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san Ariya》增程版 試駕報導|淋漓盡致的日本精神 電氣激磁交流同步馬達 行車質感更細緻
本次試駕車款為Nissan Ariya增程版,WLTP續航里程548公里,單馬達前輪驅動。在台建議售價188.9萬元起。
好車值得等待,Nissan Ariya自2020年7月海外首次亮相,無奈當時碰到疫情而延後量產,到2022年才陸續於海外各國家上市;台灣市場一樣等,裕隆日產在2023年底舉行的2024台北車展上首次對外展示,直到2024年7月1日才開始接單,至7月底上市時,今年度配額只剩40多輛(明年會繼續賣,但就是要等)。不同於車展上光線混亂,同業與民眾擠成一團的爭先體驗展場上唯一一款全新電動車,這次約莫半天多一點的與Nissan Ariya試車體驗相處後,不禁對Nissan累積77年電動車技術經驗讚嘆,讓Nissan Ariya在五官感受與乘坐品質上與其他各家平價電動車顯得十分出眾。
Nissan Ariya肥厚的車身搭配較高的腰身線條,給人滿滿安全感。
Nissan Ariya尺碼為4,595*1,850*1,655mm,軸距2,775mm。對比同級日系與韓系車電動車,車長都4米6起,Nissan Ariya尺碼較小了些,迴轉半徑也因此為台灣同級距最小的5.4公尺,對於巷弄與都會小徑間穿梭更有利。本次試車駕駛的車款為搭載91度三元鋰電池組,WLTP續航里程548公里的高階增程版,由於電池容量加大,以及更多的豪華配備,車身重量也因此來到2,067公斤重。
盾牌形狀的車頭,其仿水箱護罩飾本上印有日式組子(Kumiko)紋理,廠徽也是最新樣式。
馭風LED前燈組,搭配長達720mm方向燈條,以更科幻的方式呈現V-motion車頭設計語彙。
頭燈上低調的Ariya字樣壓花
車尾門上唯一的Ariya銘版
裕隆日產導入的雙車型,外觀套件上基本上一致,最快區分的方式是車色,高階車款可選雙車色與本次車款主打的黑頂煦日銅車色等,共計6種車色(單色3種、黑頂的雙車色3種),入門車款則只有單一黑車色可選。本次試駕的高階車款,外觀上沒有彰顯身分的專屬銘版,唯一差別在於高階車款標配20吋切削式鋁合金輪圈(入門為19吋),其餘高階增程版專屬的配備都只有在駕駛艙內才能感受到。
車側的鍍鉻飾條有著畫龍點睛之妙,讓整輛車看起來更有跑格。
增程車款專屬的20吋鋁圈
位在副駕駛側的充電口,其規格為CCS1/J1772。官方宣稱,使用直流電充電,預計8分鐘即可補充100公里電量,從20%充至80%約30分鐘。
為了讓車身更符合空氣力學,Nissan Ariya外觀偏向圓潤,車身腰線偏高,給人十足安全感。在保有傳統拉柄式車門把手下,風阻係數僅為0.297Cd。這樣的設計是安全下的妥協,當車輛發生碰撞時,救護人員能用傳統拉柄式車門把手開啟車門,如果是隱藏式車門把手那就得多花一些時間。從車頭盾式車頭輪廓開始,便能感受到這輛車將日系設計運用的淋漓盡致。車頭飾版整合日式組子(Kumiko)紋理與全新樣式樣廠徽,內部則整合前置雷達和攝影機。車頭兩側的鋒利式馭風LED燈,其中內含長達72公分的LED轉向燈,從大燈邊緣進一步延伸,將品牌招牌的V-motion帶到另一個層次。
橫貫式尾燈相當醒目
車側特別用鍍鉻飾條強調Coupe的斜背車型,沒有過多複雜的鈑金線條,只有一道清晰的車身腰線橫貫,看起來十分清爽。來到車尾會發現,這道腰線還與車尾相互接通,將車尾劃分成兩大部分,以上為後上導流板,以下則是醒目的橫貫式LED尾燈。這樣的設計讓整輛車美感無死角,任何角度都有各自獨特的日系典雅美感。
車內佈局將日式精神運用的淋漓盡致,是個人覺得整輛車精華所在。一樣是整合12.3吋數位儀表與12.3吋中控螢幕的橫貫式螢幕,但Ariya的就是比較特別,原廠設計團隊將於日系建築「 縁側(えんがわ) 」設計運用在此之上,讓數位儀表更往內靠,便於駕駛時判讀資訊;中控螢幕更往外突出,便於操作;兩螢幕中間的斜坡則有著觸控式的車外攝影鏡頭開關及明暗調整的觸控式開關,使用起來相當順手。中控台有著皮質包覆,觸感與質感都相當出色,下方的橫貫式冷氣出風口,別看它小小一個,出風量相當夠,大熱天也能帶來很好的冷房效果。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橫貫式冷氣出風口下方的仿木紋飾板,深色的塗裝讓它與黑色內裝融為一體,看起來不顯老,反倒是多了幾分日式合式建築的美感;同時,在賞心悅目之時也具備功能性,上面有著無縫式的冷氣操作按鍵,看起來像是觸控式按鍵,但實際上它是電容觸控式按鈕,可以觸控也可以按,按下去的震動回饋感相當柔和。同樣的設計也運用在中央鞍座扶手上。
車門飾板與中央鞍馬座椅前方,有著看似燈籠的設計,其靈感源自日本建築在室內使用的行燈。
車門飾板與中央鞍馬座椅前方,有著看似燈籠的設計,其靈感源自日本建築在室內使用的行燈。
車門飾板與中央鞍馬座椅前方,有著看似燈籠的設計,其靈感源自日本建築在室內使用的行燈。
