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san Kicks e-Power》接單價104.9萬元起|平均油耗22.0 km/L 100%電動馬達驅動車輛
Kicks e-Power在台採單一動力編成,前輪驅動,接單價104.9萬元起。官方圖片
裕隆日產油電車攻勢不停歇,繼新世代Nissan X-Trail動力全面油電化後,今(2)日宣布,Nissan在台第二款油電增程車Kicks e-Power開始線上預售。Kicks e-Power由泰國進口,單一動力編成,建議預售價104.9萬元。活動期間預訂Kicks e-Power即可享有早鳥5大好禮優惠,其中包含鋰電池10年或20萬公里(以先到者為準)延長保固等優惠。
Kicks e-Power在台採單一動力編成,接單價104.9萬元起。官方圖片
Kicks e-Power搭載搭載1.2升自然進氣引擎,導入品牌獨門的e-Power油電增程智能動力系統,能輸出高達28.5公斤米的超強勁扭力,100%電動馬達動力輸出驅動車輛,可在腳踩油門踏板時迅速提供強大扭力,並繳出22.0 km/L的平均油耗。除了兼具輸出、油耗與賦稅優勢外,其最小迴轉半徑僅5.1m,相當適合穿梭在巷弄間。
此外,車艙寧靜度也有所提升。配備智慧引擎啟閉系統,可根據輪圈震動幅度判斷道路的顛簸程度,並自動開啟或關閉引擎以最小化引擎作動噪音;搭配全車靜音工程再升級,加大隔音棉等隔音素材的使用程度,有效降低車室外部噪音,提升整車駕駛寧靜度,打造安穩舒適的行車體驗。
Kicks e-Power車內布局。官方圖片
內外觀方面,承襲Kicks既有的活力與鮮明外觀,Kicks e-Power在細節的關注更為著重,除了彰顯身分的e-Power專屬銘板外,配備全新e-Power專屬17吋雙色切削式鋁合金鋁圈及Continental 馬牌輪胎,以對應e-Power強大動力輸出特性,並同時成就優異的燃油表現。內裝搭配極具前衛科技感的鋼琴烤漆電子排檔桿,可透過三種駕駛模式,讓消費者盡情享受輕快強勁的駕馭感受;配備真皮3D超體感紓壓座椅及真皮D-Shape皮質運動直覺方向盤,更增添整體內裝質感。
雙車色車款加價1萬5。只有黑紅雙車色的車款, 交車期六個月以上。
Kicks e-Power採單一車規編成,建議預售價104.9萬元。自即日起至2023年10月17日止 啟動線上預售,活動期間預訂Kicks e-Power即可享有早鳥5大好禮優惠:好禮一「運動化套件限量升級」,於預售期間內前150位預訂車主,交車享免費升級原廠運動套件;好禮二「e-POWER 鋰電池專屬保固」,提供鋰電池10年或20萬公里(以先到者為準)延長保固;好禮三「1萬元配件金」;好禮四「1萬元保修抵用券」;好禮五「優先試駕與交車權益」。活動詳情以裕隆日產公布為準。
編輯精選
- 《Toyota Yaris Cross》補位 休旅車大中小通吃|《和泰車》二度上修《Toyota》年度總掛牌數
- 大改款《BMW 5 Series》油電車 台灣接單價出爐|沿用B48引擎 輸出微幅上調
- 大改款《Mercedes-Benz E-Class》在台車系編成搶先看 預計今年底前上市
- 日媒驚爆|直6後驅《Mazda Mazda6》研發中 預計2025年後發表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MG Taiwan 2025年車型銷售資訊公告
-
2025年3月《豪華進口車》銷售排行:汎德《BMW》成長5成 《Lexus》年度累積大贏家
-
S680不夠看了!《賓士》在台註冊S900等多個商標
-
Škoda Kodiaq RS 驚喜現身台灣港口,預計第四季正式登場
-
實車直擊|露營族看這!2025年式《Lexus RX》與拖著走的豪宅DT411
-
2024第六屆ISUZU運轉職人挑戰賽 首度前進南台灣熱烈開戰
-
上市倒數|大改款《Peugeot 3008 / 5008》改1.2升油電 平均油耗20km/l以上
-
HYUNDAI全新 Santa Fe 設計理念引領潮流 累積訂單突破500張,80%選購最高階車型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限量100輛!Nissan Sentra 五星安全版登場,73.8萬元就能入手高規格配備
-
傳Nissan執行長即將下台 成為Honda子公司又更近一步?!
-
向 R35 告別,Nissan GT-R R36 會是純電還是燃油?
-
《裕日車》法說會|虧錢了!仍將導入Nissan新車 推廣e-Power
-
2025年5月購車優惠|《Nissan Ariya》百萬零利率 4萬充電金&4萬購車金
-
NSX 和 GT-R 兩大超跑有望共用平台?Honda 和 Nissan 正在談!
-
Nissan Z 在美國狂賣,輾壓 Supra、MX-5!日產靠降價救回 SUV 銷量
-
速度與舒適|《Nissan X-TRAIL NISMO》輸出沒變 首次導入可變阻尼避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