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系統大戰《賓士》《Audi》《Volvo》居上風《BMW》另起爐灶《特斯拉》又如何?
未來自動駕駛系統科技將會由誰主導?會是汽車大廠還是光達大廠?其實都不是,答案乃是《晶片大廠》!原因不難理解,就像是打造機器人一樣,汽車大廠猶如機器人的骨架、關節、動力,看似重要但汽車大廠不只一家而是很多家,取代與選擇性高,所以很難成為主導地位。至於光達或是影像鏡頭、聲波雷達廠商,充其量就是機器人的雙眼,同樣有取代與選擇性。
▲許多中國電動車品牌紛紛向NVIDIA靠攏,企圖在自動駕駛科技方面領先其它車廠,畢竟電動車未來不比拼0-100km/h加速,自動駕駛層級、可靠性、安全性才是關鍵
最終用於控制機器人所有系統的「中央處理器」具有聲量更大的發話權,畢竟所有系統都要透過機器人的「腦袋瓜」進行統合分析,接著才能下達正確的動作指令,況且能打造出一流微型處理器晶片的廠商屈指可數,不外乎Intel、高通、AMD、NVIDIA,因此自動駕駛科技研發重心看似為汽車廠商,但最終則是看車廠要與哪一家晶片大廠合作,接著就是比誰的發展速度快、可靠性佳、整合度高、價格更便宜。
目前看來《NVIDIA》略佔上風,不只是合作的廠商多,且包含M-Benz與Audi二大歐洲陣營,此外並囊括汽車安全科技實力雄厚的Volvo,以及財力相當雄厚的Toyota,其它潛力股則是中國知名新創電動車品牌,包含Polestar、智己汽車IM Motors、理想汽車Li Auto、蔚來汽車NIO、R汽車R Auto、小鵬汽車Xpeng。
看樣子這顆雪球將會越滾越大!未來其它車廠只能選擇加入某大陣營或是另起爐灶,然而後者的可能性將越來越低,因為自動駕駛科技的研發絕非1年、2年得以完成,這一耗絕對是3年、5年,未來沒有任何一家大車廠可以接受自駕科技落後對手3年以上,產品絕對滯銷!
自駕科技發展之所以這麼困難,主因在於未來的自駕系統必須模組化,一個小小的晶片就能處理全車所有感測與控制系統,如此一來才能快速應用在不同品牌、不同尺碼、不同設計的各款新車上,並確保性能無虞。而且在軟體部分必須是一個開放式平台,方能與各車廠旗下各車款的電腦進行整合。
因此NVIDIA已經制訂出Level 4層級最新自動駕駛平台,稱為NVIDIA DRIVE Hyperion平台,搭載12台最先進的全景攝影機、12個超音波感測器、9個聲波雷達、3個車內攝影機、1個前置光達。該平台採安全的運行結構,若一台電腦或感測器發生故障,有備用裝置確保自駕車能將乘客安全送達。
▲為何要雙GPU晶片運行?因為其中一個乃是備援系統的角色,此乃安全設計,但價格當然會就此增加不少,畢竟最高等級的GPU並不便宜
為何自動駕駛平台必須制訂出完整的攝影機、雷達、光達等規格?這樣車廠才能設計出屬於自己的全自動駕駛新車,這些感測裝置不能偷斤減兩!否則一定會有安全上的疑慮。
為何目前是NVIDIA這個陣營領先?因為NVIDIA乃是設計GPU影像處理器起家的晶片大廠,相較下Intel、高通則是以CPU數據處理器起家的晶片大廠,想要整合分析光達、攝影鏡頭、雷達之數據相對困難,不是複雜度或是運算速度問題,而是程式邏輯完全不同,因此BMW之前和Intel合作就此觸礁,目前BMW轉向與高通合作,看看能不能有所突破。
▲未來率先實現自動駕駛科技的領域並非乘用車而是商用車,因為多數長途行駛的商用車乃是走固定路線與固定時段,更容易達成全自動駕駛目標
至於Tesla則是很灑狗血地研發自家純鏡頭光學自動駕駛系統,然而因光學鏡頭有諸多限制,未來會不會轉向與光達、晶片廠合作?目前仍是未知數,畢竟馬斯克有時很鐵齒、但是有時候又極具發想與突破性難以捉摸!然而Tesla實在是太喜歡走一些旁門左道出怪招,而且行事風格經常出現自吹自擂的膨風情事,所以個人並不看好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穩扎穩打的NVIDIA才是較為可靠的合作夥伴!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TNGA GA-F越野底盤搭配Hybrid油電動力|大改款《Toyota Hilux》預計2023年登場
-
後驅直六的馬六來了?!|日媒爆大改款《Mazda Mazda6》今年冬季海外發表
-
再聽一次V12引擎的怒吼!《Aston Martin》推出《DBR22》開放式座艙概念超跑
-
黑化G的英雄極道|日本別注《M-AMG G63 Magno Hero Edition》限量發售
-
擺脫制服車行列!大改款《Toyota Yaris Ativ / Vios》專屬風格套件同步上架
-
一度成為國產MPV候選人|七人座硬派廂旅《Mitsubishi Xpander Cross》小改款發表
-
七人座大改款《Honda CR-V》申報圖曝光|會是全球戰略車款嗎?
