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續航力排名(一)《NEDC》《WLTP》《EPA》測試規範何者最準?
如果是單純的燃油車款,消費者只須要比較出不同車款間的油耗排名就好,心中有個底、購車時容易比較,不會認真計較1~2km/L的油耗差異。畢竟是實驗室內的測試數據,只要做到公平、看得出差異即可,內行人不會把能源局油耗成績和實際油耗數據混為一談。但電動車就不一樣!因為續航力高低,嚴重關係到開車過程會不會出現里程焦慮,對電動車消費者來說,續航里程測試數據絕對是越準確越好!以下介紹三種常見的測試規範。
一 NEDC歐洲駕駛週期測試規範(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共有四種市區路況、一種郊區路況測試,於實驗室內進行約20分鐘的阻尼滾筒測試,前方以風扇模擬各種行車速度,全程關閉空調與音響、大燈、雨刷、加熱椅…等電氣設備。
不用說,這樣的測試標準顯然較為鬆散,因此NEDC所測出的能耗或續航里程數字都偏高,實際上當然是跑不出這樣的水準,除非順風+下坡長距離滑行才有機會!基本上,NEDC數據大約要打個7折或75折才有參考價值。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麼簡單的測試規範為何還要存在」?首先NEDC所須要的設備相對簡單與便宜,推廣與普及相對容易;再來NEDC操作簡單、測試迅速、效率更高,不須要繁雜的參數設定,出錯機率、人為誤差、數據落差相對低。NEDC擬真度雖然偏低,與實際駕馭狀況脫節,但仍具有「公平性」在世界各地測試的結果相對一致,不容易出現高落差問題,因此還是有存在價值。
二 WLTP世界輕型乘用車測試規程(World Light Vehicle Test Procedure):包含WLTC路況週期測試數據,以及WLTP加入各種參數換算後的成績,最終可能會有一種或二種數據。
其中WLTC路況週期測試分為低速、中速、高速、超高速四部分,測試時間較長,並具備更多元與落差更大的加、減速度狀態,而且測試過程之速度更高、油門停頓時間更短,此外WLTC還會將車輛的滾動阻力、檔位、載重都融入測試過程當中,具貼近真實行車狀態。至於WLTP則加入重量、空氣力學、馬達功率耗損等參數加以換算,整體來說嚴格程度與擬真效果比NEDC高出許多,因此WLTP或WLTC數據更接近實際續航里程。
然而WLTP只能說是「更接近」實際用車狀態但仍無法高度切合,畢竟WLTP還是考量到世界各地測試結果之一致性,依然屬於實驗室測試狀態,而且不能搞得太複雜、太難控制,否則容易出現偏高的誤差。因為並沒有那麼切合實際道路駕駛環境,所以WLTP或WLTC之數據還是要打個8折或85折,才會比較接近實際的續航里程。
▲EPA測試規範堪稱是電動車續航力之照妖鏡!
三 EPA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代表現階段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的燃油消耗、電能消耗、續航里程之測試規範,沒錯,這是美國專屬的測試標準,並沒有也不打算推展到其它國家,所以EPA測試過程可以設定為高擬真、有夠機車之狀態!
相較於其它測試標準,EPA測試過程就是複雜與嚴苛,更接近實際道路駕馭狀態,比如說測試時間長、里程長、速度高、減速比更大,而且考慮環境溫度對能源消耗的影響,所以測試結果絕對更接近實際道路行駛狀態。
如果是電動車,充滿電後還要放置一天才進行測試,當能耗測試完畢後,還會接著測試充電時間。因為測試條件相對嚴苛許多,所以EPA測試成績往往會讓人「驚呼連連」,那就是:哇~這款電動車的續航力怎麼爛成這樣?!
目前最接近實際道路駕馭續航里程的測試標準,真的是非EPA莫屬,無疑是見光死。如果您自認所處的道路環境、天候狀態、塞車問題奇差無比,再加上輪胎品質堪慮…那就打個9折或95折吧!
