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為何會有里程焦慮?參考一表格秒懂!實際續航里程真的不夠
燃油車世代很少出現的「里程焦慮」一詞,在電動車世代已成熱門話題與亟需克服的難題!然而實際開過電動車的人還是少數,相信多數人都很難體會,在此以一份很簡單的統計報告,讀者很快就能明白電動車駕駛到底在焦慮什麼!
【系列報導二】Lucid Air續航力完勝EQS、Model S
【系列報導三】Model S電池塞好沒塞滿?Lucid Air排列更緊密
【相關報導】Model Y、Model X勁敵!Cadillac Lyriq今年交車
▲Subaru Solterra 純電SUV導入四驅版,預售179.8萬起,價格、配備、動力、造型都很漂亮,但續航力當然是與Toyota bZ4X同等級,不適合太操勞
根據美國能源部(DOE)針對2021年北美地區所販售的汽油車款(包含Hybrid動力)與電動車款的續航里程相比較,至於續航力數據則是源自美國EPA國家環境保護局的測試數據,目前EPA續航里程測試成績,乃是最接近實際駕馭行駛里程的最佳測試規範,然而僅侷限於美國販售的車款與動力。
*電動車續航里程 平均值為377km 最大值為652km
*汽油車續航里程 平均值為648km 最大值為1231km
▲美國能源局針對汽油車與電動車續航里程所做的分析,單位是英里須要換算,但一眼就能看出差距
以平均值來看,電動車的續航力只有汽油車的58%,實際行駛里程短少271km,這是什麼概念?意思就是許多燃油車都能一桶油環島,但是電動車從台北出發,不插電開到高雄已經算是強者,為了保險起見,多數電動車最好是開到嘉義或台南就要充電。
對於假日出遊行程來說,一般電動車的續航力,真的不適合南北奔波、遊半個台灣就差不多,至於上山爬坡也是暗藏危機,環島則是要步步為營,限制頗多,有種綁手綁腳的彆扭感受!
此份調查報告,已經剔除最極端的車款,如Lucid Air Grand Touring的832km,相信平均值被拉低不少!電動車迷表示哭哭,畢竟Lucid Air乃是電車之光,亦是唯一能與燃油車款「比持久、有凍頭」的純電千里馬!
此外,駕馭燃油車款可以開到油燈亮了之後再加油,此時大約還有50~100km之續航力,撐到此刻才開始尋覓加油站都還來得及,而且只須要「上個廁所的時間」就可以繼續上路,方便又快速。
▲充電不夠快、電容量不夠大、價格不夠低、循環壽命不夠長、安全性不夠好,電池五大問題仍待解決
但是,駕馭電動車開到電力剩下10~15%不只是傷鋰電池,而且此刻還能開多遠通常是個不確定的數字,說不定20km之後直接停在路中央!相信多數人都不敢冒這個險。好吧,就算順利到達充電站,至少要花15~30分鐘充電才能上路,如果不幸只找到一般的充電樁而不是高速充電站的話…等一小時很正常!
基於此,美國消費者對於電動車EPA續航里程的期望值乃是800km,但目前也僅有Lucid Air Grand Touring辦得到,而且售價高達美金15.4萬,對多數人來說太遙遠了。至於台灣方面,個人覺得EPA續航里程達到500km的電動車比較OK,畢竟還要保留約20%的電力,確保電池與駕駛者都能長壽,經常挑戰10~15%剩餘電量,絕對會增加腦中風的風險!
