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i5 eDrive40 M Sport》試駕報導|保守的外觀下 科幻感十足

1572人看過

本次試駕車款為BMW i5 eDrive40 M Sport,空車建議售價329萬元。試駕車選配要價6萬2的雙前座舒適型座椅,售價為335.5萬元起。

本次試駕車款為BMW i5 eDrive40 M Sport,空車建議售價329萬元。試駕車選配要價6萬2的雙前座舒適型座椅,售價為335.5萬元起。

BMW 5 Series縱橫車壇逾50年,進入到全新第8世代(原廠代號G60)後,首次推出純電動力車款i5。由於G60與舊款G30使用的是同一CLAR(Cluster Architecture)系列前置後驅平台打造,加上i5是「油電共構」的作品,因此還是可以在這輛電動車的外觀與置物空間上,看到些油車的影子。不過駕馭感受完全就是另一回事,設計團隊將5代油電動力系統與CLAR平台間的和諧性調的相當優異,讓i5除了擁有幾乎無延遲的動力輸出外,操控感受仍保有水準之上的表現。

BMW i5與油車共享CLAR後驅平台打造,從官方的透視圖可以看出,設計圖對盡可能地將空間使用最大化。原本油電車放置傳動軸的地方,在電動車上則改放電池。i5車系雙車型,統一搭載83.9度電池,本次試駕車款eDrive40 M Sport的WLTP續航里程為582公里。

BMW i5與油車共享CLAR後驅平台打造,從官方的透視圖可以看出,設計圖對盡可能地將空間使用最大化。原本油電車放置傳動軸的地方,在電動車上則改放電池。i5車系雙車型,統一搭載83.9度電池,本次試駕車款eDrive40 M Sport的WLTP續航里程為582公里。

G60世代新增車系首見的純電動力系統車款i5,採用與油電車共享平台的方式打造,考驗車廠的造車工藝與功力。為了降低車體風阻帶來更優異的純電續航里程,曾運用在初代(E21)到四代(E39)的平板式車門把手再次回歸。車身腰線往上移到車門把手上方,讓整體看起來更為厚實。此外,車身線條也更加精簡,車側就腰線搭配漸漸往上翹的下襬摺線,帶來更富層次的視覺感受。值得慶幸的是,設計團隊沒為了追求更低的風阻而縮短後懸長度(前懸945mm、後懸1,120mm),讓i5保有車系經典短前懸長後懸的比例。

與油電車共享平台好處之一,保留了5 Series經典的短前懸長後懸的比例。車身腰線上移到車門把手上方。

與油電車共享平台好處之一,保留了5 Series經典的短前懸長後懸的比例。車身腰線上移到車門把手上方。

車側下方的鈑金線漸漸向後(車尾)揚起,刻劃出動感姿態。

車側下方的鈑金線漸漸向後(車尾)揚起,刻劃出動感姿態。

i5保有燃油車的設計元素。雖然不再需要排氣管,但後下擾流仍保有類似尾管的意象設計。

i5保有燃油車的設計元素。雖然不再需要排氣管,但後下擾流仍保有類似尾管的意象設計。

i5承襲5 Series許多經典設計,像是C柱Hofmeister Kink窗框折角,上面並有著彰顯身分的專屬「5」字樣。

i5承襲5 Series許多經典設計,像是C柱Hofmeister Kink窗框折角,上面並有著彰顯身分的專屬「5」字樣。

i5的車頭趨於保守,M Sport套件沿續油車常見的直柵式水箱護罩設計。平板式車門把手再次回歸,風阻係數為0.23Cd。

i5的車頭趨於保守,M Sport套件沿續油車常見的直柵式水箱護罩設計。平板式車門把手再次回歸,風阻係數為0.23Cd。

車頭雙腎型水箱護罩外框多了發光飾條修飾,夜間辨識度極高。標配光型變化智慧LED頭燈。

車頭雙腎型水箱護罩外框多了發光飾條修飾,夜間辨識度極高。標配光型變化智慧LED頭燈。

本次試駕的入門後驅eDrive40 M Sport的車頭仿水箱護罩飾板保留直柵線條,要不是一旁彰顯電動車身分的i字樣徽識,還真讓人油車、電動車傻傻分不清。想讓車頭看起來更有科技感的話,可選配雙馬達四驅i5 M60 xDrive車款標配的M Sport進階套件,換成沒有任何鍍鉻飾條修飾的橫幅式水箱護罩。

