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幫我加辣 ─《BMW M2 Competition》試駕報導

拿最近很紅的辣椒來比喻,如果《M2》的辣度是一般辣椒,那《M2 Competition》應該就是朝天椒的等級。
作為《BMW》旗下最入門的M車款,《M2》自2013年底與1M Coupe交棒之後,即被視為E30 M3的最新接班人,能讓人重拾那種操之在我的駕駛樂趣,但也有口味重的車迷認為,跟M3、M4等其他家族成員相比,《M2》還是少了一點野味,而原因是擺在引擎蓋下的不是正統「M Power」,而是一具「Powered by M」的N55引擎。
對M車款有一定瞭解的話,想必都知道所謂「M Power」是BMW M GmbH重新開發的高性能引擎,適度調校還可對應賽事下場比賽,因此為了與一般引擎區別,引擎代號通常會以「S」開頭,如E30 M3所使用的S14B20、S14B23、S14B25,E36 M3所使用的S50B30、S50B32,E46 M3所使用的S54B32,E90/E92 M3所使用的S65B40,乃至於現行M3/M4所使用的S55B30T0。

▲所謂「M Power」是BMW M GmbH重新開發的高性能引擎,引擎代號通常會以「S」開頭。
或許是聽到車迷的心聲,也可能是競爭環境太激烈,打從2016年底開始便傳出BMW M GmbH有意為《M2》換上正統的M Power引擎,而且是跟M3/M4共用的S55B30T0,雖然過去已經有不少類似的改裝案例,但出自BMW M GmbH之手還是頭一遭,包括《M2》的前輩1M Coupe都無福享有同等待遇,這也使《M2 Competition》的誕生顯得格外有意義。

▲M2 Competition比較像是為取代M2而生的後繼車。
有別於M3/M4 Competition、M5 Competition的作法,M2 Competition並不是以M2為基礎,透過Competition Package來強化性能表現,比較像是為取代M2而生的後繼車,因此發表之後德國萊比錫 (Leipzig)工廠隨即宣告M2停產,準備讓M2 Competition在市場上一枝獨秀,同時除了引擎不同外,外觀及內裝的細部設計也有差異,甚至還升級前六、後四活塞煞車卡鉗,碟盤加大至前400mm、後380mm,並將Active M Differential主動式差速器列為標準配備,引擎室內更多了一組CFRP碳纖維複合材質製成的結構桿,可進一步提高車體剛性與轉向精準度。
首先來比對可見區域的差異,從外觀可以發現M2 Competition雖然尺碼變化不大,僅車長多了7mm,但水箱護罩、前後保桿、頭燈、後視鏡均經過重新設計,並且將原本為鍍鉻設定的水箱罩外框、前葉子板飾條、尾飾管及車尾M2字樣全數改為亮黑色塗裝,再搭配全新Y輻式設計的19吋鍛造輪圈,以及招牌的可樂瓶寬體車身,流露出比M2更為剽悍兇狠的氣息。
打開門即可看見專屬迎賓門檻的座艙,則是在既有設計架構下,換上兩張包覆性更好的M款跑車座椅,前座安全帶也效法方向盤加入三色縫線,多功能真皮方向盤左側還多了過去所沒有的M1及M2按鈕,方便隨時切換預設好的駕駛模式,其他像是iDrive 7.0多媒體介面、內建5.7吋資訊顯示幕的高對比儀表板,其實都是M2時期小改後所增加的配備,僅有部分介面跟轉速刻度稍有不同。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排檔座左側的按鍵在M2上,原本為具備Eco、Comfort、Sport及Sport+四種模式可選的整合式行車模式切換鍵,但M2 Competition總算回歸到M車款專屬配置、可個別調整引擎反應及方向盤輔助力道的切換鍵,排檔座後方也多了一組可調整換檔邏輯的切換鍵,至於缺少的避震器阻尼切換鍵,應該是必須透過選配才能補上。
回到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動力部分,M2 Competition捨棄代號為N55B30T0的3.0升直六渦輪增壓引擎,直上代號為S55B30T0的3.0升直六雙渦輪增壓引擎,這當中的轉變不僅於引擎內部構造不同,改採封閉式水道設計,其他像是活塞、連桿、曲軸也都換成重量較輕、強度更好的鍛造件,同時還配置雙渦輪增壓器、電控洩壓閥、雙循環機油泵浦、輕量化油底殼、上置式中冷器及主動式排氣系統等。

▲代號為S55B30T0的3.0升直六雙渦輪增壓引擎,雖然在M2 Competition身上刻意將輸出調降至410匹、56.1公斤米,但比起N55B30T0最大馬力仍增加了40匹,最大扭力則是增加了8.7公斤米。
不過為了避免發生以下犯上的情形,原廠刻意將M2 Competition的輸出調降至410匹、56.1公斤米,但比起N55B30T0最大馬力仍增加了40匹,最大扭力則是增加了8.7公斤米,而且無須進入超增壓狀態,轉速紅線區更是延後到7,500轉才開始。
設置好P-Gear測試儀器,按照程序完全關閉循跡系統,並切換到手動檔位準備進行0-100km/h加速,在Launch Contorl彈射起步功能的輔助下,我們第一趟即測得4.25秒成績,跟原廠公布的4.2秒幾乎不相上下,如果跟上回試駕的M2相比則是縮短了0.42秒,瞬間湧現的加速力道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可惜的是,負責傳輸動力的7速M DCT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基於保護機制依然無法連續開啟Launch Contorl彈射起步功能,必須冷卻一段時間後才能再度啟動。