-
《Bentley》預告將發表全球唯一的訂製限量車款 確定搭載W12引擎、導入最新家族設計語彙
-
《Ford》又要推新車 這款車長剛好5米的7人座SUV打算跟《Explorer》平起平坐?
-
新平台配渦輪引擎|大改款《Subaru Impreza》預計年底海外發表
-
為何一線車廠的車體結構可以做得很紮實?二線車廠為何模仿不來?
-
開車玩新竹/《夏日沁涼景點大特蒐》爬小山、看古蹟、逛市集,每週還有免費藝文演出
-
國產MPV要來了?!|傳《Hyundai Custo》九月接單 南陽回應的很曖昧
-
全球僅有2輛的超稀有《法拉利》!365P Berlinetta Speciale另一輛還是「非預期」多做的!
-
和賓士Maybach拼了!你聽過Audi Horch這個豪華子品牌嗎?
-
會來台灣嗎? 全球限量100台邁巴赫豪旅《Maybach GLS 600 4Matic Edition 100》日本開賣
-
小改款《Ford Focus》疑似現身噪音送測名單 ST旅行車未出現可能取消導入?
-
抗議佩洛西訪台|傳《中國寧德時代》延後赴美設廠計畫
-
為何難以將F1引擎直接應用在市售超級跑車上?(二)F1引擎其實沒有很威!
-
《英國交通法規》重大變更!多數駕駛不知道要優先禮讓行人?也不知道高速公路限速多少?
-
台灣有機會導入?《MG》即將發表旗艦四門轎跑《MG7》 目標打進豪華車市場
-
這裡有批牛肉好便宜? 國產休旅生力軍《MG HS》除了不到百萬、配備攻頂還有什麼亮點
-
大改款《QX60》準備發表! 《Infiniti》台灣官網釋出部分資訊、確定配備ProPilot智慧駕駛科技
-
整車搶先看|大改款《Toyota Sienta》車系編成曝光 日本售價約台幣42.7萬元起
-
《Volvo XC40》歐洲棄三缸引擎 換四缸輕油電|台灣有機會跟進 前驅電動車XC40 Recharge P6 189萬元接單中
-
售價百萬內的國產休旅《HS》登場!《MG》正式進軍台灣 再推《HS PHEV》國產唯一插電式油電選擇
-
2022年7月《國產車款》銷售排行:神車Corolla Cross再度發威、HR-V賣得比CR-V還好你相信嗎?
-
新增渦輪&油電|大改款《Toyota Vios》動力編成史上最豐富 下個月發表
特死拉是最快送你去另一個世界的唯一選擇
建議作者花點時間研究Elon Musk及特斯拉,再來寫各車廠及特斯拉的比較文
整篇文章完全看不到任何證據
就這點水準還敢寫自動駕駛?
還汽車大廠光達大廠晶片大廠的....
自動駕駛的重點是軟體好嗎!!
現在的車就像原始人,徒有跟現代人相近的硬體而沒有現代人腦子裡的軟體,自動駕駛需要的是軟體的怎麼想而不是硬體的怎麼做,在論壇寫文章是具有影響力的行為,麻煩克盡職守,多一點職業操守去好好研究了解,這種濫竽充數的文章只會讓人覺得作者或是論壇很不專業而已。
硬體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軟體、AI。
學生買再多的參考書,最後還是腦袋的學習能力決定成績。
很懷疑作者知不知道特斯拉花了多少精力在軟體上?
人類開車也是靠眼睛看的阿,頭上也沒有超音波或毫米波乃至光達吧?
為什麼自駕車就一定要有這些東西?
都開過再來說啦
你真的了解特斯拉嗎? 應該說 如果你完全了解特斯拉ai 日提到的所有內容 那我才認為你這篇文章是有參考意義的
不懂特斯拉的 pure vision FSD 自駕系統,就不要信口開河!
Tesla唯一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