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奢華旗艦新篇章 《Volkswagen Arteon Fastback》試駕 (一)︱車內外設計
Volkswagen在2017年發表的Arteon,去(2020)年6月小改款後,這款車看似填補擺脫Passat CC停產後的產品空缺,但採用全新的轎跑式設計,優雅的車背線條與外擴的後輪拱,讓外界擺脫它是Passat CC後繼車款的既定印象。原廠設計總監Klaus Bischoff將這款車稱為「新設計時代的開始」,貨真價實的就是一款為旗下新世代車款開啟新篇章的品牌旗艦。但無奈受到全球疫情影響,東折騰西折騰,台灣福斯汽車終於在去(2020)年8月開始Arteon的預購,直到今天才終於試到實車。

本次試駕的Volkswagen Arteon Fastback 330 TSI Elegance Premium車型。
這次試駕的是Arteon Fastback 330 TSI Premium車型,其外型採用斜背式尾門設計,後車廂開口更大,更容易取放物品,擁有比四門房車更多樣的空間機能,且C柱線條更流線讓整輛車看起來更有跑格,不僅彰顯了它是品牌的旗艦車款,似乎也意味著想分食Audi所在的豪華車市場。不過Arteon雖然在外型設計上與Audi A5 Sportback相當雷同,但無論是車體大小或市品牌定位上又有所不同!

Arteon Fastback與Arteon shooting brake。
首先我們先看它的外觀設計,既然是台灣福斯引進的跨世代旗艦車,在設計語彙上當然也有別於其他車款。特別是在車頭部分,那類似鐮刀造型的晝行燈融入在水箱護罩的鍍鉻飾條,讓整個車頭看起來更寬闊;車頭燈具線條也與引擎蓋上的折線有所呼應,這六條折線除了讓引擎蓋更顯肌肉感外,延伸到頭燈與水箱護罩上的視覺效果更是令人驚豔。
從車側來看,那由B住開始向下傾斜的車頂線條,一路延伸到了車尾門,遠遠看就好比雙門的Coupe,後輪輪拱刻意的向外擴了些許,讓在後門手把與車尾燈之間的線條顯得更粗,看起來更加立體,特別是坐在駕駛座從兩側照後鏡看過去,那肥潤又清爽的後輪拱造型真叫人念念不忘。車側下方的鍍鉻飾條與稍稍內凹的板金摺線層次相當分明,散發出的銳利氣息讓人忍不住想多看幾眼。
來看到車尾,厚實的翹臀令人忍不住想摸一把,尾箱蓋上的小鴨尾讓整個車尾更顯突出。車頭車尾繞了一圈,沒看到黑色防踢材質,更多的是車體線條與鍍鉻飾條,不禁讓人驚呼,這是高級車才能營造出的氛圍阿!
走進車內,就能感受到濃濃的科技感,車內盡可能的汰除了傳統式按鈕改成觸控式介面,像是空調系統就全改成觸控面板,與上方的9.2吋觸控螢幕的搭配下,更顯科技感,方向盤上的按鈕除了能按之外,還多了觸摸功能,只要輕輕滑過就能控制車內音響大小聲;此外,全車系標配的10.25吋全邏輯數位化儀表,上頭能顯示的資訊相當豐富,有種Audi的既視感;這次試駕的Elegance Premium車款內座椅等多處都採用Nappa皮革打造,看不見廉價的模壓飾條,讓車內增添不少奢華感。
特別來說說這輛車的座椅設定,駕駛座有坐姿記憶不說,前方兩個座椅皆通過AGR德國脊椎健康聯盟組織認證,長途旅程乘坐感極佳舒適感。椅背左右兩邊的支撐性也很到位,頭枕還可以調整前後支撐點,開了半天的車感覺不到腰酸背痛。
但是後座乘客的空間可能就稍稍那麼弱了一些,因為斜背車的車頂線從B住開始下傾延伸至後尾廂蓋,導致後座乘客(身高180公分)的頭部空間會比較少一些,頭部不至於頂到天棚,但就是會有些壓迫感,窗外視野也小了些,不過整個後排座椅坐起來的感覺的確相當舒適,腿部空間也不覺得侷促。
在後車箱方面,按官方給的數據標準容量為563公升,放下兩個行李箱等雜物不成問題,若將後座的6/4分離座椅的椅背傾倒後,容積來到了最大的1,557公升。快背車有個好處就是車尾門是跟後擋風玻璃一起的,也就是說打開車尾門同時也打開了後擋風玻璃,這讓放東西的角度更大且更輕鬆。
Arteon車內除了去除了部分的按鈕外,全車系標配的最新第三代MIB多媒體資訊整合系統能支援無線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手機連上車機後,再將手機放在冷氣控制面板下方的無線充電板上充電,車內不再有擾人的纏線問題,變得更簡潔。不過無線充電盤的充電位置每部手機都不台一樣,且車內無線充電面盤的開口比較小,建議拔掉手機殼後比較好使用。
Volkswagen Arteon是品牌邁向新世代的里程碑,無論是車體風格、科技的豐富性,與操控樂趣等等,都越來越符合外界對Volkswagen的期待,越來越往豪華品牌車款的品質邁進。相較於豪華品牌,這次試駕的330 TSI Elegance Premium車型,開出了平易近人的165.8萬元的售價,且還享有原廠新車四年品質保固與長里程彈性保養,回廠更換機油周期更延至最長二年或最多30,000公里。高規格的售後服務與物超所值的車款,Volkswagen Arteon是原廠的跨世代新標竿外,我想對於消費者而言,更是跨入豪華車款的新選擇。

