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大改款《Hyundai Tucson L》試駕︱華麗反擊!用設計走出新格局
人是視覺動物,面對任何人事物都很容易被外表給吸引,因此當我第一眼見到全新大改款Tucson的時候,坦白說我真的很難不被吸引,特別是在相處了兩天之後。
應現代汽車的邀約,上週四我們終於試駕到全新大改款Tucson,其實扣除掉第1代,從名為ix35的第2代開始到這次試駕的第4代,Tucson的每一次改款我都有參與到,但重點不是參與的次數,而是每一次改款都會讓人覺得Tucson根本是打掉重練,不只改得相當徹底,連設計風格、科技鋪陳也越走越前面。
從外觀來看,這一代Tucson很明顯已經走出了自己的新格局,一身既前衛又大膽的裝扮是基於「Sensuous Sportiness」家族設計語彙,利用所謂「Parametric Dynamics」參數化設計,將幾何鑽石紋路、立體銳利線條及跑車化設計元素融入車身造型之中。
當中最特別的應該是結合LED日行燈的黑化鑽石水箱護罩,利用半反射鏡照明技術,在未開燈的情況下兩側日行燈其實看起來就跟深色鍍鉻格柵沒兩樣,但開燈後就會形成相當獨特的羽翼造型,方向燈也整合在最外側的日行燈下方,具備實際照明功效的LED遠近光燈及轉向輔助燈則是獨立設置在前保桿兩旁,與導流孔整合在一起。這樣的設計不只超吸睛,開在路上還能帶來極高的識別度,遠遠就會被Tucson的車頭造型所吸引。
這一代Tucson外觀最特別的應該是結合LED日行燈的黑化鑽石水箱護罩。
具備實際照明功效的LED遠近光燈及轉向輔助燈獨立設置在前保桿兩旁,與導流孔整合在一起。
連日行燈尾端都帶有幾何鑽石紋路。
同樣有看頭的還有Tucson的車側造型,除了往後上揚的腰線、跟緞面鍍鉻窗框/後視鏡飾條連成一氣的尾柱飾板,整個車側還佈滿銳利的立體幾合線條,從側一點的角度看還能發現向外擴張的前後葉子板,再搭配呼應設計理念的ㄇ形輪拱,以及再大一點會更順眼的18吋幾何雙色輪圈,但如果想要多點氣勢的話,大家不妨一起用力敲碗,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導入N Line運動化車型。
同樣有看頭的還有Tucson的車側造型。
跟緞面鍍鉻窗框/後視鏡飾條連成一氣的尾柱飾板。
整個車側佈滿銳利的立體幾合線條。
呼應設計理念的ㄇ形輪拱跟18吋幾何雙色輪圈。
在車尾區域,視覺焦點則是集中在貫穿式LED尾燈設計,仔細看可發現兩側雙爪狀的立體燈殼還帶有呼應日行燈的羽翼造型,為了不破壞LED貫穿式光條的美感,廠徽也跟著移到後擋玻璃下方並改為平面設計,後雨刷則是藏在車頂擾流板下方,往下看還能發現後保桿一樣加入幾何鑽石紋路、深色鍍鉻飾條,等級較高的GLT-B車型另外會再裝上霧銀下護板。不過或許是考量到保桿碰撞風險較高,位於後保桿兩側的方向燈/倒車燈/後霧燈都只是鹵素燈泡,而非LED光源,幫車主省荷包也方便替換。
車尾的視覺焦點集中在貫穿式LED尾燈設計。
兩側雙爪狀的立體燈殼帶有呼應日行燈的羽翼造型。
後保桿一樣加入幾何鑽石紋路、深色鍍鉻飾條。
視線移至車內,不同於外型所帶來的衝突美感,新一代Tucson採用對稱式座艙佈局,在視覺上講求和諧、整齊,因此沒有太多尖銳的設計,反倒利用高聳的中央鞍座、延伸至中控台的環艙飾條清楚劃分出正駕與副駕兩個區域,同時中央台角度稍微偏向駕駛座,上頭的按鍵包括空調控制面板都全數改為觸控操作,再搭配10.25吋觸控螢幕來減少按鍵排列,呼應簡潔的設計主軸。
新一代Tucson採用對稱式座艙佈局。
中控台上的按鍵包括空調控制面板都全數改為觸控操作。
方向燈/雨刷撥桿也能看見呼應設計的幾何鑽石紋路。
雖然利用不同的飾板、壓紋來美化設計,但門板的硬塑料比例還是偏多。
值得一提的是,這套10.25吋寬螢幕比例的多媒體主機,其實是韓國原廠專為台灣市場開發,不僅整合度相當高,可對應車門、空調系統等車輛設定,甚至還提供繁體中文介面,不用擔心遇到英文障礙,觸控操作上也很流暢。但比較可惜的是,雖然GLT-B車型在中控台下方設置Qi無線充電座,不過要開啟Apple CarPlay或Android Auto的時候,手機還是得接上充電線,不像Santa Fe可支援無線連結。
這套10.25吋寬螢幕比例的多媒體主機可對應車門、空調系統等車輛設定。
雖然有Qi無線充電座,不過開啟Apple CarPlay或Android Auto的時候,手機還是得接上充電線。
