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代911 GT3 R 隆重登場
- 全新911 GT3 R即將在2023新賽季中參賽
- 更強的動力、更臻完善的空力工程、更優異的車身配重
- 許多概念與元素承襲自911 GT3 Cup與911 RSR
全新保時捷911 GT3 R即將在今年的Spa斯帕24小時耐力賽上登場。從2023年賽季開始,保時捷客戶車隊可以在全球所有適用GT3賽規的賽車活動中使用這款全新賽車。該部車以最新的992世代911為基礎。與其前身相比,新的911 GT3 R搭載更強大的引擎,動力輸出可高達565 PS(416 kW),且具備更穩定的空力性能和更優異的配重。
這部最新的GT3賽事生力軍以992車型為基礎打造,並將在2023年賽季參賽。
這部車的開發工作始於2019年,首要的考量是進一步提高車子對於專業及紳士車手(Gentlemen Drivers)的駕馭性,以及為不同的賽車性能平衡規範(BoP)分類保留性能發揮空間。另一項重點是為車隊簡化操作,並降低營運成本。全新911 GT3 R價格為511,000歐元 (未稅)(台灣市場並未販售)。
「開發全新的911 GT3 R門檻相當高,」保時捷賽車運動部門銷售總監Michael Dreiser說。「其前一代車型從2019年以來共四個賽季的GT3賽事中幾乎戰無不勝,這些戰績包含在Nürburgring紐柏林24小時耐力賽和Spa斯帕24小時耐力賽中奪得總冠軍,以及由客戶車隊在Daytona 24小時耐力賽和Sebring12小時耐力賽中取得的級別勝利。新車型的挑戰巨大。」
在北美IMSA賽事宣佈GT3為專業類別後,FIA 世界耐力錦標賽也緊隨其後。從2024年起,GT3賽車,如新的911 GT3 R,將首次有資格參加利曼24小時耐力賽。
「前一世代真的是成功的標竿,要能超越著實不容易,」保時捷賽車運動部門的911 GT3 R計畫經理Sebastian Golz強調說。「我們的任務不是讓新的911 GT3 R更快 -- 在BoP的規範下這種優勢難以發揮。對我們來說,主要目標是讓我們的客戶能更長時間地駕駛賽車,代表耐久性是關鍵,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將重心都放在改進操控性能上。從幾個地方可見我們的努力成果:新的4.2升引擎有更大的轉速域、更穩定更持久的空氣動力學機制,以及更低的後輪胎負載,讓車輛耐久。」
新賽車的引擎幾乎可說是992標準動力規格的進化版。與前一世代相同的地方是,兩者皆為四氣門缸內直噴水冷水平對臥六缸引擎。而主要的不同是排氣量:與911 RSR一樣
新的911 GT3 R的容量增加了5%,從3,997增加到4,194 cc。這點讓引擎的最大動力輸出得以提高到565 PS(416 kW)左右。然而最重要的是,保時捷強化了轉速範圍內的扭力和功率曲線。
因此,新的4.2升六缸引擎更適合紳士車手和隊伍。
新的高轉速六缸引擎沒有渦輪增壓系統,並維持經典的後置安排,提高循跡力和制動能力;另外,其在車體內的安裝角度前傾5.5度,以便為車底擴散器創造更多安全空間。交流發電機和空調壓縮機等外掛裝置亦被向前移動了一公尺,安置於引擎和變速箱前面的空間,這樣的配置有助於911 GT3 R的車體重心平衡。搭載的序列式六速變速箱取自目前的911 GT3 Cup;換擋撥片控制著一個電子換檔鼓式促動器,能夠完成非常快速又精確的換擋反應。
全新911 GT3 R的懸吊系統經過大幅改良,提升操控性以及更精確的轉向,同時減少後輪的磨損
並縮短設定調校的時間成本。為此,許多零部件和技術工程都承襲自911 RSR。前軸採先進的雙A臂懸吊,後軸則採用多連桿設計。經過改良的KW避震器可利用其中的墊片提供五種設定,讓透過避震器調校更加精確,同時免去耗費大量時間成本。
前軸中央支點的定點位置經過調整後,得以為空氣動力學上 「賽車底板(race underfloor)」的概念騰出空間。與911 RSR一樣,這種升高的車底讓空氣可以暢通地流向後擴散器,並降低賽車的俯仰角度 --- 比如在煞車時的大前傾角。後輪位置稍微向後挪移,使軸距從2,459mm延長到2,507mm,這樣的調整同時也可減少後輪的酬載負荷,提高輪胎在長時間內性能的穩定性。
除了鋁製單體賽車煞車卡鉗外,新款911 GT3 R的煞車碟盤現在也由專業公司AP提供。前輪為六活塞卡鉗與鋼製畫線通風碟盤,盤徑為390mm;後輪配備的是四活塞卡鉗和盤徑370mm的碟盤。第五代賽車防鎖死煞車系統(ABS) 可以有效減少輪胎和煞車的磨損。保時捷的循跡管理系統亦得到進一步優化。
新款911 GT3 R是繼911 GT3 Cup之後,保時捷賽車運動部門以當前992世代911的基礎上推出的第二款賽車。
其輕量化的車身自量產車型借鑒,採用智慧型鋁鋼複合材質設計,再依據911 GT3 R的需求進行大幅修改。幾乎所有的車身部件皆由輕量化碳纖維製成,包含前、後車蓋、車門、車側葉子板、尾翼和車頂。輪拱則由芳綸纖維打造。