簡潔的車頭線條,讓車水箱護罩更具立體感。

簡潔的車頭線條,讓車水箱護罩更具立體感。

標配20吋M星輻式鋁圈(前245/40 R20、後275/35 R20)

標配20吋M星輻式鋁圈(前245/40 R20、後275/35 R20)

G60世代的車身尺碼來到歷史新高,為5,060*1,900mm*1,515mm、軸距2,995mm,較舊款數據依序增加86.4mm、42mm、17mm、20m。其中,車高增加是為了放入84.4度鋰電池,車艙底板多了這大塊電池後,前座頭部空間1,033mm,只比G30短了1mm,後排頭部空間則為977mm,仍保有相當寬裕的頭部空間。比較可惜的是,修長的前機蓋似乎是為了方便G世代M5放入V8引擎所設計,打開後沒有車頭置物空間。後廂標準容積因電池的關係,較G30油車少了40公升,為490公升。

車頭機蓋可以打開,油壓頂桿少不了。修長的車頭,少了置物空間有點可惜。

車頭機蓋可以打開,油壓頂桿少不了。修長的車頭,少了置物空間有點可惜。

BMW i5置物空間相較其他競品表現較不突出,主要是因為與油電車共用平台,設計上要同時考量三套動力系統(海外另有PHEV動力)所做的妥協。前排的置物空間布局較少,中船下方少了電動車常見的寬大置物空間,中央扶手下方的置物空間也較小,後排座椅中央地板隆起等,這些後驅油電車較為弱勢的地方,也出現在i5上。

中船控制區上的無縫式按鍵,給人一種觸控式的錯覺。它是按鍵,要按下去才會作動。個人覺得這是相當不錯的設計,有效避免誤觸情況發生。

中船控制區上的無縫式按鍵,給人一種觸控式的錯覺。它是按鍵,要按下去才會作動。個人覺得這是相當不錯的設計,有效避免誤觸情況發生。

i5與油電車一樣,中船體積偏大。不過車寬達1,900mm,前座腿部與縱向空間也偏大,唯一較為弱勢的是後排中間座位,因底板隆起,腿部空間較為侷限。

i5與油電車一樣,中船體積偏大。不過車寬達1,900mm,前座腿部與縱向空間也偏大,唯一較為弱勢的是後排中間座位,因底板隆起,腿部空間較為侷限。

站在車外,還沒打開車門,目光便被車內中控台上的頂級水晶中控套件所吸引,它能配合多色氣氛燈,帶來多樣的光影變化;打開車門後才發現原來這套燈具往兩側延伸到雙前車門門板上,也難怪官方稱其為環繞光幕。個人建議,當車輛行駛於地下室、隧道等燈光較為昏暗的地方,關掉會燈光會比較好開車,因為光影會投射在車窗玻璃上,進而影響觀看車外後視鏡的畫面,但也不是非得要關掉,搖下車窗就能解決這問題。

中控台上的懸浮式曲面螢幕,由12.3吋數位儀表搭配14.9吋的懸浮式曲面螢幕所構成。

中控台上的懸浮式曲面螢幕,由12.3吋數位儀表搭配14.9吋的懸浮式曲面螢幕所構成。

駕駛座左前方的大燈開關與水晶燈條融為一體,顯得相當有質感。

駕駛座左前方的大燈開關與水晶燈條融為一體,顯得相當有質感。

觸控式中控鎖,少了按壓感,需要些時間習慣。

觸控式中控鎖,少了按壓感,需要些時間習慣。

水晶燈條橫貫中控台,且能隨心情切換多樣繽紛顏色。

水晶燈條橫貫中控台,且能隨心情切換多樣繽紛顏色。

全景式玻璃車頂,面積是G30世代的兩倍大!