但如此一來,您將發現目前多數電動車都難以對應長途旅行所需,台北開到高雄足以引爆里程焦慮,但這對燃油車來說根本小菜一疊(除非您忘記加油)。因此現階段您會想買電動車嗎?除非是單純市區代步與通勤,否則真的要很有愛!不如再觀望一陣子吧。
以下是北美販售之電動車的美國EPA續航里程測試成績與排名:
- Lucid Air Dream Edition R(19吋鋁圈版本):832km
(此先發限量版已完售,目前只能買到續航力次之的Lucid Air Grand Touring,續航里程826km,輪胎與鋁圈會影響續航力表現)
- Tesla Model S Long-Range:684km
- Rivian R1T 四馬達AWD:502km(可升級電池容量,續航里程可達640km)
- Tesla Model 3 Long Range AWD:573km
- Mercedes-Benz EQS 450+:560km
- Tesla Model X AWD:557km
- Tesla Model Y Long Range AWD:528km
- 電動悍馬GMC Hummer EV Edition 1:526km
- BMW iX xDrive 50(20吋鋁圈版本):518km
- Ford F-150 Lightning Extended Range:512km
- Rivian R1S四馬達AWD Large pack:506km
- Ford Mustang Mach-E California Route 1:502km
- Kia EV6 Wind RWD Long-Range:496km
- Hyundai Ioniq 5 RWD Long-Range:485km
- BMW i4 eDrive40(18吋鋁圈):482km
- Volkswagen ID.4 Pro:448km
- Polestar 2 Single Motor:432km
- Chevrolet Bolt EV:414km
- Hyundai Kona Electric:413km
- Toyota bZ4X XLE單馬達前驅:403km
- Chevrolet Bolt EUV:395km
- Audi Q4 E-Tron Quattro(包含Sportback版本):386km
- Kia Niro EV:382km
- Audi E-Tron GT:381km
- Jaguar I-Pace:374km
同場加映. Porsche Taycan RWD:360km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全新世代911 GT3 R 隆重登場
-
MG全台首間品牌體驗Bar 「MAGIC ZONE」快閃登場 8/12起邀您搶先領略HS雙動力車款動人風采
-
直上275匹馬力! 大改款《Subaru Levorg》傳出將直接引進2.4T車型 最快10月有消息
-
荷包又要縮水? 下半年新車售價紛紛喊漲 漲幅最高超過10萬元
-
上古神駒 降臨北市信義區|《Lexus LFA》實車直擊 後繼車款最快2025年問世 有望搭載V8引擎
-
最多頭家認證的三噸半商用車霸主 PORTER Pro單月銷售創新高 氣勢如虹
-
賓士全新純電車款 EQA、EQB、EQE 與頂級露營車 Marco Polo 正式接單
-
叫我第一名|《Volkswagen Beetle》寫下什麼金氏世界紀錄? 電動車又能拖多重?
-
Maserati Grecale GT Launch Edition風格乍現 上市首發限量150席、預計2023農曆年前交付
-
今年七夕情人節沒放閃! 《M-Benz》賓士再玩情人梗 暗指與「美玲」分手
-
2022年7月《豪華進口車》銷售排行:《Lexus》不受日本減產影響成雙冠王 《Mercedes-Benz》緊追在後 召回會影響購買意願嗎?
-
螺栓還沒鎖緊?!|日媒驚爆《Toyota Crown》疑似犯了與《Toyota bZ4X》相同錯誤而延後上市 官方對此尚未回應
-
《Volvo XC40》歐洲棄三缸引擎 換四缸輕油電|台灣有機會跟進 前驅電動車XC40 Recharge P6 189萬元接單中
-
2022年7月《國產車款》銷售排行:神車Corolla Cross再度發威、HR-V賣得比CR-V還好你相信嗎?
-
和賓士Maybach拼了!你聽過Audi Horch這個豪華子品牌嗎?
-
大改款《Nissan X-Trail》在日本熱銷在中國卻踢到鐵板 究竟是什麼原因?
-
不是說好純後驅? 新世代《BMW M2》可能會打破慣例首度提供四驅車型
-
整車搶先看|大改款《Toyota Sienta》車系編成曝光 日本售價約台幣42.7萬元起
-
售價百萬內的國產休旅《HS》登場!《MG》正式進軍台灣 再推《HS PHEV》國產唯一插電式油電選擇
-
如何提升新車研發與生產效率(一)高度模組化、但是維修費可能更高
-
新增渦輪&油電|大改款《Toyota Vios》動力編成史上最豐富 下個月發表
-
台幣109萬起!純電旅行車《MG5 EV》小改款歐洲開賣|離百萬電動車越來越近
-
首見跨界車型|《Ford Kuga Active》無偽裝趴趴造 預計第三季海外發表 六和考慮跟進嗎?
-
台灣有機會導入?《MG》即將發表旗艦四門轎跑《MG7》 目標打進豪華車市場
-
為何一線車廠的車體結構可以做得很紮實?二線車廠為何模仿不來?
-
開車玩新竹/《夏日沁涼景點大特蒐》爬小山、看古蹟、逛市集,每週還有免費藝文演出
-
《英國交通法規》重大變更!多數駕駛不知道要優先禮讓行人?也不知道高速公路限速多少?
-
電動車選擇太多!《Kia EV6》表現驚人、《BMW iX》大獲好評 《Tesla》冠軍地位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