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改款《Toyota bZ4X》試駕報導|與燃油車異中求同 更貼近日常使用

本次試駕車款為小改款Toyota bZ4X,建議售價128萬元起。據了解,現在下訂的是26年式車款,預計明年交車。
Toyota目前唯一的全球戰略電動車bZ4X小改款後,馬力與續航里程增加外,煞車回充的力道也可以調整,加上易於上手的車艙布局,整體駕馭與使用感受與燃油車的差距越來越小。最令人有感的售價降到128萬元,切入油電RAV4及油電Camry的價格帶,如果家裡附近充電方便的話,還真是滿令人心動!

小改款換上亮面黑色輪拱,車頭改用分離式頭燈。足下鋁圈同樣18吋,但換了新的樣式。
是因為少了引擎、變速箱的關係嗎?電動車的改良步調相當快,短短4年不到,小改款bZ4X精進程度令人讚嘆,說是大改款也不為過。不過,它並沒有朝著電動車常見的線上更新、車聯網、手機遠端操控、科幻前衛內裝前進;反倒是與油車(或油電車)間異中求同,整體來說的感受更偏向油車,但卻還有著電動車不可取代的優勢。這種進化對於第一次購買電動車,或是較為保守的買家來說是相當好的。和泰汽車也很給力,將價格降到128萬元,並立下年販5千輛的目標。2022年5月剛上市時的售價為159.9萬元,年販目標4千輛。

7吋數位儀表顯示,98%電時可行駛580公里,與油車一桶油的行駛里程相當。電動車啟動相當安靜,會讓人誤以為車子沒發動,這時只要看儀表上的綠色的READY字樣,亮了表示車子已經發動,掛上檔位即可上路。

小改款後畫質大幅提升的環景畫面,搭配14吋螢幕,讓你倒車會車更加能掌握車外狀況。另有底盤透視功能,隧道洗車用的到。
使用感受上拉近與油車間的距離,第一個最令人有感的是續航里程。剛拿到車時儀表上顯示的電量為98%,可行駛里程580公里。儀表上的數字是比NEDC更接近實際使用的數據,也與油車一桶油的行駛距離更加接近。充電方面,小改款後將直流電最大功率提升到160kW,10 – 80%充電縮短至28分鐘;接頭是台灣目前廣泛使用的CCS1 / SAE J1772,除了Toyota全台超過80處充電站外,也可在全台百貨商場、停車場、飯店、風景區等處都找的到相容的充電站。比較令人意外的是,電池容量與續航里程增加後,車身重量倒是變輕了!1,890公斤重(較小改款前減輕10公斤)的車身,可以停在多數限重兩噸的機械停車位。

小改款後升級全新樣式的18吋鋁圈

充電口位在左側前輪拱處,因為在車頭的關係,充電時車頭朝內比較方便,駛出停車格要多加小心。

車尾變化較小,延續橫貫式尾燈設計。最明顯的是取消上方的導流板。

電動尾門左下方換上品牌最新的BEV銘版,彰顯其電動車身分。

後擋風玻璃下方的導流板角度重新調整,官方宣稱這能讓車身更符合空氣力學。

車側比較容易發現翹翹的後導流板
小改款前bZ4X的車艙與油車相當接近,車機也沒有令人困惑的詞彙,很快就能上手。小改款後車艙布局變化不大,在既有的基底下多了些更豪華舒適的鋪陳。首先是取消7吋TFT數位儀表兩邊的塑膠版,中控台質感瞬間多一個層次;中控螢幕換上豪華品牌Lexus NX與RX車系同款的最新14吋(舊款12.3吋)主機,空調溫度改用旋鈕式調整,但中間旋鈕是調整音量大小,調整風量得在中控螢幕上操作。車機功能與油車基本上相同,也就是說它們有因使用在電動車上而新增導航至附近充電站等功能。

小改款後換上豪華品牌Lexus同款的14吋中控螢幕,中間小旋鈕是用來調整音量,空調風量得在上方觸控調整,兩側大旋鈕是用來調整溫度。

中控螢幕上可查看電量使用情況

小改款後新增多色可選的車艙氣氛燈。試駕當天豔陽高照,多少影響了氣氛燈的效果。

小改款後將旋鈕式換檔機構往後移,手靠在扶手就能換檔,使用起來相當便利。前方騰出來的空間設置兩個手機無線充電版。

小改款後將旋鈕式換檔機構往後移,手靠在扶手就能換檔,使用起來相當便利。前方騰出來的空間設置兩個手機無線充電版。

中船下方的置物空間相當大,另提供兩個type c充電口與一個12v車用電源插口。座椅則改成織布材質與皮質混搭包覆。

小改款後改用織布座椅,駕駛座可調動調整,副駕駛座則為手動。
中央鞍座扶手的排檔機構往後移動,現在手靠在軟質包覆的中央鞍座扶手上就能輕鬆的切換檔位或是開啟環景畫面等操作;往後移動後,前面空出來的地方變成兩個手機無線充電盤,不過這個裝置沒有止滑,也不是很深,要小心車輛急加速時手機可能會掉出來。新增的64色氣氛燈在大太陽底下並不會太顯眼,對於白天開車的影響有限。座椅及方向盤加熱似乎是預設開啟最小段,開車開到一半忽然覺得背部悶熱,原本還以為是新的座椅材質比較不透氣,原來是座椅加熱開在AUTO,如果能多個通風功能會好一點。