全景式玻璃車頂,面積是G30世代的兩倍大!

i5全車系標配雙前座跑車座椅,看得出來設計團隊對它的定位仍偏向運動。不過,本次試駕車款選配要價6.2萬元的雙前座舒適型座椅,以Nappa頂級真皮材質鋪陳,搭配菱格紋縫線,打造豪華舒適的車室氛圍。該座椅發泡棉偏軟,坐下去會有種陷下去的感覺,大腿支撐性與臀部包覆性都相當出色,軟歸軟支撐性也相當出色。此外,當你進入運動模式,或按下方向盤後方的booster撥片時,兩側的腰靠會同步夾緊你的身體,為激烈操駕做好萬全準備。體驗過後才明白,雙前座舒適型座椅,不僅坐得舒適,在激烈操駕時也能讓你很舒適。

試駕車款選配要價6.2萬元的雙前座舒適型座椅

試駕車款選配要價6.2萬元的雙前座舒適型座椅

鍍鉻的Bowers & Wilkins飾板真的太吸引人目光了

鍍鉻的Bowers & Wilkins飾板真的太吸引人目光了

後排Bowers & Wilkins飾板內會發光

後排Bowers & Wilkins飾板內會發光

標準行李廂容積490公升。可藉由4/2/4分離傾倒的椅背適時增添空間。圖為後排座椅椅背全數傾倒。

標準行李廂容積490公升。可藉由4/2/4分離傾倒的椅背適時增添空間。圖為後排座椅椅背全數傾倒。

全車系標配的14.9吋懸浮式中控觸控螢幕,採用橫置設計,個人覺得偏大,操作時手要伸得比較長,不如直立式的順手。不過還好i5搭載最新的BMW Operating System 8.5車機系統,能將常用的功能設在畫面左側,使用起來更為便捷。如果連手都懶得動(或開車時手不想離開方向盤),這套車機的語音聲控功能,讓你開口就能調整車內多項功能。i5全車系標配的抬頭顯示,就算逆光也不影響其清晰的畫質,且能顯示多種行車相關資訊,能讓你更專注於車前路況。

數位儀表上的AR即時路況搭配抬頭顯示器呈現的多樣資訊,相當具有未來科幻感。

數位儀表上的AR即時路況搭配抬頭顯示器呈現的多樣資訊,相當具有未來科幻感。

雖然電動車本質上很安靜,但BMW提供與電門深淺相結合模擬聲浪,電門踩越深模擬音浪越大。一開始很有趣,感覺自己開的是太空船而不是電動車,但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就算沒踩電門,也會傳來低鳴聲,影響Bowers & Wilkins頂級音響的播放品質,就把它關掉了。車艙少了模擬音浪後,行駛時車艙很安靜,幾乎聽不到輪胎噪音或風切聲。

方向盤左後方的BOOST播片,無論任何型車模式下都可以使用。一按下去馬上可以感受到動力被釋放,動力瞬間湧出車速直線飆升。

方向盤左後方的BOOST播片,無論任何型車模式下都可以使用。一按下去馬上可以感受到動力被釋放,動力瞬間湧出車速直線飆升。

電門的反應相當靈敏,動力湧現的相當線性,開在高速公路上顯得一派輕鬆,很難想像它的車重超過兩噸。反倒是這超過兩噸重的車身,讓你在高速行駛時,讓車身動態更為穩定。想要超車時,按下方向盤左後方的booster撥片,會讓你擁有最大輸出的10秒鐘。在這看似短暫實的booster時間內,基本上是沒有什麼車能跑在你前面。特別要注意的是別誤按,booste位置與常規降檔撥片或增加動能回充力道撥片相同,且這撥片一按馬上有感覺,無論哪種駕駛模式,動力輸出都是幾乎無時差地放到最大。

動能會收無法完全關掉,好在低檔為趨近於無感。

動能會收無法完全關掉,好在低檔為趨近於無感。

同時,i5在應對蜿蜒的小路時也非常有趣。轉向精準、反應迅速,即便是動力輸出相對較小的入門車,但始終保有充沛的動力。轎車受惠於車身較低,在轉角時車身保持的穩定,出色的抓地力和瞬間就能湧現的扭力可讓你快速駛出彎道。BMW i5延續5 Series的操控表現,這方面可以說是豪華運動純電轎車的標竿。

相關報導

編輯精選

加入粉絲團 加入好友 追蹤IG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複製連結
引用發文

請將圖片拖曳至框線內

共0則回應
回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