功能和機能對全新911 GT3 R至關重要。然而,Style Porsche部門的Grant Larson再次成功地創造出令人驚豔、優美的車身造型,不僅彰顯出911獨特的外型,亦將創新和經典元素完美融合。最值得注意的是,如此出色的設計更是有助於空氣動力學的運作,關鍵點在於:前懸的車底提高,這個設計讓車底第一次得以與光滑的底盤和車尾擴散器連接在一起。這樣的組合方式可提高下壓力,且不會明顯增加阻力。擾流尾翼搭配倒勾式(Swan Neck)連桿,這能確保尾翼下氣流能順暢通過,進而提高尾翼的空氣動力學效能。
全新911 GT3 R在安全上更是毫不妥協。座椅被移至更靠近汽車正中心的位置。
以更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位置與改良過的防滾架和新開發的FIA側面撞擊保護裝置相互結合。
與前一代相同,方向盤和踏板皆可應駕駛員的需求縱向調整。保時捷的專業團隊也改良了六點式安全帶:透過特殊的斜面設計,舌片現在可以更快速地滑入扣洞中,在維修站更換駕駛員時可以節省大約一秒鐘的時間。
方向盤的設計也以前一代的基礎得到進一步升級,其採用了一些在最新一代911 GT3 Cup和911 RSR賽車中已通過驗證的元件
例如:10.3英寸的螢幕來自統一規格賽常勝軍911 GT3 Cup,多重開關的概念來自利曼的冠軍賽車911 RSR。
911 GT3 R上的高效能LED頭燈搭載準直儀技術,這是保時捷為新的LMDh 963原型車等車款開發的最新科技。這個裝置的運作原理就像一個反向的放大鏡,它能在賽道上照亮特別大的區域。前一代車型裝配的車頭燈在之前已被認為是同級中最頂尖,而新版則是在此之上更進一步獲得大幅升級。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MG全台首間品牌體驗Bar 「MAGIC ZONE」快閃登場 8/12起邀您搶先領略HS雙動力車款動人風采
-
賓士全新純電車款 EQA、EQB、EQE 與頂級露營車 Marco Polo 正式接單
-
《Tesla Model 3》台灣官網只剩兩車型 最夯的Long Range車型明年才能訂
-
直上275匹馬力! 大改款《Subaru Levorg》傳出將直接引進2.4T車型 最快10月有消息
-
大改款《Ford Tourneo Connect》準備駕到? 疑似送測噪音、可能與《VW Caddy》共用柴油引擎
-
零距離體驗TOYOTA電動化車款魅力 TOYOTA碳中和品牌形象館 北中南全台快閃巡迴
-
MG台北品牌體驗Bar 活動圓滿落幕 全台巡展 即將展開 零距離領略HS雙動力車款風采
-
7月能源局油耗|《Toyota GR 86》變重了!《Volvo XC40 T2》下殺150萬元內 油耗表現如何?
-
Audi Q5 強勢綻開休旅市場 集安全、空間、樂趣於一身
-
搭配舊換新有望90萬元內|《MG HS 1.5升旗艦版》標配LV.2 全景天窗 電動尾門 360度環景等實用配備
-
自然進氣才是王道 8月17日見真章!全新992世代《Porsche 911 GT3 RS》正式宣布發表時程
-
新年式《Toyota RAV4 / Corolla Sport》傳出將漲價、升級配備 TSS 3.0安全防護系統準備下放
-
螺栓還沒鎖緊?!|日媒驚爆《Toyota Crown》疑似犯了與《Toyota bZ4X》相同錯誤而延後上市 官方對此尚未回應
-
2022年7月《豪華進口車》銷售排行:《Lexus》不受日本減產影響成雙冠王 《Mercedes-Benz》緊追在後 召回會影響購買意願嗎?
-
《英國交通法規》重大變更!多數駕駛不知道要優先禮讓行人?也不知道高速公路限速多少?
-
首見跨界車型|《Ford Kuga Active》無偽裝趴趴造 預計第三季海外發表 六和考慮跟進嗎?
-
開車玩新竹/《夏日沁涼景點大特蒐》爬小山、看古蹟、逛市集,每週還有免費藝文演出
-
《Volvo XC40》歐洲棄三缸引擎 換四缸輕油電|台灣有機會跟進 前驅電動車XC40 Recharge P6 189萬元接單中
-
和賓士Maybach拼了!你聽過Audi Horch這個豪華子品牌嗎?
-
為何一線車廠的車體結構可以做得很紮實?二線車廠為何模仿不來?
-
醜車巡禮(十二)MonkeeMobile價值千萬台幣!豈可猴戲?
-
更彈性的購買方案|台灣《BMW》訂閱制上路已逾兩年 沒見反彈聲浪
-
可能中看不中用的《雞肋汽車配備》點名(下)下次買車再多考慮一下
-
台灣有機會導入?《MG》即將發表旗艦四門轎跑《MG7》 目標打進豪華車市場
-
建議售價33.2萬起 日規《Toyota Yaris》新年式配備升級 導入內建行車紀錄器後視鏡、電熱方向盤與CVT無段變速
-
進口休旅104.8萬起!第四代《SsangYong Korando》國內正式發表 採汽柴油雙動力
-
環不環保一回事|美國研究:保養便宜是購買電動車的主要誘因
-
日規《Nissan Kicks》改採第2代e-Power動力系統 首度推出雙馬達四驅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