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世代發進─小改款《Škoda Fabia Combi》布拉格試駕

在布拉格有這樣一個傳說,只要撫摸橋上的某座雕像,就能帶來好運,也能再次回訪布拉格。不過,這次在暮夏之際再度前往捷克的首都布拉格,不是為了重溫這座有「千塔之城」美稱,同時也是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美麗城市風景,也不是為了深究這座曾經為神聖羅馬帝國以及波希米亞王國首都的城市之歷史故事,或者尋訪捷克最著名藝術家慕夏所留下藝術作品。來到布拉格,還是為了《Škoda》這個捷克百年汽車品牌。這一次,我們的焦點,是扮演新世代設計語彙量產先鋒的小改款《Fabia》。

▲來到Škoda故鄉捷克,目的就是為了小改款的Fabia。
時間拉回今年 (2018年) 年初的日內瓦車展,當時Škoda為旗下定位在Supermini級距的掀背車款,也就是臺灣市場稱為小型掀背級距Fabia以及衍生的旅行車Fabia Combi進行小改款更新,針對外觀設計以及內裝細節進行調整,搭配動力系統的小幅度升級,讓這款小型先背產品可以有更完整的產品競爭力。而在8月份Škoda宣告小改款Fabia家族正式投產的當下,《國王車訊》也應Škoda Taiwan之邀,飛往捷克的首都布拉格,參與小改款Fabia的全球媒體試駕活動。

▲Fabia與Fabia Combi的小改款,重點在於設計細節的修飾,還有動力系統更新與更多主動式駕駛安全輔助系統的植入。
而這次,我們將透過原廠安排的Fabia Combi 1.0 TSI,一探小改款Fabia的競爭力何在。

▲在這次試駕活動中,我們被分配到試駕車,為搭載1.0 TSI引擎的Fabia Combi。
新世代設計語言正式加入
Škoda這次針對第3代Fabia所進行的小改款,其中很大的重點,落在了新一代家族設計語言的導入。在原先的設計師Jozef Kabaň於2017年離開Škoda,接任的Oliver Stefani,也肩負起擘劃Škoda新一代家族設計語言的責任。而第一款由其完全主導設計的,是2018年3月日內瓦車展所發表的Vision X概念車,也正式揭開了Škoda新一代的家族設計語言。不過,與Vision X概念車同場亮相的小改款Fabia,其實也加入了與Vision X概念車相仿的筆觸,讓新一代的Škoda家族語彙,從小改款Fabia開始,就已經加入到量產車上。

▲小改款Fabia在對於Škoda而言,有著新世代設計語言開始走入量產車的意義。
最明顯的,落在了車頭設計的重新調整。小改款前,Fabia家族的車頭,很明顯的可以看到「凹」字形的水箱護罩,搭配著兩旁整合LED晝行燈的銳利頭燈,還有Škoda家族一貫富有摺線的引擎蓋,勾勒出Fabia的面容氣息。而在小改款之後,透過4道摺線雕琢的引擎蓋設計依舊,但是設計師將凹字形水箱護罩的左右兩側上方端點同步削去,如果把引擎蓋向下延伸的下凹補平,會帶來類似六角形的輪廓,連帶的,也讓水箱護罩有外擴以及向前凸起的視覺效果。
能夠一同達成這樣效果的,還有經過修飾的頭燈輪廓。雖然小改款後同樣是依著水箱護罩的邊緣,勾勒頭燈的線條。但是,因為水箱護罩輪廓經過修改,頭燈的造型不但在內側多出了轉折,同時將下緣上提,並且增加了LED頭燈作為選配項目。相對來說,縮小了頭燈在車頭所佔的比例,而放大水箱護罩在車頭的視覺份量。而這將六角形與凹字形結合的水箱護罩,還有相對較為飛揚的頭燈線條設計,正是Škoda新一代家族設計語彙在車頭所呈現的樣貌,Fabia與Fabia Combi,正是首次使用的量產作品。

▲頭燈造型因為水箱護罩輪廓的調整而有所更動,並提供LED頭燈作為選配。
除了迎合Škoda新一代家族設計風格的車頭造型,Fabia家族小改款時也針對車尾的線條細節進行修改。不過,更動的幅度並不如車頭那般顯著。如果不是把小改款前後的的車放在一起比較,其實很難看出究竟經過了哪些調整。最主要的,是後保桿的線條修飾,將線條調整得更為飛揚,不似小改前那樣的平整,並且在下方加入了反光片,提升夜間的辨識度。接著重新修改燈組設計,導入與小改款Octavia類似的導光式LED燈組,中間的透明倒車燈與後霧燈燈組,也從小改款前接近長方形的造型,變成類似梯形,連帶的也增加了Fabia車尾的躍動感。
不過,小改款後的Fabia並沒有像是Vision X概念車那樣,在車尾捨棄Škoda的圓形廠徽,改用「ŠKODA」字樣嵌飾,作為車尾的品牌識別。在新世代家族設計語彙的導入上,Fabia家族只著重在車頭的設計更新,而非「全套」的更換。第一個全面導入的,將會是預計在2019年開始陸續在全球上市的Scala。