為了營造平整化視野,減少視線上的阻礙,新一代Tucson也捨棄傳統儀表板設計,在方向盤後方放上一塊類似平板造型的10.25吋開放式數位儀表,而且跟Santa Fe、Kona一樣,儀表內的雙環畫面還可隨著駕駛模式切換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只可惜未能比照10.25吋觸控多媒體主機提供繁體中文介面,進入英文設定選單前依然得做好功課。
10.25吋開放式數位儀表可隨著駕駛模式切換呈現出不同的風格 (由上而下分別是Normal / Smart模式、Eco模式、Sport模式)。
從儀表進入駕駛輔助系統的設定選單,可以看到新一代Tucson配備了完整的Hyundai SmartSense主動安全科技,除了上一代就有的SCC全速域智慧型主動車距維持系統、FCW前方撞擊警示系統、FCA前方主動煞停輔助系統、HBA智慧型遠近光燈調節系統、DAW駕駛疲勞警示系統,還導入可獨立做動的LFA全速域車道維持系統,不需搭配SCC全速域智慧型主動車距維持系統,就能將車輛維持在車道中央,等同於達到Level 2半自動輔助駕駛標準。
新一代Tucson配備了完整的Hyundai SmartSense主動安全科技。
LFA全速域車道維持系統可獨立做動,開關位於方向盤右側。
同時,行經路口準備轉彎時,新增的FCA-JX對向來車路口煞停輔助系統也會針對對向來車,於必要時發出警示或是介入煞車;升級版的BCA盲區碰撞避免輔助系統、RCCA後方交通防撞輔助系統,除了發出警示也會必要時介入煞車,更貼心的是新一代Tucson還多了ROA後座乘員未下車警示系統和SEW安全下車輔助系統,提醒駕駛下車前記得留意後座乘員跟後方來車。
新增的FCA-JX對向來車路口煞停輔助系統也會針對對向來車,於必要時發出警示或是介入煞車。
ROA後座乘員未下車警示系統可提醒駕駛下車前記得留意後座乘員。
其實Tucson還配備了相當實用的前車駛離提醒功能。
此外,新一代Tucson除了換上全新設計的四輻式方向盤,排檔桿也比照Santa Fe改為SBW電子線傳設計的按鍵式排檔系統,並將EPB電子式手煞車、Auto Hold自動駐車系統開關整合在後方,前方則是用來切換駕駛模式的Drive Mode撥桿。不過雖然按鍵式排檔系統看起來很炫,也節省了不少空間,但或許是每次按之前都要先確認按鍵位置,總覺得還是排檔桿的操作比較迅速也比較直覺,有相同感受的話不妨多花點時間熟悉一下按鍵位置。
排檔桿比照Santa Fe改為SBW電子線傳設計的按鍵式排檔系統。
前方是用來切換駕駛模式的Drive Mode撥桿。
最前方還有陡坡緩降、停車雷達及倒車顯影三組開關。
由於這次試駕的是等級較高的GLT-B車型,因此配備部分比GLT-A車型多了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可感應開啟的智慧型電動尾門、含電動腰靠在內的駕駛座電動調整、Qi無線充電座、LED室內燈,尾燈及保桿設計也有一些差異,但舉凡是雙區恆溫空調 (含後座出風口及無直流風機艙空調模式)、方向盤換檔撥片、Smart Key智慧型免鑰匙系統、Push Start引擎啟閉鍵、SBW電子線傳排檔、雨滴感應式雨刷、10.25吋數位儀表、10.25吋觸控多媒體主機,以及前面所提到的所有Hyundai SmartSense主動安全科技都是兩款車型的標準配備。
GLT-B車型多了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
拿著鑰匙靠近尾門就能感應開啟的智慧型電動尾門。
開啟無直流風機艙空調模式,副駕前方的隱藏式多點出風口會吹出既安靜又舒服的自然微風。
含電動腰靠的駕駛座電動調整一樣是GLT-B車型的標準配備。
不過比起配備,這次國產Tucson最想強調的其實是空間表現。如同 先前報導所說的,這一代Tucson為了配合各地市場,分成短軸與長軸兩種版本,國內引進的是長軸版本,車長 (4,630mm) 跟軸距 (2,755mm) 比起短軸版本足足多了130mm、75mm,因此車內空間也跟著有感放大。以自己的身高 (174公分) 為基準,調整好前座坐姿換到後座,膝部跟前座椅背之間大約有接近3個拳頭的距離,頭部也有1個拳頭以上的距離,相較於上一代確實是進步不少,跟一票對手相比也不惶多讓,絕對能滿足該級距買家對空間的需求。
