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回歸的大黑馬 ─《Nissan Altima》試駕報導

聽到「Altima」相信資深車迷應該覺得耳熟,因為早在國產Teana、Cefiro登場之前,初代Altima就曾以日裔美規車身份在國內市場銷售過,只是人氣不如同時期的國產Primera (即霹靂馬),加上1995年之後Cefiro接管市場,使得Altima被打入冷宮,直到第6代車型問世,才確定將接替Teana填補中大型房車空缺。

不過相較於Teana以及互為雙生車的上一代Altima,去年於紐約車展首發的全新第6代Altima,雖然車身尺碼放大,車長及車寬分別增加41mm、23mm,軸距也從2,775mm拉長到2,825mm,但由於車高降低31mm,並導入Vmotion 2.0概念車的設計元素,刻劃出較為銳利的車身線條和更為流暢的車體輪廓,因此運動化氣息相對強烈,完全不亞於主打運動化路線的同門Maxima。
仔細觀察外觀,其實可以發現除了尾燈內的方向燈排列不同、頭燈外側少了橘色反光板之外,台灣販售的Altima大致上都延續美規版本的設計,包括面積涵蓋進氣壩的V-motion水箱護罩、帶有小鴨尾的行李廂蓋、車身同色處理的後保桿下分流區域、從尾柱劃分的懸浮式車頂,甚至是旗艦等級才有的19吋切削式輪圈。不過比較可惜的是,雖然Altima的頭燈、日行燈、前霧燈都是採用LED光源,但尾燈大多由傳統鹵素燈泡組成,無法突顯該有的科技感。
所幸坐進駕駛座後,馬上可以感受到一股科技氛圍迎面襲來,特別是位於中控台上方的8吋智慧多媒體影音系統,不僅內建原廠中文衛星導航,同時也支援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並能與儀表板中央的7吋多功能資訊顯示幕連動,在儀表板內顯示路線導引、多媒體等資訊,另外還能切換成可顯示增壓值及引擎壓縮比狀態的VC-Turbo畫面,或是控制主動安全的NIM (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功能畫面,且無論是8吋智慧多媒體影音系統、7吋多功能資訊顯示幕都有繁體中文可選,不只賞心悅目,判讀性也比起英文或簡體中文來得優異。
作為一款中大型房車,內部乘坐空間跟舒適性自然是消費者關心的重點,而Altima在這方面的表現同樣沒令人失望。拜軸距拉長所賜,身高約174公分的筆者坐在後座,膝部跟前座椅背之間其實有段不小的距離,同時頭部空間也比想像中出色,並未為了配合流線造型而過度犧牲,橫向空間則維持該級距應有的水準,加上後座設有空調出風口及兩組USB充電插孔 (Type A及Type C規格各一組),同樣為舒適性帶來加分效果。
此外,Altima全車系均標配所謂的NASA Zero-Gravity零重力疏壓座椅,原廠宣稱長途駕駛時可降低身體疲勞感達30%,還能分散下背、臀部前後側壓力,實際乘坐則感覺有點像是加了一層泡棉的獨立筒彈簧床,表面偏軟但支撐性並不差,不會像沙發一樣軟綿綿,而且試駕的車型不只提供駕駛座8向電動調整 (含2向電動腰靠)、副駕駛座4向電動調整,還附上2組駕駛座記憶功能,以及可能用不太到的雙前座加熱功能。
不過用料方面,雖然Altima刻意將皮質包覆區域擴大到中央鞍座周圍、儀表板上緣等處,並搭配木紋飾板與類金屬飾件,但以該級距標準來檢視,全車硬塑料比例仍是偏高,電動窗開關也跟Tiida相仿,質感上並未展現出該有的價值。
至於行李廂容量,雖然試駕時所拿到的產品資料並未註明,不過參考東風日產所公布的規格數據,意外發現其容量可達到586公升,兩側上方亦設有後座快速傾倒拉柄,可透過6/4分離機能進一步擴充空間。不僅如此,掀起行李廂底板除了有小尺寸備胎及千斤頂,底板下方也鋪上一層白色隔音棉,說明了原廠在隔音工程下過功夫,實際上路也能深刻感受到Altima不僅風切聲小,路面噪音的抑制也有一定水準。
然而隨著油門逐漸加深,此時跟Infiniti QX50共用的2.0升可變壓縮比VC-Turbo四缸渦輪汽油引擎,開始發出頗為熱血的排氣聲浪,同時還帶來明顯的加速貼背感,似乎是想強調Altima可是身懷248匹最大馬力、38.8公斤米最大扭力,0-100km/h加速也只需短短6.4秒。而負責傳輸動力的雖然是節能取向的Xtronic CVT無段自排變速箱,不過為了呼應運動特質,重踩油門下仍會出現類似換檔般的轉速起伏,如果按下位於排檔桿中間的Ds按鈕,則會稍微將轉速提高,覺得不夠的話也能撥一下方向盤兩側的換檔撥片,切換到模擬8速的手動模式,體驗自主換檔的駕駛樂趣。
看到這裡可別以為Altima只能靠輸出取勝,行路特性應該還是離不開舒適範疇。為了提升操控性能,Altima除了跟新世代Renault車款共用CMF-D模組化底盤,另外還降低車身重心,換上鋁合金引擎蓋、懸吊部件來減輕重量,配置的單筒避震器也經過精心調校。
實際感受上,Altima的過彎表現確實比想像中靈活,不太像是一款車長4米9的中大型房車,而且軟硬適中的阻尼設定在行經不平路面時,可以有效吸收路面衝擊,不至於產生過多的碎震影響舒適性,均衡的表現算是介於日系對手Mazda6跟Toyota Camry之間,加上隨傳隨到的充沛動力、水準之上的車室隔音,長時間相處後真的會讓人打從心中喜歡上這部車。
當然,完整的主被動安全及駕駛輔助科技也是Altima的一大賣點,儘管國內所導入的NIM智行科技還未達到ProPilot的半自動駕駛輔助水平,但仍提供ICC智慧定速、IEB防追撞緊急煞車、可同時監控同車道前方兩台車的P-FCW超視距追撞預警、BSW盲點偵測警示及RCTA後方橫向交通警示,而試駕的旗艦版車型更多了AHB主動遠光燈調節、LDP車道偏移預防、AVM 360度環景影像、MOD移動物體偵測,以及可偵測行人的P-IEB防追撞緊急煞車,連同氣囊數量也從基本6具升級至10具。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Altima所配備的ICC智慧定速系統跟之前試駕的Infiniti QX50旗艦款有些不同,雖然跟車功能啟動的車速設定範圍同樣為32-144km/h,但因為缺少Stop & Go功能,因此跟車功能到了車輛靜止時便會自動解除,如果要重新啟動得回到最低32km/h的車速設定範圍,這部分恐怕需要花點時間適應。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BMW X3 20 xDrive M Sport》試駕報導|裡外都有大驚喜
-