基於此,目前台灣最值得考慮的電動車無疑就是Tesla Model 3與年底可能會出現的Model Y,退而求其次就是Kia EV6與Hyundai Ioniq 5遠程版。當然賓士EQS很棒、BMW iX很帥,Model S、Model X也都很出色,但是價格不好商量。
以下列舉2022年EPA電動車續航力測試數據排名
- Lucid Air Dream Edition R(19吋鋁圈版本):832km
(此先發限量版已完售,目前只能買到續航力次之的Lucid Air Grand Touring,續航里程826km,輪胎與鋁圈會影響續航力表現)
- Tesla Model S Long-Range:684km
- Rivian R1T 四馬達AWD:502km(可升級電池容量,續航里程可達640km)
- Tesla Model 3 Long Range AWD:573km
- Mercedes-Benz EQS 450+:560km
- Tesla Model X AWD:557km
- Tesla Model Y Long Range AWD:528km
- 電動悍馬GMC Hummer EV Edition 1:526km
- BMW iX xDrive 50(20吋鋁圈版本):518km
- Ford F-150 Lightning Extended Range:512km
- Rivian R1S四馬達AWD Large pack:506km
- Ford Mustang Mach-E California Route 1:502km
- Cadillac Lyriq RWD:499km
- Kia EV6 Wind RWD Long-Range:496km
- Hyundai Ioniq 5 RWD Long-Range:485km
- BMW i4 eDrive40(18吋鋁圈):482km
- Volkswagen ID.4 Pro:448km
- Polestar 2 Single Motor:432km
- Chevrolet Bolt EV:414km
- Hyundai Kona Electric:413km
- Toyota bZ4X XLE單馬達前驅:403km
- Chevrolet Bolt EUV:395km
- Audi Q4 E-Tron Quattro(包含Sportback版本):386km
- Kia Niro EV:382km
- Audi E-Tron GT:381km
- Jaguar I-Pace:374km
- Porsche Taycan RWD:360km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Toyota bZ4X學著點!《Peugeot 408》內裝也是焦點、將品牌推至高點
-
連《ID.Buzz》都有份 《Volkswagen》打算為每一款ID電動車推出GTX性能車型
-
攝影鏡頭恐洩密|傳中國20大期間 禁止《Tesla》進北戴河長達兩個月
-
會來台灣嗎?|《Mercedes-AMG GLE Edition 55》共六車型 歡慶55週年
-
《M4 CSL》跟《M3 Touring》只是前菜 《BMW》證實今年還會推出一款更特別的M Car
-
全時四驅 千匹馬力|《Porsche 718 Cayman GT4 ePerformance》純電賽車 預計2024年亞太區巡迴
-
2000hp、零百2秒內、極速320km/h《Ford SuperVan》純電廂型貨車變超跑、一車多用不量產太可惜
-
Porsche休旅車誕生20周年《Cayenne》的故事(上)
-
才剛小改款就計畫於2025年停產!《Ford Focus》不敵CUV、可轉型電動車嗎?
-
續航力破1000km《CATL中國寧德時代》CTP 3.0麒麟電池2023年上市、七重點分析
-
不掩了|小改款《Ford Kuga》車頭多了一條亮亮會發光的東西
-
家用壁掛充電座、太陽能充電站反成為《電動車》普及之關鍵!
-
正準備進軍德國|中國《蔚來》被《Audi》告侵權 因車名ES與S太相似
-
嫌貴別買!閒聊《Honda HR-V 1.5》好車不會寂寞
-
沒引進很可惜?《Focus Active Wagon》越野跑旅的遺珠之憾
-
很帥但進不來?大改款《Ford Mondeo》0-100km/h 6.5秒、電動車內裝!
-
三缸改四缸!中國《Focus 1.5T》零百衝刺僅7.9秒、有全景天窗、台灣跟進嗎?(下)
-
鴻海《Model C》量產版今年10月登場|期許自己是首家不缺料的汽車代工廠 年產量上看75萬輛
-
《BMW》旗下入門純電休旅《iX1》首度登場 首波發表雙馬達四驅車型、輸出上看313匹
-
嬰童精品《Nuna NEXT system》驚艷2022德國iF設計獎聖殿 汽座新品系列入手2座產品設計大獎
-
大改款《Honda Stepwgn》日本開賣售價不用70萬 還可以裝無限改裝套件帥一波
-
臺南市美術館預告將舉辦《亞洲的地獄與幽魂》特展 網友敲碗:拜託加開午夜場!
-
不到40萬就有一台!Nissan再推電動小車《Sakura》 最大續航力180km 今夏日本登場
-
日系房車不死|《Honda Accord》預計2023年大改款 外觀全面翻新 那動力呢?
-
傳《Toyota》貼牌《比亞迪》推出純電房車bZ SDN|續航上看1,000公里 軸距料比Camry還大
-
福特史上最悲情「國慘車」Escort現在變這麼帥!溫故知新、看看就好、千萬別敲碗
-
你我都不熟悉的《Honda HR-V》黑歷史!還有三門、五門不同版本
-
新世代《Honda HR-V Prestige尊榮版》試駕報導|活像是輛跑旅車 主動安全與節能升級有感
所以說,充電(或換電)技術有突破前,氫燃料電車依舊是好選項。
尤其不用製造結構複雜的電池,更是大利多。就看能不能實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