▲在Launch Contorl彈射起步功能的輔助下,我們第一趟即測得4.25秒成績,跟原廠公布的4.2秒幾乎不相上下。

▲負責傳輸動力的7速M DCT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基於保護機制依然無法連續開啟Launch Contorl彈射起步功能,必須冷卻一段時間後才能再度啟動。
即便如此,從低轉延伸到高轉都毫無冷場的輸出表現,就像是加了辣椒一樣,淺嘗後便讓人難以忘懷,配合硬派的路感回饋、狂妄的排氣聲浪,一上路就彷彿進入戰鬥狀態,隨時隨地都想在彎道中釋放M2 Competition的野性。不過想要釋放野性,最好的方法還是開啟MDM動態控制模式,讓電子系統去處理轉向不足或轉向過度的問題,駕駛也能在允許範圍內作出後輪打滑飄移的動作,同時拜緊湊的車身尺碼所賜,過程中只要記得修正方向盤及油門,其實就能體會到Power Slider (動力滑胎)的箇中樂趣,整體動態特性算是很好拿捏。
當然,如果將M2 Competition跟M2放在一起比較,回想先前試駕的感受,兩者間最顯著的差異大概是進入紅線區前的動力延伸性,雖然M2的中低速反應已經不賴,但到了高轉便好像少了一些激情,而M2 Competition則是在強化中低速反應之餘,還順便解除高轉的封印,讓動力可以持續延伸到7,000轉之後才開始收斂。貼切一點的形容,這當中的差距就好比是一般辣椒與朝天椒,或許你覺得一般辣椒已經很辣,但嘗過朝天椒之後,就會發現一般辣椒的辣度只是剛剛好,最嗆的還是朝天椒。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小改款Volkswagen Golf 試駕報導:更聰明、更流暢、更有駕駛感的經典進化
- 
                                            
                                                 《Mercedes-AMG E 53 HYBRID 4MATIC+》試駕報導|油電雙棲!最貼近商務與家用的AMG
- 
                                            
                                                 《Luxgen n7 LR 5人亮點版》試駕報導|變化不大的外觀下 配備更豪華 跑得更穩更遠
- 
                                            
                                                 《Hyundai Mufasa》試駕報導|空間高機能 行駛低噪音
- 
                                            
                                                 Volvo XC60 Polestar Engineered T8|還在落地改?不如原廠幫你大升級
- 
                                            
                                                 歐系跑旅雙車型解析|Ford《Kuga 1.5T Active 及 Vignale》你要選擇哪一台?限量網友體驗試駕大募集!有你想不到的好禮喔~
- 
                                            
                                                 LUXGEN n⁷ LR長程版 再遠都陪你去
- 
                                            
                                                 大改款《Volkswagen Tiguan》試駕報導|430 TSI R-Line Performance 家用很可以 性能大提升
 
                                
                                 
                                
                                
 M2 Competition三視圖
M2 Competition三視圖 M2 Competition三視圖
M2 Competition三視圖 M2 Competition三視圖
M2 Competition三視圖 水箱護罩、前後保桿、頭燈均經過重新設計
水箱護罩、前後保桿、頭燈均經過重新設計 LED主動式轉向頭燈為標準配備
LED主動式轉向頭燈為標準配備 水箱護罩改為亮黑色塗裝
水箱護罩改為亮黑色塗裝 結合空力設計的後視鏡造型
結合空力設計的後視鏡造型 前葉子板飾條改為亮黑色塗裝
前葉子板飾條改為亮黑色塗裝 全新Y輻式設計的19吋鍛造輪圈
全新Y輻式設計的19吋鍛造輪圈 排氣尾管一樣改用亮黑色塗裝
排氣尾管一樣改用亮黑色塗裝 座艙延續既有的設計架構
座艙延續既有的設計架構 包覆性更好的M款跑車座椅
包覆性更好的M款跑車座椅 方向盤左側多了可切換駕駛模式的M1及M2按鈕
方向盤左側多了可切換駕駛模式的M1及M2按鈕 方向盤後方備有換檔撥片
方向盤後方備有換檔撥片 儀表板轉速刻度延至8500轉
儀表板轉速刻度延至8500轉 引擎啟閉鍵改用紅色塗裝裝飾
引擎啟閉鍵改用紅色塗裝裝飾 排檔座左側按鍵回歸到M車款專屬配置
排檔座左側按鍵回歸到M車款專屬配置 DSC、引擎反應、轉向系統及變速箱均可個別調整
DSC、引擎反應、轉向系統及變速箱均可個別調整 DSC除了全開跟全關還可切換至MDM動態控制模式
DSC除了全開跟全關還可切換至MDM動態控制模式 引擎設定選單項目
引擎設定選單項目 轉向系統設定選單項目
轉向系統設定選單項目 變速箱設定選單項目
變速箱設定選單項目 可顯示瞬間功率的跑車式儀表板
可顯示瞬間功率的跑車式儀表板 M2 Competition彎道動態
M2 Competition彎道動態 M2 Competition彎道動態
M2 Competition彎道動態 M2 Competition彎道動態
M2 Competition彎道動態 M2 Competition彎道動態
M2 Competition彎道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