拜同級最長軸距所賜,後座空間真的是比過去寬敞許多。
請芯衣示範後座空間表現,可以發現無論膝部或頭部都相當充裕。
後座不只設有出風口,下方還準備了兩個USB充電插孔。
受限於國內的客貨車法規,目前總代理還未公布新一代國產Tucson的行李廂容量,但目測下深度明顯優於上一代,將行李廂底板往下放還能擴充高度,下方也有收納隨車工具的置物空間,備胎則是被補胎劑、打氣機取代。至於後座椅背為何不能調整打平,這部分建議直接去展間詢問業代,應該就會得到大家想知道的答案。
新一代國產Tucson的行李廂深度明顯優於上一代。
將行李廂底板往下放還能擴充高度。
行李廂底板下方還有收納隨車工具的置物空間。
動力方面,目前國產Tucson統一採用1.6升四缸渦輪汽油引擎加7速DCT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的組合,其中1.6升四缸渦輪汽油引擎屬於最新的SmartStream系列,具備CVVD連續可變汽門持續技術、ITMS整合式熱能管理系統、FOMS摩擦力最佳化塗層,噴油壓力也提高到350 bar。雖然帳面輸出180匹、27公斤米只比上一代小幅增加3匹、0.2公斤米,但由於最大扭力1,500轉就能完全釋放,因此起步加速時還是能感受到一股衝勁,即便面對上坡或超車也都能輕鬆完成,充分發揮低轉大扭力的輸出特性。
這具1.6升四缸渦輪汽油引擎屬於最新的SmartStream系列,帳面輸出小幅提升到180匹、27公斤米。
除了引擎更新,負責傳輸動力的7速DCT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在進入第2代之後也特別更換全新的變速箱電腦,使數據傳輸的效率更快,升降檔反應也更積極,並且加厚離合器壓盤提高耐用性。不過基於變速箱保護機制,這具變速箱依舊不允許彈射起步,當油門與煞車同時踩下時雖然轉速會攀升到2,500轉左右,但一放開煞車、油門踩到底,轉速還是會掉下去再重新拉起,無法直接從2,500轉起步。
第2代7速DCT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的數據傳輸效率更快,升降檔反應也更積極。
比較有趣的是,一開始拿到車原本想關掉引擎怠速自動熄火系統卻找不到開關,查閱規格配備表後才發現這一代跟上一代1.6T車型一樣沒有這項功能,反而多了可透過遙控器在離車10公尺內發動引擎、預先開啟空調系統的遠端引擎遙控啟閉系統,10分鐘內如果未上車,引擎也會自動熄火。不過就算沒有引擎怠速自動熄火,Tucson的平均油耗仍有15.2~15.7km/L的優異水準,跟其他對手相比絲毫不遜色。
透過遙控器可在離車10公尺內發動引擎、預先開啟空調系統的遠端引擎遙控啟閉系統,10分鐘內如果未上車,引擎也會自動熄火。
就算沒有引擎怠速自動熄火,Tucson的平均油耗仍有15.2~15.7km/L的優異水準。
新一代國產Tucson除了尺碼放大,也追隨 同門Santa Fe導入全新第3代N Platform模組化底盤,雖然延續前麥花臣、後多連桿懸吊設定,但實際上已經重新設計,並搭配井字型強化車架、平整化底盤、低重心車體結構,進一步減少風阻與側傾來提高行駛穩定性。上路後也確實感受到新一代Tucson的行路表現更為出色,不只維持一貫向歐系車看齊的紮實路感,避震器設定也能在支撐性跟碎震處理之間取得不錯的平衡,跟上一代相比則是多了幾分舒適性,原因除了跟避震器設定、輪胎扁平比有關外,推測原廠應該也預留了升級空間給運動化訴求的N Line車型。
新一代國產Tucson導入全新第3代N Platform模組化底盤。
上路後確實感受到行路表現更為出色,跟上一代相比多了幾分舒適性。
作為今年壓軸的重頭戲,新一代國產Tucson這次真的是有備而來,無論是設計或科技層面都下足功夫,空間也因為長軸設定有了更多與對手較量的籌碼,再加上過去就頗受好評的1.6升渦輪動力,以及多了點舒適性的行路質感,使得Tucson在上市前就已經接獲超過1,000張訂單,寫下相當亮眼的預售成績。至於正式發表後還會帶來什麼驚喜?售價有沒有機會調降?答案就等明天 (12/8) 揭曉!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Toyota Corolla Cross GR Sport》油電版試駕︱脫掉制服換上運動服讓人想入非非?
