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能只看表面─《Ford Escort》試駕,動態篇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相信看完 上一篇試駕報導後,大家對於《Ford Escort》的市場定位、配備及空間表現,應該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也能感受到這款國產四門房車,雖然有著接近中型房車的格局,但產品策略卻是以平價入門為訴求,沒有挑戰審美觀的前衛設計,沒有走在時代尖端的科技配備,當然也沒有渦輪輔助的強勁動力,不過如果這樣就以為Escort沒有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那你可能需要把車開上路來好好體驗一番。
圖片來源:King Autos
許多人往往都會憑著第一印象來決定喜好或是事物的好壞,而忽略了看不見的本質,直到相處一段時間後才發現,原來凡事不能只看表面,就像這回試駕的全新Escort一樣,或許第一印象並沒有特別突出,但不代表這部車只能流於平庸、找不到任何過人之處。
事實上,自初代Escort開始,饒富樂趣的動態表現便一直為人所樂道,直到現在國外仍有不少車迷還在翻新舊車,想重溫當年的身手,而以第7代名義重返車壇的全新Escort,雖然駕駛樂趣可能無法跟前幾代車型相提並論,但仰賴於高剛性車體結構、調校得宜的傳動及懸吊系統,在行路表現上依然保有幾分火侯,與Focus、Fiesta等同門車款相比也絲毫不遜色。
圖片來源:King Autos
攤開帳面數據來看,全新Escort搭載一具熟悉的1.5升直列四缸自然進氣引擎,在Ti-VCT雙獨立可變汽門正時的輔助下,最大輸出可達到113ps、14.5kgm,其中馬力的峰值出現在6,000rpm,扭力峰值出現在4,250rpm,屬於比較偏向中高轉速域的設定,相對地低速扭力便有些不足,特別是試駕的時尚型頂級車型,其車重已來到1.3噸,因此在起步的一瞬間難免會有種不夠輕快的感受。
▼全新Escort搭載一具1.5升直列四缸自然進氣引擎,最大輸出可達到113ps、14.5kgm。
圖片來源:King Autos
所幸,Escort所配置的6速SelecShift手自排變速箱能有效對應引擎輸出,適時運用拉轉來彌補低速扭力不足的情形,自動降檔的反應也比想像中來得積極,尤其是切換到Sport檔位,變速箱電腦會盡量維持在較高的轉速,以換取足夠的加速力道,雖然基於變速箱保護機制,轉速超過4千轉便無法以手動方式執行降檔動作,進入6千轉出頭則會自動升檔,但比起傳統4速自排或是節能為主的CVT無段變速箱,操作樂趣還是多了一點,唯獨位於排檔桿右側的換檔按鍵,使用上不順手也不夠俐落,讓人不由得懷念起方向盤換檔撥片。
▼Escort所配置的6速SelecShift手自排變速箱能有效對應引擎輸出,但位於排檔桿右側的換檔按鍵,使用上並不順手也不夠俐落。
圖片來源:King Autos
接著來感受Escort的行路品質,就如同福特六和在產品說明時所強調的重點,行駛於一般道路不難察覺到,Escort在車體剛性及NVH抑震制噪工程上確實下過一番苦心,壓過路面伸縮縫所傳回車室的聲音與震動,明顯比印象中的同級國產車來得細膩、紮實許多,軟硬適中的皮質座椅也能提供不錯的乘坐舒適感,作為家庭用房車可說是相當稱職。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然而,離開一般道路上到山路後,Escort的表現也沒令人失望。同樣受惠於高剛性車體結構,以及前麥花臣、後扭力桿拖曳臂設定的懸吊系統,Escort在彎道中依然不時展現出沈穩的身手,加上試駕車型採用比同級對手略寬的205mm胎面規格,搭配放大到1,562mm、1,548mm的前後輪距,進而有助於加強過彎循跡性,帶給駕駛更充足的信心去發揮操控實力。此外,考量到此級消費者的喜好,Escort的方向盤轉向力道雖然還是稍嫌輕手,但轉向時仍有一定的精準度,不會有前輪跟不上節奏的模糊感受,柔軟的皮質包覆也別有一番韻味。
▼受惠於高剛性車體結構,以及前麥花臣、後扭力桿拖曳臂設定的懸吊系統,Escort在彎道中依然不時展現出沈穩的身手。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當然,對於想舒適地載著家人、又不想花大錢的消費者來說,操控表現如何似乎不是購車的首要目標,一份值得信賴的安心感才是他們嚮往的重點,不管是開車時所帶來的安心感,還是妥善率所帶來的安心感,相信只要能夠讓消費者信賴,縱使沒有高端的配備、搶眼的造型,也能夠在市場上建立起口碑,至於Escort做不做得到?不妨交給時間來證明吧。
圖片來源:King Autos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Audi Q6 e-tron》試駕報導|800V架構加持 舒適好開 滿滿科技感
-
《Range Rover Sport》黯影版 試駕報導|眾多特仕車中 這台最超值
-
《Hyundai Mufasa》試駕報導|空間高機能 行駛低噪音
-
小改款《Ford Kuga Vignale》入門客車版 試駕報導|配備升級半套 足矣! 找不到全套的理由
-
《福斯商旅 ID.Buzz LWB Pro S》試駕報導|動力&置物空間都超充足 滿足七人的純電廂型車
-
《Mazda CX-30 20S Ace Edition》試駕報導|入門即豪華 90萬內何不買進口車
-
中華車《J Space 5人豪華型》搶先試駕|8AT LV.2 馬力破百!更能滿足家用需求的商用廂車
-
小改款《Skoda Octavia Combi RS》試駕報導|性能與家用間最完美的平衡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最後的援助|《Ford》44億歐元救德國 並停止虧損保護 Ford在歐洲還能撐多久?
-
《Ford Focus》舊換新 75.9萬元起 另抽紐北體驗 Kuga舊換新 88.9萬元起 另享6萬豪禮
-
福特六和推新年式Ford Focus ST X 6MT與Focus ST X Wagon|280匹馬力純粹賽道基因
-
能源署耗能|小改款《Ford Kuga》車重增加拉低油耗 入門動力有望客車認證 不會有油電車
-
《Ford》告別無聊的汽車|《Focus》停產倒數《Mustang》加碼投資
-
2025年5月購車資訊|Ford Kuga趁勝追擊 溫莎曜影版最終加碼 入門車贈2萬購車金
-
插電與越野全能!Ford 全新 Transit Custom 露營車登場,豪華舒適與冒險機能兼備
-
《Ford》新車大軍要來了?!多項商標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