方向盤右邊藍色按鍵可直接啟用lv.2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本次試駕的高階車款,獨享可前後移動的中央鞍座椅扶手,能為雙前座乘客帶來更多樣的空間運用。實際體驗後覺得,它是整個扶手連同電子式排檔桿移動,開車時調整的太前或太後會影響右手的舒適性;不過在車內吹冷氣休息時,將其往後調整,可以帶來更寬裕的腿部空間。此外,高階車款也提供10.3吋抬頭顯示器、10支揚聲器的Bose Premium音響系統,以及360環景影像輔助與MOD物體偵測等實用系統。座椅方面,高階車款為皮質座椅,駕駛座具備12向電動調整功能,副駕駛座則有8向電動調整功能,並配有通風加熱與記憶座椅功能,這些都是入門車款所沒有的配備。
BOSE音響外蓋也有著日系壓花處理
高階車款專屬的360環景影像輔助與MOD物體偵測
高階車款專屬的抬頭顯示,可配合原廠導航顯示路線指標。基於安全因素,該照片在車輛停止時拍攝,故只有時速畫面。
後尾廂底板可向下放,帶來靈活的後廂空間。
後排空間受益於CMF-EV電動車專用平台,讓地板平整,帶來出色的膝部空間。但因底板下的電池組,會稍稍讓膝部高度抬起,影響了後排座椅坐墊的腿部支撐。置物空間機能方面,Nissan Ariya行李廂標準容積466公升,配合6/4分離椅背傾倒以及可拆式下隔板功能,帶來多樣化的空間。車艙隔音方面,全車四片車窗玻璃都採雙層玻璃設計,並在底盤與懸吊架構等處導入橡膠隔震墊,讓Ariya擁有優異的NVH工程表現。
全車系所有車窗玻璃都採用雙層設計,為車艙帶來良好的靜謐性。
Nissan Ariya有著與其他競爭對手不同的日系典雅的設計,在動力編成方面同樣也別出心裁地採用轉子線圈取代磁石的電氣激磁交流同步馬達(Electrically excited synchronous motor)。相較於一般常見的永磁同步馬達(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以感應電流與磁場產生交互作用,進而產出動力,電氣激磁交流同步馬達則是以電流調控產生所需之轉子磁場,達成無需永久磁石。好處是能提高運轉效率,當馬達產生扭矩時抑制感應電壓,藉此降低電能消耗,同時也能降低馬達運轉時所產生的高頻噪音。
這也就不難看出,Ariya在動力方面所追求的是質感細膩的輸出,而非一昧追求動力數據,馬達啟動的瞬間要比一般常見的永磁同步馬達還要輕柔。Ariya行駛於市區時動力輸出十分線性好掌握,伴隨優異的車艙靜謐性,行車質感對比豪華品牌電動車絲毫不遜色。然而,在舒適設定的背後,是較軟的懸吊阻尼與較長的懸吊行程,需要一點時間調整電門與煞車間的收放,反則容易出現點頭的情況影響舒適度。
Nissan Ariya開起來的感覺相當舒適且安見,就算將行車模式切換到動力輸出較為直接的Sport,依然給到我一種四平八穩十分安全的感覺,較大的動力輸出並不會讓我感到畏懼難掌握。對了,Ariya也提供可以回充的e-Pedal單踏板模式,它獨立於駕駛模式,可以與之共存。啟用e-Pedal單踏板模式後,鬆開電門便會感受到煞車力道,若與煞車踏板配合的好,將有助於降低來令片與煞車碟盤的磨損。對了,e-Pedal單踏板模式無法將車輛減速至停止,在該模式下想要停車還是得採煞車踏板。
Nissan Ariya提供三種駕駛模式,另有幫助電池回充的e-Pedal單踏板模式可搭配。
實際體驗後,才能感受到Nissan Ariya與其他電動車獨門之處。它想要帶給人們的是優雅的日系風格,以及超高質感的行路感受。在沒接觸到實車之前,若只看官網介紹,很難凸顯Nissan Ariya超越同級、直逼豪華品牌車款的用料與質感。看到實車,絕對會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會令人讚嘆,這才是日系旗艦電動車啊!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MG4 旗艦版》試駕報導|少了前軸馬達 車屁股很好動
-
大改款《Skoda Kodiaq》試駕報導|貼心設計 科技配備大幅進化 力保不失台灣最賣七人座休旅車寶座
-
《Kia EV9 GT-Line》六人座 試駕報導|盡顯純電優勢 開的順心 坐的開心
-
《Nissan Ariya》增程版 試駕報導|淋漓盡致的日本精神 電氣激磁交流同步馬達 行車質感更細緻
-
《MG4 XPower》試駕報導|馬力大 空間大 讓對手們頭大的純電掀背車
-
《Mazda3 20S Retro Sports Edition》試駕報導|內外裝質感領先同級 同樣90萬內 何不選日本進口掀背車?!
-
大改款《CMC Zinger》試駕報導|渦輪引擎動力豐沛 科技配備大滿配 不改商用車駕馭感受
-
《BMW i5 eDrive40 M Sport》試駕報導|保守的外觀下 科幻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