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勞工有效率|《Mercedes-Benz》AI人形機器人 進駐德國工廠測試
Mercedes-Benz 正透過數位轉型,加速生產網絡的現代化進程。成立於 2022 年的柏林 Mercedes-Benz 數位製造園區(Mercedes-Benz Digital Factory Campus,以下簡稱 MBDFC)已成為全球生產與數位化創新的核心據點。該園區以 Mercedes-Benz Cars Operations 360(以下簡稱 MO360)數位生產生態系統為技術基礎,整合所有關鍵軟體應用與全球生產網絡數據,今更宣布結合人工智慧(AI)、人形機器人 (Humanoid Robots) 及包括高性能軸向磁通電動馬達等獨特的專利生產技術,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開創了全新的汽車製造標準,更計畫將這些新技術推廣至全球生產基地,邁向智慧製造新時代。
創新一:AI 人形機器人進駐測試
Mercedes-Benz 位於柏林的 Marienfelde 生產基地,長期以來都是生產技術創新的核心重地,而 MBDFC 的成立進一步強化了該地作為數位製造技術實驗場的地位。園區內測試的新技術與生產標準,未來將應用於 Mercedes-Benz 全球各個生產基地中,例如最近 MBDFC 就為德國 Rastatt 生產基地的全新 CLA 量產前測試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援。後續也將持續推動生產自動化,如 : 引進來自美國公司 Apptronik 的人形機器人「Apollo」。這些機器人可用於基地內部物流,例如運送零件至生產線,協助生產員工進行零件組裝及品質檢測。透過 MO360 系統,Apollo 機器人可學習生產流程,並在 AI 與擴增實境(AR)技術的輔助下,不斷優化其工作能力。AI 人工智慧的應用也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例如,MBDFC 內建的數位生產聊天機器人生態系統,讓員工能直接查詢機器維護資訊及最佳生產方案;也可即時分析生產數據,快速識別品質問題,提供即時解決方案,以降低生產過程中的錯誤率。
創新二:高性能軸向磁通馬達打造電動車心臟
Mercedes-Benz 在生產技術上的創新,不僅止於 AI 與機器人應用,更涵蓋電動車高性能馬達的生產技術。Marienfelde 生產基地已成為高科技電動馬達的製造中心,計畫從明年開始生產最新的高性能軸向磁通馬達(Axial Flux)。此種馬達的生產過程涉及約 100 道工序,其中 65 道工序對 Mercedes-Benz 而言屬於全新技術,而 35 道則會是全球首創技術。這些創新生產技術包括雷射焊接與黏合技術的結合,以及 AI 輔助的製程控制。為了保護這些創新技術,Mercedes-Benz 已經申請超過 30 項專利,進一步確立其在製造業的領先地位。這些技術突破將不僅影響 Mercedes-Benz 的生產效率,也將成為汽車產業數位轉型的關鍵指標。MBDFC 作為數位製造與人工智慧的實驗場,未來將繼續開發創新技術,並將這些技術應用於全球生產網絡,持續引領汽車製造業邁向更智能化與永續發展的未來。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這烤漆美到不像話!Mercedes-AMG GT 63 PRO 4MATIC+賽道限量版亮相
-
小改款《Mercedes-Benz C-Class》首次曝光|換上三芒星頭燈 多項E-Class技術下放 最快2025年底發表
-
Mercedes-Benz為何不要最入門的A-Class打天下?
-
滿天星大將軍!《Mercedes-Benz GLS》二次小改款 預計2026年發表
-
純電《G-Class》一般車款來了!少了專屬套件 價格調降84萬元
-
傳4缸AMG C63將停產 改C53換直六引擎 GLC也將比照辦理
-
除了美還是美!法國車體製造商推出致敬「最美賓士車Benz 300 SL」的敞篷作品!
-
《Mercedes-AMG E 53 HYBRID 4MATIC+》試駕報導|油電雙棲!最貼近商務與家用的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