下一篇將與大家分享Volkswagen Arteon的駕馭體驗。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Toyota GR Yaris AT》試駕報導|解放左腳 人車極限溝通再進化
-

汎德《BMW F70 M135 xDrive》試駕報導|科技感滿點的小鋼砲 五官大滿足
-

2025年式《Range Rover Evoque》P250 Dynamic SE 試駕報導|開山闢路 不隨前車腳步
-

《Volkswagen Passat Variant 330 TSI R-Line》試駕報導|旗艦回歸 不只實用 更添性能與科技本色
-

《Hyundai Mufasa》試駕報導|空間高機能 行駛低噪音
-

《Mazda CX-60 25S Elite Plus》試駕報導|國產價格就能擁有同級唯一後驅駕馭樂趣
-

《Alfa Romeo Stelvio Intensa》試駕報導|輕身構造好殺彎 意式熱情四驅車
-

《Audi Q6 e-tron》試駕報導|800V架構加持 舒適好開 滿滿科技感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國王車訊】車模美女收集 2025 NGK SPARK PLUGS Ambassador 葉月美優
-

大改款《Hyundai Venue》尺碼放大全面進化 升級雙12.3吋曲面螢幕
-

邁向新願景|VOLVO PH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交付突破 100 萬輛,穩健邁向全電動化未來
-

外傳Nissan前工程師研發比亞迪kcar 將在東京車展發表
-

2025年11月購車優惠|54.9萬起入主SUZUKI IGNIS!享貨物稅減免+試乘再送foodpanda美食金
-

2025東京車展|《Honda Super-ONE》小型電動車 模擬換檔與聲浪 帶來更多駕駛樂趣
-

《Toyota Corolla Cross Nasu Edition》化身茄子越野車 展現品牌戶外冒險精神
-

2025東京車展|大改款《Nissan Elgrand》集品牌尖端技術大成 但沒有左駕車

在日行燈與鍍鉻飾條的搭配下車頭顯得更寬。
車側線條相當優雅。
車尾小翹臀。
車尾燈相當具有科技感。
車尾燈細部。
車尾燈採LED光源。
頭燈為IQ.Light LED遠近光頭燈組。
18吋鋁圈。
車內布局少了實體按鈕後顯得相當簡潔。
10.25吋全邏輯數位化儀表。
儀表板能全部顯示導航圖資。
最新第三代MIB多媒體資訊整合系統。
略顯老氣的排檔桿。
抬頭顯示的資訊夠,但只有白色有些單調。
Harman Kardon音響系統。
前方座椅榮獲AGR德國脊椎健康聯盟組織認證,坐起來相當舒適。
駕駛座座椅的記憶功能與電動節節功能。
受惠於2,835mm的軸距,後座空間相當大。
後車箱容積最大可達1,557公升。
後座冷氣出風口。
後車廂空間標準容量為563公升。
冷氣調節為觸控式。
方向盤上的多功能按鈕,下方為觸控式的音量控制區。
方向盤上的多功能按鈕。
可連接android 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