▲車尾還是保留著Škoda品牌的圓形廠徽。
座艙細節質感再進化
比起相對年輕化的外觀視覺走向,Škoda在小改款Fabia的內裝修飾上,選擇的是更成熟穩重的那一端。取消了以往的大面積白色飾板,還有點綴在方向盤的白色嵌飾,讓過去必須透過選配車貼或者雷射雕刻花紋,才不至於顯得單調的組合,在小改款之後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採用髮絲紋處理的類金屬飾板,鋪陳在整體儀表板總成上,搭配中央多媒體資訊整合系統旁的鏡面黑面板,還有點綴在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盤的鏡面黑嵌式與銀色鍍鉻飾條,營造出相當沉穩的氣息。
再加上我們分配到的試駕車上,大量運動白色縫線點綴的座艙,包括中央扶手、車門內飾、還有座椅等,都使用白色縫線點綴。並且透過雙色織布拼貼的椅面,還有直向的縫線設計,也同步為Fabia家族帶來穩重、成熟的座艙氛圍。如果,再算上表盤重新設計的儀表板,Škoda想為Fabia增添內裝高級感的企圖,其實相當明顯的展露在外。
質感升級之外,Škoda原有的貼心設計,亦完整保留。也由於我們這次分配到的是Fabia Combi,更能清楚感受在小巧體型中,給與多元機能的品牌精神。除了可以透過椅面前翻,搭配6/4分離傾倒後座,從530公升至1,395公升不等的行李廂容積,還有兩旁的掛鉤與置物格。Škoda原廠在車上還放上可以收納零碎小物,像是隨身相機袋等的可拆卸式置物籃等,強化整體的使用機能。
為迎合當前年輕消費者的數位生活,小改款Fabia同樣配備有整合收音機、藍牙行動通訊與Smart Link+智慧型手機投影等功能的多點觸控式多媒體資訊整合系統。而且,歐洲當地的使用者,還可使用包括Škoda Connect雲端資訊系統、衛星導航以及交通路況提醒等服務,強化使用上的便利性。雖然目前臺灣還苦於中文化系統並未引入,但中央扶手後方的兩組USB插座,或許有機會導入臺灣市場,以貼近目前消費者的使用習慣。
主動式駕駛安全輔助系統大量導入
對我而言,小改款Fabia另一個最主要的重點,其實是落在了主動式駕駛安全輔助系統的全面升級。就先前臺灣市場所引入的第3代Fabia來說,主要的重點,大多落在被動安全防護,像是6具氣囊與高剛性的車體結構,搭配ESC行車穩定系統、MSR引擎循跡控制、ASR加速防滑控制、DSR駕駛轉向穩定輔助、XDS+主動式限滑差速器、Hill Hold升坡輔助系統,還有MKB二次碰撞預煞系統等,在當時給予超越同級距的安全防護規格。
但是,隨著消費者安全意識的抬頭,這樣的安全防護已經成為消費者心中的基礎標準。在這次體驗的小改款Fabia Combi上,Škoda一口氣將盲點偵測系統、後方側向來車警示系統,還有整合AEB主動式緊急煞車輔助的Front Assist車前碰撞預警系統等,納入配備清單之中。甚至還植入ACC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進一步提升Fabia家族的安全防護以及便利性。即使,尚未演進至MQB世代,也能夠享有與MQB系列車款同等級的安全。
GPF引入,動力更潔淨
小改款Fabia家族,除了捨棄柴油動力之外,嚴格來說,並沒有大幅度調整汽油引擎的動力陣容,依舊是以75匹馬力的1.0 MPI引擎作為入門動力,而95匹馬力輸出的1.0 TSI引擎擔任中間的規格,最高輸出者,也就是我們這次試駕分配到的動力組合,為具有110匹馬力輸出的1.0 TSI引擎,同時也是唯一可以搭配7速DSG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的車型。就動力輸出而言,同樣維持110匹馬力、20.4公斤米扭力的輸出數字,在原廠的性能數字中,可以繳出0-100km/h加速10.2秒、極速195km/h的性能表現。
然而,Škoda針對小改款Fabia家族動力陣容最主要的更新,並不是落在輸出的調整,而是兩具TSI引擎的環保精進。無論是95匹馬力或者110匹馬力的版本,在小改款後都植入與現行TDI柴油引擎的DPF柴油微粒濾清器原理相仿的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s (Petrol Particulate Filters) GPF汽油微粒濾清器,藉由吸附汽油燃燒後所產生的細懸浮微粒,進一步降低這兩款汽油引擎的PM10以及PM2.5排放量,使其不但可以在NEDC的測試標準下繳出每百公里4.6公升,也就是21.3km/L的平均油耗,也可通過更為嚴苛的排放法規。

