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趕走Uber又怎樣?臺灣計程車的制度改革與服務品質的進步才是關鍵
圖片來源:King Autos
近年來以「私人共乘服務」為號召的Uber及Lyft等叫車服務應用程式,雖說在全球許多國家引起爭議,包括與當地法規有所牴觸、以及與傳統計程車行業的生計產生衝突等,自Uber於2013年進軍臺灣市場以來,同樣的爭議也一併帶了進來,而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的政府又是怎樣的應對呢?
圖片來源:Uber
過去臺灣相關單位面對Uber所引起的相關爭議,主要由交通部依照現行「公路法」、「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與「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等相關法規為基礎,針對Uber在臺所設立的「台灣宇博數位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並未申請相關營業項目,而是以「資料處理服務業、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第三方支付服務業」的名義,實際上卻「從事涵蓋計程車客運業、計程車客運服務業及小客車租賃業之汽車運輸業」等項目,加上Uber司機多數並無持有職業駕照等為由禁止,並對違法上路的Uber車輛進行吊扣使用牌照的方式,同時Uber在臺分公司可從每筆乘車交易抽取20%利潤,卻用「以App應用程式媒合車輛共乘接送」的名目來規避應繳稅額,因此經濟部國稅局也持續性的查核追討欠稅。
平心而論,政府相關單位這樣的處理方式與歐盟各國的政策相去不遠,而交通部過去3年以來也針對Uber在臺非法經營運輸業載客的案由開罰了739件、總計罰緩約6,500萬元,日前經濟部投審會也以Uber持續進行違法行為的理由,透露將依照「外國人投資條例」的規定要求Uber自臺撤資,不過在此消息曝光之後卻引起不少民眾的反彈聲浪,因此行政院與經濟部趕緊出面滅火,表示在交通部所提出的「多元化計程車」方案制定完成後,將視Uber是否願意針對新法規申請與實際情況相符的營業項目,以及繳交先前所裁定的罰鍰與欠稅後,再決定是否要求Uber自臺撤資,甚至只要Uber登記計程車客運服務業、並雇用合法計程車職業駕駛人,就可依照現行法規合法化經營相關業務。
而由於計程車產業與一般民眾在Uber等共乘接送服務的議題方面相左,不僅禁止Uber上路的相關法規與處理方式造成民怨,且實際上加入Uber的駕駛人也不減反增,為此交通部在去年底也開始研議推動「多元化計程車」的可行性,並在上月底召開了「研商多元化計程車措施相關法規調適會議」,藉由導入與Uber相近的經營模式,以App應用程式預約車輛接送的方式,同時放寬車輛的顏色與費率限制,也不需有著車頂燈的設置,不過仍需在車外或車內具備「多元化計程車」的辨識方式,且在乘車之前也必須提供「車款/車齡、車牌號碼、駕駛人姓名與照片、預估車資、車輛定位、評價」等功能提供給乘客,並僅允許在乘客預約地及特定地點接送乘客,而不能如現行計程車般巡迴攬客,初期將不限制採用現金或電子方式進行支付,但未來則可能將電子支付方式納入必要考量。
儘管交通部提出「多元化計程車」這樣的想法看似美好,但事實上卻由於受到來自「中華民國計程車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的壓力,因此在「多元化計程車」方案中有關費率制定方面仍將由各縣市當地計程車公會擬定、再經當地主管機關核定,可能造成所制定出的費率並不會低於現有計程車的情況,加上現行計程車產業中最為民眾所詬病的司機素質參差不齊、服務品質水準不一、營運車輛老舊、費率是否合理及乘客相關保障等方面的改善方向卻並未多作著墨,加上現行相關法規的僵化與取得營業資格的過時審核方式,就算未來「多元化計程車」能夠順利上路,卻無法保證民眾所享受到的服務品質能夠有所提升。
圖片來源:Uber
而在一海之隔的中國,在嚴格查禁Uber數年後,中國政府相關部門自去年10月起開始研擬讓網路預約叫車合法化,並公佈了「關於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與「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草案,在經過多次的修改之後,上月底以中國交通運輸部為首等7個部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網信辦)正式公佈,並針對車輛及駕駛資格方面均作出不同的規範。
在中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車輛方面包括採用7人座以下乘用車,需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車輛衛星定位裝置及緊急報警裝置,車輛技術性能符合相關要求,且在車輛滿8年或60萬公里後需退出網路約車的營運;而在駕駛人資格方面則規定需取得相應駕照並具有3年以上駕駛經歷,需取得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且每年審核資格,過往無交通肇事犯罪及危險駕駛、吸毒、酒駕、暴力犯罪等紀錄,且在最近的連續3個記分周期內沒有記滿12分記錄。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儘管目前臺灣政府相關單位的立場已經有所讓步,只要求在Uber申請與實際情況相符的營業項目,並針對自身財務及繳稅狀況、以及針對司機與乘客的保障有所詳細說明,便願意暫緩要求Uber自臺撤資並就地合法化,但對主管機關與整體計程車產業來說,若是不打算針對民眾所詬病的諸多項目進行改革,包括計程車總量管制、實施一元化管理、更紮實的駕駛教育訓練、更嚴謹的定期資格審核甚至違規時要加重處罰等方案,就算不再採用黃色車身、可用多種管道預約叫車及採用電子支付方式,但卻未必能夠提高民眾的搭乘意願。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和泰《Toyota Town Ace》貨卡 兩召回|木床排水不佳 & 12V電瓶固定裝置強度不足
-
大改款Peugeot 5008 Hybrid 狂降31.1萬元 P2三缸油電加持 油耗同級最優
-
《Audi Q3》取消48V輕油電更省油 Q5凍漲|《台灣奧迪》年式更新
-
小改款《BMW M3 Competition》雙車型預售|調漲11萬 馬力調升20匹 車機系統&燈具全面升級 預計明年1月交車
-
全新 Volkswagen Passat Variant 售價資訊提前曝光 台灣 5 月 22 日發表
-
小車立大功!Alfa Romeo全球銷量漲2成 今年重返台灣市場
-
進美規車換低關稅?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以維護國家及產業利益為原則
-
2024年08月《一般進口車》銷售排行:縱置後驅《Mazda CX-60》累積銷量破千 Mazda3 與 CX-30民俗月銷量逆勢成長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MG G50 Plus Premium》試駕報導|空間大 功能齊全 什麼都有的中庸之道
-
Lexus LFR:LFA 後繼者有望於2025年內提前公開亮相
-
Kia EV9 在台召回 329 輛 排檔系統軟體將更新
-
Tesla Model Y L 長軸版秋季登場 六人座更舒適
-
Volvo XC90 二度小改款 9月5日正式登場,預售價304.6萬起
-
汽車安全協會攜手福特|公益安駕訓練 9月台中舉行 讓民眾更瞭解LV.2
-
2025年8月購車優惠|《福斯商旅》超低頭款10萬元起 入主德國七人座休旅
-
禮品禮盒|《GODIVA中秋限定禮盒》GODIVA塔巧克力×五款「高顏值」禮盒預購起跑 中西合璧送禮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