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線車廠的車體結構可以做得很紮實?二線車廠為何模仿不來?
▲圖片來源:Audi官方網站
以Audi為例,一輛中大型房車或是休旅車,車身悍點超過5000個,預估大約是5300~5500個悍點才夠牢靠,數量真的很龐大。就結構來說,其它車廠可以用逆工程方式分析雙B、Audi等車廠的結構,包括鈑件材質與工法都能破解,悍點位置當然也能分析。然而一線車廠的生產線當然隱藏許多機密,二線車廠就很難仿效。
以點焊為例,如果純粹以牢固為目標,很簡單,卯起來增加悍點就好!但車廠並不能也不願意這麼做,因為點焊位置越多,生產線初期規劃就越複雜、越麻煩,而且生產速度也越慢,並增加人工焊接的失誤率與精確性,反而會拖累品質與生產效率。
再者,汽車生產線能源消耗量相當高,點焊的電能消耗量又是其中偏高的項目,因此「亂槍打鳥」的密集點焊,其實會增加許多生產成本,而且未必能發揮預期功效。
所以車體製造過程,各車廠其實都會考量車體剛性、撞擊安全、舒適與操控表現,設定好預期目標後,再以電腦模擬精算出「最少的焊接點」避免無謂的能源浪費與機具損耗,之後再經過實際測試驗證電腦計算之精確性,然後不斷修正軟體參數,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值。總之悍點絕對不是越多越好,無謂的增加其實對剛性與安全表現沒有助益,徒增生產成本而已。
此外,點焊的電壓與電流控制也很重要,同樣不是越大越強越好,如果點焊溫度過高、造成部位金屬厚度偏薄,反而會影響鈑金搭接強度表現。但在此個人不會用「經驗值」來搪塞讀者,事實上一線車廠確實有一項秘密武器,那就是超音波檢測儀器,藉由超音波觸動鈑金高頻震動,再透過頻率檢視即可分析出焊接點的強度,擁有這些可靠的利器之後,一線車廠就能輕易找出最佳的點焊數量、位置、方式、電流與電壓設定值,即便經過修正與改良,還是可以迅速找到最佳參數。
這項儀器,當然也能反應出鈑件的品質,包括鋼材強度是否符合標準,沖壓製造過程有沒有瑕疵等。總之不論是國產車、日系車、韓系車、歐系車,「看」起來似乎只是美觀與質感問題,檢視規格數據,目前車身越重也不代表安全或是車身剛性越好,但是消費者普遍認為歐系車依然處於造車工藝之翹楚,這會是偶然或運氣好嗎?
當然,相關儀器日系或韓系車廠也不是拿不到,就看未來電動車世代全新生產線的佈局了!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黑化G的英雄極道|日本別注《M-AMG G63 Magno Hero Edition》限量發售
-
244匹/38.7公斤米|《Toyota》公布全新2.0升四缸渦輪引擎輸出數據 RAV4、Camry等車款都有機會導入
-
後驅直六的馬六來了?!|日媒爆大改款《Mazda Mazda6》今年冬季海外發表
-
《Tesla》擊敗《Mercedes-Benz》《BMW》|《Model Y》成為2022上半年度歐洲中型豪華SUV銷售冠軍
-
《Ford》又要推新車 這款車長剛好5米的7人座SUV打算跟《Explorer》平起平坐?
-
爬山暖身一不小心就破紀錄|神秘偽裝《Lamborghini Urus》成為派克峰最速量產SUV
-
《MG》預告將發表小改款《Hector》 不過應該還是印度限定
-
七人座大改款《Honda CR-V》申報圖曝光|會是全球戰略車款嗎?
-
新平台配渦輪引擎|大改款《Subaru Impreza》預計年底海外發表
-
TNGA GA-F越野底盤搭配Hybrid油電動力|大改款《Toyota Hilux》預計2023年登場
-
自然進氣才是王道 8月17日見真章!全新992世代《Porsche 911 GT3 RS》正式宣布發表時程
-
和賓士Maybach拼了!你聽過Audi Horch這個豪華子品牌嗎?
-
可能中看不中用的《雞肋汽車配備》點名(下)下次買車再多考慮一下
-
後驅直六的馬六來了?!|日媒爆大改款《Mazda Mazda6》今年冬季海外發表
-
老一輩才知道《天龍特攻隊》A-Team的武裝廂型車!
-
整車搶先看|大改款《Toyota Sienta》車系編成曝光 日本售價約台幣42.7萬元起
-
環不環保一回事|美國研究:保養便宜是購買電動車的主要誘因
-
你開車的時候會唱歌嗎?馬斯克:未來所有《Tesla》車型均配備免費卡拉OK功能
-
胯下想涼涼|酷夏將至 胯下更需要吹冷氣 可惜現今車款都移除了
-
老一輩才知道《霹靂遊俠》《李麥克》《伙計》霹靂車目前市值近千萬台幣!
-
為何一線車廠的車體結構可以做得很紮實?二線車廠為何模仿不來?
-
加裝越野套件 限量生產100輛|《Suzuki》在巴西推出《Jimny Sierra 4Sport》特仕版本
-
國產MPV要來了?!|傳《Hyundai Custo》九月接單 南陽回應的很曖昧
-
售價百萬內的國產休旅《HS》登場!《MG》正式進軍台灣 再推《HS PHEV》國產唯一插電式油電選擇
-
不適合登陸台灣《極湃1》是Honda HR-V雙生電動車、但誰取的名啊?
-
《Ford》又要推新車 這款車長剛好5米的7人座SUV打算跟《Explorer》平起平坐?
-
抗議佩洛西訪台|傳《中國寧德時代》延後赴美設廠計畫
-
禁售油電車就撤廠|英國2030年禁售燃油車 引發《Toyota》強力反彈
這篇觀點太偏頗,且聰明消費者也不會盲目購買歐系車
所以特斯拉直接用升級成壓鑄技術,使用專利比航空鋁還高的強度製造從171個零件減少至2件一體成型免焊接
車廠自吹自擂的看看就好,一切還是以測試結果來看比較公允
至於那些只做及格程度的車廠...
https://www.potatomedia.co/post/234134ee-8198-447c-bc12-4b5240568e2c
其實都是成本問題而已 日系韓系不是做不到 賣那麼貴誰要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