▲整體的駕駛感受,依舊維持與小改款前相近,有輕快的反應與相對來說舒適的懸吊設定。
但是,整體的駕馭感受,還是與現行的Fabia Combi相近。雖然0-100km/h的加速表現並不如鋼砲車款一般亮眼,但是低速的扭力輸出,加上自手排變速箱較為直接的傳輸效率,Fabia Combi在一般街道上依然輕鬆好開。搭配舒適化調校的懸吊設定,就算壓過不平的路面,也少有令人感到不舒服的直接回彈。如果,以家庭使用的目的,用車環境多半處於市區街道,Fabia Combi是一款相當稱職的小型旅行車產品。

▲無論是市區街道,或者鄉間道路,Fabia Combi都還是維持輕鬆好開的個性。
如果,真的要挑出什麼缺點,也許,面對於同集團的Polo,Fabia家族的弱勢,還是在於底盤世代的部分。在Polo以及Ibiza都相繼改用MQB A0模組化平臺的當下,Fabia家族還是守著由PQ25底盤為基礎,導入部分MQB模組化平台零部件演進而來的PQ26複合式底盤。相較之下,路感回饋處理的細膩度,或者駕駛起來的輕盈感,都有些許的不足。但是,這樣的差距,也只有實際駕駛過MQB家族車款,才能感受到之間的不同。如果回到一般的用路需求,小改款後的Fabia以及Fabia Combi,還是有水準之上的演出。

▲在一般的用路狀況,還有Fabia家族設定的使用狀況,Fabia Combi其實相當稱職。

圖片來源:King Autos、Škoda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大改款《Sokda Superb Combi Sportplus》試駕報導|「穩」武 雙全 空間&質感大進化
-

Volvo XC60 Polestar Engineered T8|還在落地改?不如原廠幫你大升級
-

26年式《Mazda CX-60 33T AWD Premium Sport》試駕報導|車殼內再精進 改到心坎裡
-

汎德《BMW F70 M135 xDrive》試駕報導|科技感滿點的小鋼砲 五官大滿足
-

《Hyundai Mufasa》試駕報導|空間高機能 行駛低噪音
-

《Audi Q6 e-tron》試駕報導|800V架構加持 舒適好開 滿滿科技感
-

大改款《Skoda Kodiaq RS》試駕報導|延續紐北最速7座SUV頭銜 提升的不只動力 更多的是駕駛樂趣
-

2025年式《Range Rover Velar P250 Dynamic SE》試駕報導|車艙更有氣氛的越野休旅車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經銷商洩密|傳《Skoda Enyaq》純電休旅將在這時登台
-

新款Škoda Kushaq將繼續搭載雙引擎推出
-

《Skoda Fabia / Kamiq》等《VAG MQB A0》小車 恐不敵歐7法規 將轉型成電動車
-
全台唯一10氣囊|性能旅行車《Skoda Octavia Combi RS》159.9萬元起 房車同步登場 預計Q3交車
-

大改款《Skoda Kodiaq RS》試駕報導|延續紐北最速7座SUV頭銜 提升的不只動力 更多的是駕駛樂趣
-

你終究要開歐洲車!《Skoda》全新大改款《Superb》正式登場
-

慶祝《Skoda Octavia》在台銷售亮眼 限量免費升級運動套件|運動化懸吊 內外觀 舒適與機能全面升級
-

《Skoda Enyaq》重置價格首次曝光 Skoda Taiwan準備賣舊車款?
小改款Fabia最明顯的調整,在於車頭造型設計的更動
水箱護罩從單純的凹字加入類似六角形的輪廓
後保桿下方加入反光片設計
尾燈除了導光設計輪廓也改為類梯形
座艙內部的質感升級,也是小改款Fabia的重點之一
配合鏡面黑色嵌飾的方向盤有更突出的視覺質感
髮絲紋飾板,比起單色鏡面飾板要更具質感
雙色搭配,加上直紋的設計,讓織布座椅也帶有豪華感
後座座椅的包覆性與支撐性都相當出色
像Octavia與Superb等車系效法的儀表板盤面設計,也提升了內裝的豪華感
標準行李廂空間為530公升
椅面前翻加上椅背傾倒,可以帶來1,395公升的容積
活動式的置物籃
掛鉤與固定式置物格
中央扶手也具備收納機能
試駕車配備整合多點觸控螢幕的多媒體資訊整合系統
雖然試駕車配備衛星導航,但臺灣市場仍無法選用
Škoda Connect雲端資訊系統提供相當出色的便利性
中央扶手後方具有兩組USB插座
小改款Fabia配備更豐富的主動式駕駛安全輔助系統
ACC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為撥桿式操作
雷達安裝於前氣壩中央
原廠倒車顯影配有距離顯示功能
盲點偵測系統亦在配備清單中
1.0 TSI引擎雖然動力輸出不變,但植入GPF微粒濾清器
變速箱同樣搭配7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