-
長高無罪、跨界有理! 《Ford Focus Active》比五門掀背車更值得入手的理由
-
高了兩公分 舒適度大加分《Toyota Sienta Crossover》七人座試駕
-
芯手上路|汽油版先借過!市區油耗達39.57km/L的《Honda Fit e:HEV》,居然還能征戰麗寶賽道?
-
《Ford Focus Active》任性版試駕︱絕對不容小覷的輕越野實力!
-
大改款《Nissan Sentra國產仙草》試駕(二)造型帥氣、配備實用、大車格局
-
小公主上路︱《Toyota Corolla Cross》國民小男神,不一定完美但就是合妳胃
-
《Toyota Corolla Cross》試駕初體驗︱神車接班人的氣勢與肚量
-
《Toyota Corolla Cross》試駕初體驗︱神車接班人的性格與身手
-
新世代《Honda Fit》汽油版試駕︱國產小車的勇敢蛻變
-
2022年7月《國產車款》銷售排行:神車Corolla Cross再度發威、HR-V賣得比CR-V還好你相信嗎?
-
大改款《QX60》準備發表! 《Infiniti》台灣官網釋出部分資訊、確定配備ProPilot智慧駕駛科技
-
這就是超跑的滋味?《Bugatti》與Champagne Carbon合作推出ƎB.03雙色碳纖維瓶身香檳
-
車頭撞毀 沒起火|美國《Toyota bZ4X》事故車 開價比當地新車還貴
-
剝兩層皮!付費使用會是車廠另一財源嗎?
-
你開車的時候會唱歌嗎?馬斯克:未來所有《Tesla》車型均配備免費卡拉OK功能
-
暴力鴨團隊加入開發 日規《Toyota Yaris Cross》推出GR Sport運動化車型
-
零百加速不到4秒 唐老大也逃不了!《Ford F-150 Lightning》化身為580匹最大馬力的犯罪剋星
-
全台最高功率480kW充電樁來了|《華城電能》率先發表、一機最多支援4車
-
小改款前再漲價|《Mercedes-Benz G-Class》台灣調漲26萬元起 入門車款看的到買不到 待車期19個月起
-
開車玩新竹/《夏日沁涼景點大特蒐》爬小山、看古蹟、逛市集,每週還有免費藝文演出
-
《Volvo XC40》歐洲棄三缸引擎 換四缸輕油電|台灣有機會跟進 前驅電動車XC40 Recharge P6 189萬元接單中
-
國產MPV要來了?!|傳《Hyundai Custo》九月接單 南陽回應的很曖昧
-
建議售價33.2萬起 日規《Toyota Yaris》新年式配備升級 導入內建行車紀錄器後視鏡、電熱方向盤與CVT無段變速
-
不適合登陸台灣《Pontiac G8》五米大型房車、零百5秒內、售價竟不到台幣百萬!
-
日規《Nissan Kicks》改採第2代e-Power動力系統 首度推出雙馬達四驅車型
-
螺栓還沒鎖緊?!|日媒驚爆《Toyota Crown》疑似犯了與《Toyota bZ4X》相同錯誤而延後上市 官方對此尚未回應
-
全球僅有2輛的超稀有《法拉利》!365P Berlinetta Speciale另一輛還是「非預期」多做的!
短版n line 趕快進來吧,趁熱打鐵,不要等到大家都己要吃飽了,你才端出來,那時就為時己晚了
剛剛正式售價出來了
GLT-A車型97.9萬
GLT-B車型106.9萬
比預售價少2萬
人家已經進到這種程度了啦……
裕隆集團你還在睡覺嗎???
不求長進只想欺詐支持你的消費者~
真的是不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