後冷氣出風口上方的兩個type c充電口,在小改款後將輸出功率提升到60kW。

座椅傾倒後底板相當平整

底板掀起來的空間放置隨行充電線

小改款後,後廂右側新增不需轉接頭隨插即用的家用插座。
後排空間維持小改款前的布局,底板相當平整,並將後出風口上方的type c充電口的輸出功率由15W提高至60W。比較可惜的是,後排座椅沒做更動,椅墊較短進而影響了大腿支撐性,座椅的高度也較低,對於腿長的人來說可能會比較憋扭一些。不過這問題不大,調整一下坐姿,屁股往前一點就會好很多。後廂容積452公升,官方宣稱可放入3組高爾夫球具或是2個29吋與2個25吋登機箱,若不夠用的話可以將6/4分離的椅背傾倒爭取更多空間。比較要注意的是,後廂沒有提供任何固定行李或物品的裝置,當車輛急加速或煞車時物品會滾來滾去。

實際上路之前,你必須習慣這是輛電動車,發動車輛沒有任何聲音與震動正常的,儀表台顯示綠色READY字樣後便可以掛檔行駛。市區行駛時,動力湧現的相當線性好掌握,沒有因馬力由204提升至227匹而變得躁動;多虧電動馬達扭力的即時輸出,上快速道路的上坡輕鬆很多,車艙也不再有跟引擎相關的震動與聲響,這正是電動車相較於燃油車的絕對優勢,行車舒適性一流。

小改款後在方向盤後方新增調整回充力道的撥片,+號是減少回充力道,長按可以關閉煞車回充功能。
此外,小改款後將動能回充系統改為四段可調,並可以長按加號撥片把這項功能關閉,提供與燃油車幾乎一樣的煞車回饋感受,市區行駛不會再有令人感到不適的些微點頭。回充力道在方向盤後面的撥片調整,左邊的減號撥片是增加回充力道,跟我們習以為常的減正好相反,需要一點時間適應。最小力道的回充讓你鬆開油門踏板也感覺不到車輛有在煞車,與燃油車的駕駛感受可說是完全一樣,若還覺得煞車力道可以把它關掉。

這次試駕駛過程中,我大多是把回充力道調整到最小,因為我有把握滿電可以讓我完成這次的試車任務。高速公路行駛時最適合把煞車回充力道開到最大,鬆開油門踏板就會有相當大的煞車力道,習慣後可以不用踩煞車踏板就能與前車保持最佳安全距離。如果想要用LV.2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也沒問題,標配的TSS 3.0行車安全輔助系統就包含這項功能,在方向盤右邊按鍵設定相關細項。

7吋數位儀表在隧道中等暗處的亮度不會刺眼,啟用LV.2半自動駕駛時上面會對應的燈號,D旁邊很像軍階的是煞車回充力道。
比較可惜的是回充沒有即時量化(即沒有數據),無法得知你這樣開可以換來多少續航里程,這也是我把回充力道調到最小的原因,少了即時的成就感。第四段煞車的力道滿大的,但它不具備單踏板模式,所以要把車停下來別忘了踩煞車。

以家用車角度來看,小改款bZ4X有著絕佳的車艙靜謐性。研發團隊知道,少了引擎的震動後,風切胎噪才是需要消除的問題。因此,小改款車型的前車門升級雙層隔音玻璃,並增加吸音泡綿數量,同時強化車尾玻璃密封性。車尾則在後輪拱內側使用吸音材質,並強化後輪艙消音結構件;後副車架、底版隔音材以及馬達懸吊阻尼升級,帶來更優異的車艙寧靜度與行路品質。

雙前座車艙升級雙層玻璃,有效降低高速行駛時的風切聲。
小改款bZ4X將售價降到128萬元,與品牌旗下RAV4、Camry的油電車相當,若自認充電條件許可的話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小改款bZ4X的續航里程、油門煞車的控制、操作介面,乃至於外型都已經與油電車差不多,相信就算是第一次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很快就能上手。當然,bZ4X還有燃油車無可取代純電驅動的優勢。

開著電動車去海邊走走吧!沒有臭臭的排氣味,感受一下涼爽的風帶著微鹹的味道。bZ4X小改款後新增的V2L供電,海邊煮咖啡不是問題。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Mazda CX-30 20S Ace Edition》試駕報導|入門即豪華 90萬內何不買進口車
-

《Volkswagen ID.5 Pro S》試駕報導|在台首款斜背跑旅車 按摩椅好舒服 越開越爽快
-

26年式《Mazda CX-60 33T AWD Premium Sport》試駕報導|車殼內再精進 改到心坎裡
-

中華車《J Space 5人豪華型》搶先試駕|8AT LV.2 馬力破百!更能滿足家用需求的商用廂車
-

小改款Volkswagen Golf 試駕報導:更聰明、更流暢、更有駕駛感的經典進化
-

《MG G50 Plus Premium》試駕報導|空間大 功能齊全 什麼都有的中庸之道
-

《Peugeot 2008 Hybrid GT Pack Cielo》試駕報導|帶電小獅王 省油省稅省荷包
-

2025年式《Range Rover Evoque》P250 Dynamic SE 試駕報導|開山闢路 不隨前車腳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