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oda Kodiaq RS》試駕報導|紐北最速七人座休旅車血統 外觀黑化是基本
這是導入台灣的Skoda Kodiaq RS是小改款車型,搭載2.0升4汽汽油引擎,官方宣稱零百加速6.6秒,是台灣市場上Skoda市售的唯一RS車款。
Skoda台灣在今年初Kodiaq小改款發表會上,無預警同步推出性能取向的Kodiaq RS,這可讓性能迷們樂翻了,從小改款前(2018年)的柴油車等到小改款後,Skoda台灣終於向原廠爭取到汽油車款來台。綜觀目前台灣市場,Skoda Kodiaq RS是少數平價進口品牌中的性能5+2休旅車款,搭載的2.0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EA888 Evo 4)經原廠調校後,輸出來到245匹/37.8公斤米,且導入彈射起步(Launch Control)模式,是款能滿足家用又充滿熱血競技的七人座休旅車。
車頭車尾一次看
水箱護罩上有著尊爵不凡的RS字樣銘牌,前保桿也是專屬樣式。
水箱護照格柵側面看很相當立體
標配Matrix LED矩陣式頭燈,遠光燈模組具備有自動光型遮蔽功能。以及專屬的紅色卡鉗,鋁圈造型太獨特,卡鉗躲在後面不好拍,請見諒。
專屬的20"空力鋁圈
凡掛上RS銘牌皆為品牌性能巔峰車款,名稱源自Skoda在1975年於拉力賽上的成就,其全稱為Rally Sport。這次導入台灣的Kodiaq RS是當前Skoda市售車中唯一一款性能休旅車,外觀與內裝基本上延續小改款車型樣貌,但細節上有更獨特的處理。在車頭水箱護罩、車側照後鏡外殼、車頂行李架,以及車窗外框皆採用使用黑色亮面烤漆處理,若選配專屬的紅車色,開在路上肯定是眾人目光焦點。此外,RS車款也換上專屬前保桿、車尾雙邊單出方型尾管,與20"空力鋁圈,四條配胎則為馬牌主打公路行駛的休旅車專用運動胎ContiSportContact 5(235/45R20),為全車系最獨特出眾車款,而185.9萬元(至2022年三月底)的售價也是全車系最高,比尊榮版TSI車款貴了24萬元。
再看一眼RS銘牌吧!
車窗飾條與車頂架全黑化
後視鏡外殼也黑化喔!
車尾也有RS銘牌
後導流板也黑化嚕!
多了這24萬元最主要的區別在於性能、車艙寧靜度與操控表現上,這容我等等談。車內與一般車款最大區別在於換上了雙前座專屬RS賽車桶椅後,原本第二排座椅前方的餐桌取消了。剛說到車外以黑色點綴,車內則是以紅色車縫線修飾,中控台、方放盤與真皮排檔座都能看到;標配的10.25吋數位儀錶板上也多了專屬的紅色風格樣式。煞車與油門踏板也換上金屬的,試駕當天飄著毛毛雨,金屬踏板沒因為濕濕的鞋底而踩起來滑滑的,相當不錯。
儀表台上的紅色車鋒線相當搶眼
數位儀表專屬的紅色顯示風格
機械式排檔桿上有專屬RS徽識,排檔座有紅色車縫線點綴。
特別一提,車內七張座椅都是使用麂皮包覆,看起來奢華,坐起來也舒服。只可惜沒有坐椅通風(選配),麂皮久坐悶熱難免,這問題只能動動屁股讓椅面通風一下。剛說道Kodiaq RS是基於小改款車型打造,所以車內第二排座椅還是能前後滑移方便第三排進出,不過後排只配了12V車用電源插孔,想要手機充電得額外準備轉接插頭,整車就兩個Type C充電口,在中控台下方。
雙前座為麂皮的賽車桶椅,具備八向電動調整與記憶功能。
金屬踏板中間還有塑膠增加摩擦力,踩了不容易腳滑,還有氣氛燈!
第二排座椅也是麂皮
後排出風口,下方為12V車用電源插孔。
第三排座椅又是麂皮!讚!
