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手上路|《Volkswagen T-Roc》雙車型試駕(二):這台小休旅怎麼這麼好開?
上回,我們提到了T-Roc 280 TSI Style Design與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的外觀差異,這次我們走進車內把這部車看得更仔細,也要坐進車裡把這部車開得更透徹。在往下滑以前可以回顧一下:
【相關報導】
T-Roc 280 TSI Style Design與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標配10.25吋全邏輯數位化儀表,可以依照駕駛需求切換行車數據的顯示方式,相當清晰、易懂,中控多媒體觸控螢幕更擺脫儀表獨立,尺寸提升至9.2吋並採用最新MIB 3系統(具備原廠中文導航系統),支援無線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以及無線充電功能,螢幕下方是Air Care Climatronic觸控式雙區電子恆溫空調,整體使用起來並不會有不適應或是需要什麼卻找不到的情況,非常簡單易懂。
而280 TSI Style Design與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的差異僅為前者搭載三幅式真皮多功能方向盤搭配一般按鈕,而後者使用運動化真皮多功能方向盤(觸控式);以及座椅部分280 TSI使用Vienna運動型真皮座椅,而330 TSI則是Nappa Carbon碳纖維紋運動型真皮座椅,且新增駕駛座12向電動調整附記憶功能,整體來說包覆性極佳。
後座表現中規中矩,頭部空間相當充裕、膝部空間以我163公分乘坐來說約2.5個拳頭大小,並沒有特別寬敞或是擁擠的感受;行李廂在標準容積下擁有445公升的空間/全打平狀態為1290公升,底板下方更額外增加其餘收納空間。此外,T-Roc 具備副駕駛向前傾倒的功能,可以讓車主擺放更長的物品,在使用上更彈性,且新增Easy Open/Close電動尾門(感應式自動開啟/延遲關閉),增加整體的貼心及便利。
比起上一代,這次全新改款的Volkswagen T-Roc在Level 2安全輔助系統方面更新增智慧車陣穿梭Travel Assist、主動式車道修正輔助、緊急待援輔助以及主動乘員防護(前方、後方),並且一鍵就能啟動Level 2半自動駕駛功能,在高速公路實際使用也感覺相當順暢。
動力部分,280 TSI 搭載1.5 EA211 Evo 四缸渦輪引擎,最大輸出為150hp/25.5kgm,搭配七速DSG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同時具備 ACT主動式汽缸休止管理系統,具有平均油耗17.3km/L的表現;330 TSI 搭載EA888直列四汽缸汽油渦輪增壓引擎,同樣搭配七速DSG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最大輸出為190hp/32.6kgm,靜止加速至100km僅需6.8秒,且具備4 Motion主動式智慧型四輪驅動系統,可透過旋鈕切換行車模式,共有節能、一般、運動、個人化、越野及下雪等選擇。
這次的試駕行程是從宜蘭出發往花蓮太魯閣,去程時駕駛280 TSI Style Design、回程則開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後者受惠於降低10mm的 R-Line Performance 運動化懸吊系統以及Progressive Steering動態齒比轉向系統,不論是加速或是過彎的時候都沒有遲疑感,比起前者更顯得有力、穩定,也更具有樂趣和熱血感;如果使用4 Motion系統,也可以選擇運動模式,更能感受到油門還沒踩滿,不過已經可以輕易上坡或超車。
相較於330 TSI R-Line Performance,280 TSI Style Design的表現就顯得比較乏味,在前往太魯閣的路途中可以感受加速沒那麼直接、上坡力道沒那麼強大,不過其實剛行駛的時候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剛好隔天又開著330 TSI回程,在比較下才能明顯感受到差異,若僅是在一般道路中駕駛,其實也已經相當夠用。
