T Retro Sports Edition》試駕報導|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造車工藝 現在入手正是時候
-
大改款《Skoda Kodiaq RS》試駕報導|延續紐北最速7座SUV頭銜 提升的不只動力 更多的是駕駛樂趣
-
大改款《Volkswagen Tiguan》試駕報導|430 TSI R-Line Performance 家用很可以 性能大提升
-
《Audi Q6 e-tron》試駕報導|800V架構加持 舒適好開 滿滿科技感
-
2025年式《Range Rover Evoque》P250 Dynamic SE 試駕報導|開山闢路 不隨前車腳步
-
《Mercedes-AMG E 53 HYBRID 4MATIC+》試駕報導|油電雙棲!最貼近商務與家用的AMG
-
25年式《Mazda CX-60 25 S AWD Premium》試駕報導|互動起來更有溫度的日系旗艦休旅車
-
《Mazda3 20S Retro Sports Edition》試駕報導|內外裝質感領先同級 同樣90萬內 何不選日本進口掀背車?!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南陽謎之邀請 主角可能是小改款Hyundai Tucson
-
電動車賣不動了?!《Hyundai Santa Fe》將追加油電增程車
-
開帥不開快!Hyundai Venue 黑紅特仕車 多一萬 更有個性 限量150輛
-
《跑跑卡丁車RUSH+》全新S30賽季:浪漫世界 與「現代汽車」再度攜手聯名!
-
1.5升渦輪雙動力比Tucson還香|印度Hyundai推出全新7人座休旅!
-
新年式《Hyundai Custin》搶先看 月底海外發表|眼力大考驗 到底改了啥?
-
南陽《Hyundai Mufasa》第二季上市 主打舒適&科技配備 挑戰Toyota Corolla Cross
-
Hyundai南陽實業正式發表新世代Santa Fe|5車型油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