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攻略之《機油》功能與選擇~下篇
相信有80%的車主不禁會詢問到,幾乎所有引擎用機油的罐裝上有註明什麼0w40、5w50、10w40、10w60等番號,到底意思是針對什麼呢?那這些什麼w什麼的玩意該怎麼挑選才適合自己愛車呢?
▼油芯功能是過濾機油在引擎內循環後的雜質,所以必須定期更換…
機油通常在溫度變化很大的環境下使用,從冷車時大氣溫度下甚至寒冬車輛尚未暖車的低溫,一直到熱車後高速運轉時的高溫,都是機油油品的一大考驗。一般機油在低溫時黏度會上昇,造成低溫時的流動性不佳,而當溫度到達引擎運轉溫度時,黏度會下降,使得高溫時稀薄造成潤滑效果不佳。
▼機油也是有期限的,通常開罐後與空氣接觸,大約半年就開始變質了喔!
W為Winter的簡稱,W前的數字代表機油低溫流動指數。測試方式可分為二種, 一種是冷溫起動模擬及微型旋轉黏度計,機油依其可通過測試的最低溫度會分為0w、5 w、10 w、15 w、20w 到 25w都有,對應的溫度為指數加-35°C,像是0w針對-35°C、5w為-30°C、10w為-25°C…依此類推,測試時流動率通過在這些溫度下的測試標準就可標上多少w。其級別越低,表示可通過測試的溫度越低。
圖片來源:Nissan
而W後面的數字代表高溫時的黏度,數字越大代表高溫時會比數值小的有較高黏度,而黏度是隨溫度變化而改變,越高溫會變的越稀薄。其測試方法是在溫度100°C下量測機油的動力黏度,動力黏度的單位為mm²/s或是等效的cSt,根據在該溫度下的動力黏度數值來決定其對應的機油級別,數值越高其機油級別也越高。亦即100°C時w後數字50會比40有較高的黏度,相對也越能在高溫時提供引擎較佳的保護作用。
▼機油型號的不同,會形成油品流速及濃稠度的差異性…
通常新車是不需要使用高溫時黏度太高的機油,因為新車汽缸與活塞間的密合度相當好,若是使用了高黏度的機油反而會增加汽油的消耗。簡單來說,黏度較高的機油較適用於行駛相當里程的舊車上,畢竟引擎使用較久,氣缸壁與活塞之間會有較大的間隙,使用黏度高的機油做為填補間隙的方法。
這就是幾萬公里才換機油的下場… ((吃飯前請勿觀看,以免影響食慾= =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2025 台東最美星空|正式啟程 全台唯一永續星空品牌 邀請旅客近臨台東星空 邁向淨零永續星空
-
休旅旗艦對決:Toyota RAV4 vs. Skoda Karoq,誰領風騷?
-
Hyundai Mufasa 國產登場在即!主打非 CVT+後多連桿 5 月 14 日正式發表
-
危機就是轉機 日產看準美國關稅挑戰
-
Ferrari 296 GTB 和 296 GTS:傳統性能與現代混合動力的結合
-
《Kia》五年內推15款電動車 台灣近2,300位EV車主
-
Suzuki 推出 IGNIS「黃阿瑪特仕車」,限量 100 輛萌系上路!
-
和泰規劃導入中|大改款《Lexus ES》更有旗艦車扮相 首次推出2.0升油電與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