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推手 造就出Nissan GT-R R35的《水野和敏》轉戰台灣車壇

圖片來源:Nissan

圖片來源:Nissan
前任Nissan GT-R車系的首席開發主管-《水野和敏》(Kazutoshi Mizuno),向來被稱為「GT-R之父」或「GTR先生」,打從1972年4月進入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1989年8月參予Nissan國際賽車部後,到了1993年開始加入其品牌的車輛研發團隊,經過了多番努力及獨到見解,使他在2003年1月榮升Nissan GT-R車系的首席開發工程師與產品專家,直到2013年3月底退休後,開始享受悠閒的隱居生活。
不過,於12月12日上午,他在個人網頁中公佈了一項令日本與台灣車壇都相當震驚的消息,便是決定加盟裕隆汽車旗下體系,並且要負責研發設計「華創車電」(華創車電技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
▼ 雖然做起事來都一絲不苟,但私底下的水野和敏相當和藹可親,很難看得出來他就是GT-R車系的幕後推手…

圖片來源:Nissan
藉由《水野和敏》的獨特又精準的眼光,催生了Nissan GT-R R35的誕生,對於Skyline GT-R設計延伸、堅持四驅底盤與GT-R Nismo引擎採人工組裝方式,不僅造就出其車款在全球的熱銷,也奠定了Nissan邁向日本超跑領導者的磐石地位。但是由於後續開發的新一代GT-R車款,可能將會採用油電混合的性能邁進,此舉徹底與水野和敏原本的構思及觀念背道而馳,因此催使他決定離開服務四十餘年的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踏入巡迴演講與出書的退休生活。

圖片來源:Nissan

圖片來源:Nissan
近年來,裕隆汽車集團積極提振自我品牌,特別是車輛本質的提升與加強上,為了台灣汽車品牌注入更多設計活力,似乎與《水野和敏》做了相當長時間的了解及溝通,因此對於這位「GT-R之父」來說,裕隆汽車集團具備有R&D研發同時及擁有生產線,而且又是自創的汽車品牌,這三項要點恰好是他能夠發揮長才的最佳條件。希望水野和敏的加入後,不僅能大大提升台灣汽車品牌的水準與設計,更希望藉此機會將台灣車款能朝國際車壇發揚光大。
GT-R之父投入裕隆汽車集團的動作與消息,不但震驚了日本車界,也讓台灣車壇中冒出了許多驚嘆號~!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Luxgen n7》五人滿電版售罄 充電點數回饋活動倒數中
- 
                                            
                                                 寶嘉聯合《Jeep Wrangler》認證車抵台 對手鎖定和泰《Land Cruiser》及JLR Defender
- 
                                            
                                                 BMW傳出M4將變成擁有700匹馬力的純電動車
- 
                                            
                                                 中國BMW推出超豪華的X5特仕車型|最特別的是這個
- 
                                            
                                                 Kia EV6 Inspiring Edition特仕車 199.9萬元起 升級逾80萬配備 限量搶購
- 
                                            
                                                 油價快訊|20251013(一)0點起|汽油降2角 柴油降2角
- 
                                            
                                                 大改款《Subaru Outback》變成休旅車!外型方正 空間強化 沒油電車
- 
                                            
                                                 《Mercedes-Benz》展開全面性Next Level Performance改革計畫 提升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