四個車門門板都有著麂皮,此為駕駛座車門。
專屬的黑色天篷與全景天窗
車內標配9.2"中控螢幕,使用原廠最新的CNS 3.0第三代資訊娛樂系統,中文操作介面,也內建中文原廠導航,並支援手機Android Auto(要插線)與無線Apple CarPlay,配合RS車款標配位在中控台下方的手機無線充電座,蘋果手機能做到真正無線連結車機功能。
車內音量大小調整要在中控螢幕左邊觸控
標配手機無線充電盤,旁邊是車內唯二的Type C插孔。
性能巔峰的5+2休旅車Skoda Kodiaq RS,在內外觀上擁有車系最獨特外觀,車內給的也很全面。但與車系最入門的豪華菁英版TSI車款(1.5升4缸引擎)價錢差了44萬元,與同為2.0升4缸引擎的尊榮版TSI車款貴了24萬元,加上RS車款還是沒給抬頭顯示,真的要捏著荷包直接買頂規車嗎?個人認為,Skoda Kodiaq RS價值在於性能與操控上,比一般車款多了動態底盤控制系統(Dynamic Chassis Control,DCC),零百加速6.6秒,還多了彈射起步功能。會是熱血老爸首選車款嗎?我們下回繼續談。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Land Rover Range Rover P400 HSE 7-SEAT LWB》試駕報導|越野是本能 七人座才夠吸引人
-
《Audi S8》試駕報導|外觀低調 V8引擎動力澎湃
-
《Mercedes-EQ EQB 300 4Matic》試駕報導|延續油車5+2車內空間優勢 車系唯一四驅車
-
《Porsche 718 Boxster T》試駕︱硬派手排配置!轉型純電跑車前的最後激情
-
新年式《Land Rover Discovery Sport》試駕︱7人座可越野200萬出頭就搞定
-
《Audi A7 Sportback 55 TFSI quattro S line運動版》試駕報導|V6引擎動力飽滿 前後五連桿懸吊帶來優異行車質感
-
《Volkswagen Arteon Fastback 430 TSI R-Line Performance》試駕報導|豈止豪華 再來點激情吧!
-
《Kia Stinger GT》試駕報導|V6引擎動力&車艙麂皮 讓人愛不釋手
-
《Opel Mokka》1.2T Elegance車型試駕︱閃電歸來第一彈 好看好玩好身手
-
大改款《Lexus RX 350h》頂級前驅版試駕︱進化到難以抗拒的日系豪華休旅
-
日規大改款《Subaru Impreza》加裝STI套件首度現身 確定比照《Crosstrek》搭載2.0油電動力
-
美國《Tesla》無預警降價《Model Y》降幅最高達20% 歐洲市場也開始掀起降價潮
-
從鼻孔變成暴牙|《BMW》全新車頭飾板專利 裡頭大有玄機
-
大改款《Hyundai Kona》韓國率先發表 沿用1.6渦輪引擎跟1.6油電動力、全面提供N Line版本
-
成本便宜歐洲車約台幣32萬|《中國電動車》價好品質優 贏得歐洲人青睞 市佔率節節攀高
-
原廠運動化套件上身 《Honda》發表Type R風格的《Civic e:HEV》改裝作品 《ZR-V e:HEV》同步換裝
-
最IN時尚的黑熊守護 ŠKODA KAROQ 變身稻草藝術
-
SYM國民車系全面一級油耗 『尚省油擱有力』
-
《Suzuki Jimny》真的推出五門長軸版 沿用1.5 NA引擎、後座跟行李廂空間加大
-
新世代《Nissan X-Trail e-Power》只賣e-4orce電子四驅車款 國產油車積極規劃中
-
續航仍是謎|《Sony》攜《Honda》推出全新電動車品牌《AFEELA》 採用高通晶片 與Epic Games合作 預計2025年北美上市
-
《Lexus RZ450e》預計今年在台上市 先來看看官方怎麼改
-
揹負轉子引擎重生使命|《Mazda MX-30 R-EV》1/13 比利時車展亮相
-
削價引反彈 |中國《Tesla Model 3》售價創新低 老車主抗議維權 官方不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