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潮之外還需要更多!《Gogoro》v.s《e-moving》電動二輪性駕評比

1057人看過

圖片來源:Gogoro

圖片來源:Gogoro

綜觀國內二輪機車市場的發展演進可說是相當受限!過度的關稅壁壘政策與保護條款,令進口品牌的市場印象扭曲為頂峰客層的專屬品,而國內最大宗的代步車市場也難脫市場定型化與過度依賴保護壁壘的泥沼,在逐漸步入少子化的社會現況下,主力年輕客群正逐年萎縮令整體市場的經營佈局更越顯艱困。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Gogoro》的問世讓這片被主流市場遺忘的新藍海再度浮現!此時,由中華汽車與工研院合作開發的前朝霸主《e-moving》不免遭受新時代潮流的衝擊,使得這對南北霸主間的競爭更趨白熱化!然而,在完全不同的市場規畫與客群設定背景下,正面亮刀槍的對決戲碼似乎也略顯不公,就讓筆者以深入簡潔的觀點為分析這兩款作品獨門功夫。

實用機能為本、通路體質待加強

圖片來源:e-moving

圖片來源:e-moving

源自於先前曾為各位提過的 臺灣電動機車市場的近代沿革,率先登場e-moving在思考上仍是以接續原有50cc客群為主,首波客群鎖定於27歲以上的女性,以家庭主婦、菜籃族為目標,平均單日總里程則是設定於平均30km左右。首波推出的EM-50/EM-80車系,便導入了電動駐車架、倒車檔位輔助裝置等貼心裝置,可說是贏得了廣大婆婆媽媽的芳心。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在車型研發上,EM車系大多採用貼近於白牌Scooter主流100cc級距的外型設計,包括了雙翼樑式的鋼管車架結構以及與馬達連結H型吊架連桿也與之看齊,無論是在基本載運機能面或者是日常檢修的便利性上均與市面一般白牌燃油機車並無太大差異。然而,受制於成本的規畫,碩大的電池體積幾乎占據了坐墊下的收納空間,而通路體制的不透明化可說是e-moving發展的致命傷。

▼厚重的電池可說是早期許多消費者放棄電動機車的主因,但這現象卻沒有在Gogoro身上發生。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科技潮流全都有、高端形象難親民

圖片來源:Gogoro

圖片來源:Gogoro

屬後起之秀的Gogoro則標榜著前衛與鮮明的個性定位,將目標客群鎖定於25歲以下的年輕通勤族,等同於是國內主力白牌市場產生重疊。全LED化的燈組設定、鋁合金鑄造的一體式車架令人難以置信這是一個原消費電子設計團隊所構思的產品,單體式的前懸搖臂設計令人馬上就能以Scooter始祖《Verspa》進行聯想,採用直驅馬達與皮帶結合的傳動方式,帶來了更為舒適的騎乘感受。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雲端互聯網科技全面導入的用車介面可說是Gogoro另一賣點,透過專屬的App運用程式,騎士僅需要透過智慧載具即可隨時查看電池狀態以及相關的用車資訊。特別的是,Gogoro也首度挑戰既有的市場消費生態,比照國內電信服務條例推出了電池租賃方案,透過公共換電的服務機制,藉由雲端系統確保每一顆電池的使用狀態。當然,高昂的售價與電池所有權的歸屬問題,也令Gogoro於上市至今始終被定義在高價化的奢侈品,銷售台數的成長也相對遲緩。

▼濃烈的科技元素,快速地吸引了年輕消費群的熱切目光。

圖片來源:Gogoro

圖片來源:Gogoro

樸實穩定、難有激情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為了強化車系的機能表現,e-moving積極針對便利性與續航力表現進行改善。以嶄新的EM-100為例,直驅馬達的最大輸出功率由最初的1350W提升至2000W,換算後約等同於2.7hp馬力輸出,基本額定1000W的輸出設定其實足以應付都會區的路況需求。為了強化續航力的表現,原廠也積極為鋰電池進行瘦身工程,令裝備重量控制在95kg之內也實現了車廂運用的靈活性。

▼受制於先天體質,e-moving其實並沒有甚麼駕馭樂趣可言。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車身懸吊組件雖源自於國內二輪市場細緻的模組件,但是仍受到先天頭重腳輕的配重以及馬達輸出過小的限制,EM車系在實際的路試過程中實在難以有令人驚艷的駕控表現,充其量只是輛堪用的代步車款!不過就機能面而言,寬闊的前置空間與前後均備有擴充載物支架鎖點的設計,在實用面的運用性上確實便利許多,除了馬達與電路線材外,一般機車行都可以輕鬆對應。

▼EM全車系大多流用市面模組料件,在維護成本與便利性上較為吃香。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原廠仍是將研發重心著墨於機能層面的表現。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e-moving

圖片來源:e-moving

玩味十足、性能刁鑽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撇開前衛科技不談,光是Gogoro渾身潮味的未來元素便足可讓信義區路旁濕遍!想要直取白牌市場的年輕客群,原廠設計團隊當然也做足了準備。高達6400W最大功率設定,相當於8.9hp的馬力幾乎等同於市售125cc機車的平均值,一體式的艙式車架搭配前後都較短的懸吊阻尼配置,讓車輛重心更趨集中。

▼以鋁合金打造單臂式前懸結構,打下良好的操控基礎。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輕快的車頭轉向反應可說是單臂前懸特有的調性,柔韌且扎實的回饋表現強化了騎士在出彎後加速的信心,量身訂製的前後12吋薄胎導入了半熱融的膠料材質,在抓地力的綜合表現上可以說相當稱職,也更利於騎士進行更快速的左右重心轉移。唯一能拿出來的是,就是完全無視於日常載運需求的機能美學設計。

▼圓弧狀的前踏版設計,即使加裝防滑墊也是不利於貨物的載運。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在強光照射下,儀表板資訊的判讀性也受到影響。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市場適應期長,通路服務體制均有改善空間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舉凡各行各業,許多消費者仍是會將油價的議題與電動機車進行連結,而忽略上述所提及的商品基本的設定需求,無論是實用導向的e-moving還是玩樂先決的Gogoro其實在現有的交通體制中仍是屬於過度性商品,僅能滿足南北兩端市場在短程代步需求,僅取決於在實務機能的需求以及用車頻率的差異罷了。

▼堅持獨立打造的Gogoro,在初期的用車成本上很難達到親民的水準。

圖片來源:Gogoro

圖片來源:Gogoro

當然,談到用車的維護支出成本上,獨立打造的Gogoro在起步階段仍難以拉近與大眾客群的距離,每月每人基本的行駛里程限制以及服務據點與公共換電站的普及率也都將成為Gogoro南進最大的考驗。

▼在提升商品競爭力的同時,如何兼顧後端服務完整性也是品牌推廣的關鍵。

圖片來源:e-moving

圖片來源:e-moving

反觀e-moving雖保有南部市場競爭優勢,但是服務通路的普及率與宣導溝通仍相當缺乏,使得在汽車市場所累積的品牌口碑資源始終無法共享至電動機車通路的推廣上。而在國內二輪用車市場逐漸轉型的影響下,健全的通路體質構築以及更完整的車主服務才是品牌長久經營的不二法門。

▼e-moving雖有意推出輸出5000W以上的高性能車種,但在本質上仍是著重於機能面的均衡性。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加入粉絲團 加入好友 追蹤IG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複製連結
引用發文

請將圖片拖曳至框線內

共0則回應
回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