《Infiniti QX60》2.0T AWD 試駕報導|舒適度不與排氣量妥協的旗艦休旅車
-

小改款《Honda HR-V e:HEV Prestige》試駕報導|電油雙棲 電驅帶勁 油耗更出色
-

《Hyundai Mufasa》試駕報導|空間高機能 行駛低噪音
-

《Toyota GR Yaris AT》試駕報導|解放左腳 人車極限溝通再進化
-

小改款Volkswagen Golf 試駕報導:更聰明、更流暢、更有駕駛感的經典進化
-

小改款《BMW iX xDrive45 M Sport》試駕報導|豪華車艙愛不釋手 續航&輸出同步提升
-

汎德《BMW F70 M135 xDrive》試駕報導|科技感滿點的小鋼砲 五官大滿足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國產《Nissan X-Trail》舊換新少5萬 裕隆日產補給你! Sentra下殺63.8萬元
-

向 R35 告別,Nissan GT-R R36 會是純電還是燃油?
-

Nissan Armada Nismo 登場在即,2026 年進軍美國市場,打造高性能全尺寸 SUV 新旗艦
-

Nissan Juke 全面進化:純電、油電雙動力,2026 新世代正式上路
-

2026 Nissan Leaf 全新亮相:化身跨界電動新星、續航上看 488 公里
-

2025年6月購車優惠|Nissan指定國產車 升級雙前座通風椅 限量上市
-

危機就是轉機 日產看準美國關稅挑戰
-

Nissan Z 在美國狂賣,輾壓 Supra、MX-5!日產靠降價救回 SUV 銷量

Altima導入Vmotion 2.0概念車的設計元素
Altima導入Vmotion 2.0概念車的設計元素
車長及軸距分別拉長到4900mm、2825mm
頭燈、日行燈、前霧燈都是採用LED光源
尾燈由傳統鹵素燈泡組成
黑色以外的車色才能突顯懸浮式車頂的美感
後視鏡下方有環景攝影用的鏡頭
後保桿下分流區域採車身同色處理
旗艦等級才有的19吋切削式輪圈
配胎為Bridgestone TURANZA T005A
坐進駕駛座可以感受到一股科技氛圍迎面襲來
平把方向盤跟Kicks同款式
定速與車距控制鍵位於右側
方向盤兩側附有換檔撥片
引擎啟閉鍵位於排檔座前方
中控台下方有兩組不同規格的USB插孔及音源孔
行李廂及NIM功能開關位於左側出風口下方
旗艦等級標配Bose立體環繞音響系統
8吋智慧多媒體影音系統主畫面
8吋智慧多媒體影音系統主畫面
8吋智慧多媒體影音系統主畫面
原廠中文衛星導航畫面
360度環景顯示畫面
語音聲控啟動畫面
Android Auto開啟畫面
Google Maps導航畫面
儀表板內建7吋多功能資訊顯示幕
可顯示增壓值及引擎壓縮比狀態的VC-Turbo畫面
控制主動安全的NIM功能畫面
Altima的後座空間相當寬敞
身高約174公分的筆者坐在後座
後座設有空調出風口
兩組不同規格的USB充電插孔
Altima全車系均標配零重力疏壓座椅
駕駛座有2組記憶功能
面積不算大的電動玻璃天窗
電動窗開關跟Tiida相仿
行李廂容量可達到586公升
下方有小尺寸備胎及千斤頂
常見於美規車款的行李廂內側開啟拉柄
遙控器除了可開啟行李廂還能發動引擎預先冷房
2.0升可變壓縮比VC-Turbo四缸渦輪汽油引擎
原廠公布0-100km/h加速僅需6.4秒
加速時所發出的排氣聲浪頗為熱血
Altima的過彎表現比想像中靈活
轉向精準度也不錯
軟硬適中的阻尼設定能有效吸收路面衝擊
均衡的表現介於Mazda6跟Toyota Camry之間
駕駛輔助系統設定選單
ICC智慧定速系統到了車輛靜止時便會自動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