「謝謝福斯讓我感受了T-Roc好看好開好喜歡。」經過這兩天一夜的相處,我到最後依然選不出假設我要入手的話,「紳士雲灰」和「金屬莫蘭迪綠」我到底要選哪一台,更能展現出T-Roc的百看不厭。以女生來說,有時候會選擇開休旅車因為視野更好,但又不想選擇太大像是Tiguan的車款,畢竟對於某些人來說也許依然是一種壓力,而T-Roc的大小完全剛剛好,只有一個人開的時候相當輕鬆自在、絲毫沒有負擔;如果要和一群親朋好友一起出門,乘坐空間也非常充裕,加上更進化的Level 2半自動安全輔助系統,只要一鍵按下就能啟動,給你滿滿的安全感。
而且坦白說,對於不少女生來講,引擎規格和性能數據根本就不重要,只要一台長得好看、不會讓人不敢開、很好停的車子就是女生心中的最佳選擇,不論是要去高山上露營、都市裡逛街、田野間旅行或是到海邊嬉戲,T-Roc都能陪著你到天涯海角、參與所有遊山玩水。
【相關報導】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靜態篇|旗艦純電休旅《BMW iX》沒有米漿味? 試駕後:是時候放下對引擎的堅持
-
《Volkswagen Golf Variant R》試駕報導|320匹配四驅 宜家宜駕的性能旅行車
-
純電神車《Toyota bZ4X》北中來回375公里夠不夠用?續航力與充電實測記錄
-
芯手上路|誰說小車只能很簡單?《Skoda Fabia》不只史上最大台,還充滿大安全、大升級
-
為何要買《Infiniti QX55》?光一個「帥」字足矣!
-
《Mazda3 e-Skyactiv X Edition》非性能掛帥 汽油壓燃引擎究竟賣點何在?
-
動態篇|旗艦純電休旅《BMW iX》沒有米漿味? 試駕後:是時候放下對引擎的堅持
-
《Hyundai Staria CEO-B》試駕報導|家用很可以!什麼都很大 唯獨行駛噪音小
-
關於《Toyota bZ4X》可能讓你很意外的Point|先從外觀內裝空間說起
-
關於《Toyota bZ4X》可能讓你很意外的Point|有些事開過才知道
-
家用壁掛充電座、太陽能充電站反成為《電動車》普及之關鍵!
-
福特六和將導入小改款《Focus Wagon》!之後又會導入什麼新車款?
-
大改款《Honda Stepwgn》日本開賣售價不用70萬 還可以裝無限改裝套件帥一波
-
三缸改四缸!中國《Focus 1.5T》零百衝刺僅7.9秒、有全景天窗、台灣跟進嗎?(下)
-
正準備進軍德國|中國《蔚來》被《Audi》告侵權 因車名ES與S太相似
-
日系房車不死|《Honda Accord》預計2023年大改款 外觀全面翻新 那動力呢?
-
鴻海《Model C》量產版今年10月登場|期許自己是首家不缺料的汽車代工廠 年產量上看75萬輛
-
六個推薦2022年大改款《Honda HR-V 1.5》的理由(一)
-
最多七個月都不用充電!全新電動汽車《Lightyear 0》限量946台 今年Q4歐洲上市
-
很帥但進不來?大改款《Ford Mondeo》0-100km/h 6.5秒、電動車內裝!
-
嬰童精品《Nuna NEXT system》驚艷2022德國iF設計獎聖殿 汽座新品系列入手2座產品設計大獎
-
嫌貴別買!閒聊《Honda HR-V 1.5》好車不會寂寞
-
不掩了|小改款《Ford Kuga》車頭多了一條亮亮會發光的東西
-
2022年5月《豪華進口車》銷售排行:《Porsche》逆風成長85%|雙B Lexus都衰退
-
不到40萬就有一台!Nissan再推電動小車《Sakura》 最大續航力180km 今夏日本登場
-
福特史上最悲情「國慘車」Escort現在變這麼帥!溫故知新、看看就好、千萬別敲碗
-
不到一週預接單破800台!大改款進口休旅《Kia Sportage》114.9萬元起 3車型正式上市
-
《BMW》旗下入門純電休旅《iX1》首度登場 首波發表雙馬達四驅車型、輸出上看313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