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難普及不只價格與續航力問題,還有另一道高牆!台灣何處最適合發展電動車?

8999人看過

如題,相信許多人都會認為是電動車的續航力短、充電時間長、電池維護成本高、中古行情差、充電樁不夠普及等因素,但是根據電動車普及速度最快的歐洲地區之研究結果,當地駕駛每日平均行駛里程僅30~60km,多數人都沒有經常性的500km以上高續航力需求,加上快速充電可能會降低電池壽命的顧慮,多數電動車駕駛都偏向使用低功率充電系統,並習慣在不使用車輛的夜間進行充電,充電時間長短也似乎沒有那麼重要。因此,歐洲許多燃油車使用者堅持不換電動車的理由,乃是無法裝設家用充電座,能源補充不方便。

【相關報導】《電動車》外掛行動電源隨時隨地充?GoHub二年回本易普及、充電樁N年回本太難搞!

▲BMW剛發表的全新i7純電動車,電池模組與馬達佔用的體積越來越小,科技也越來越先進,但電動車普及的關鍵似乎不在車輛本身,而是多數車主無法在家充電,在外充電顯得不變。

以交通建設與居住品質算是歐洲前段班的英國為例,超過40%的車主沒有固定車位,愛車必須在大街上找車位停放,如果是都會區的情況更嚴重,大城市中的車主高達65%沒有固定車位。

都會區其它35%的車主雖然有自己的停車位,但是又有約1/3的車主乃是租用車位,很難說服房東裝設家用壁掛式充電座。至於其它擁有私人車位的車主,又有半數住在舊公寓或舊大樓,不一定能裝設充電設備。

換句話說,在英國都會區的車主當中,大約只有10~15%的比例,能夠擁有私人的家用充電設備,此問題顯然嚴重。事實上英國約半數的電動車駕駛,很少在住家以外的地方充電,因為想要找到一個沒有被其它車輛佔領的電動車專用停車格並不容易,不只是電動車會使用公共充電樁,PHEV也會來搶,但終究還是電動車吃虧,因為PHEV真的沒電可以加汽油,但電動車不行。

所以電動車駕駛最保險的用車方式,當然是在家裡把愛車的電能充飽再上路,在外頭搶充公有電設備通常只會氣死自己!因此政府如果沒有拿出一個有效的對應辦法,英、法、德等都會區較為發達的國家,電動車普及率達到40%就會出現瓶頸,即便新車價格合宜、甚至比燃油車款更低也很難突破。

▲電動車適合都會區短程行駛,偏偏都會區多數車主都無法擁有私人家用充電系統,導致電動車難以普及,就算大幅提昇公有充電樁密度,除非達到密集、便利的程度才會有實質效益,然而初期投資成本過高,成本回收時間太長,政府和民間都在觀望,不願意大量投資。

大量建設路邊充電樁可以扭轉此一局勢,但市區密度必須達到路邊每4~6個停車格,就擁有一只充電樁,方能照顧佔比達50%以上的電動車需求。然而目前似乎沒有一個國家能符合這樣的條件,充電設備比較先進的挪威或是荷蘭,似乎只能保證每500公尺具備一只充電樁,對於急著充電的車主來說,其實還是要賭運氣!

從大環境來看,包含市區與郊區,歐洲英、德、法等大國,約59%的車主表示無法在家中充電,選擇電動車會對他們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擾,約38%的車主完全不考慮更換電動車,因此無法裝設住家私人充電設備的問題,將深深影響未來電動車的發展。

因此許多國家與廠商都有針對此一問題,推出相對應的解決策略,如Hyundai集團主張大量建設800V超高功率快速充電站,讓充電跟加油一樣便利,中國二大電動車陣營主張電池交換系統,英國企業主張可攜式移動充電系統,三者各有各的優缺點,但是在台灣都行不通,因為現階段台灣綠能發電比例極低,而且燃煤發電比例偏高,使用電動車未必環保,此外也沒有這麼多額外的電能可供大量的電動車使用。

▲韓國主張800V超高功率大型充電站,中國主張電池交換系統,英國主張公有充電樁與移動式充電箱雙管齊下。

論及在私人車位裝設家用充電系統這件事,台灣顯然也非常嚴重。以台北市為例,擁有私人車位的車主僅約24%,約26.8%為租用車位,約49%都是停路邊。至於擁有私人停車位的24%當中,能夠裝設私人充電設備者不到20%,箇中問題很多,包括管委會反對、牽線距離過長費用驚人、電力難以負荷…。總之,台灣大都會區能夠擁有私人電動車家用充電系統的車主比例可能只有5~10%,情況和韓國差不多,遠低於歐洲的41%,這絕對是電動車發展上的一大阻礙。

以全台灣來說,擁有車輛的家庭比例約為60.8%,擁有私人車位的比例約51.5%,比例最高的新竹達73.8%,其次為屏東的73.5,這二個地區最適合發展電動車。

▲新竹因私人車位擁有比例高,加上新大樓多,架設私人充電設備相對容易,利於推展電動車。圖為賓士最新的電動休旅車EQS SUV

加入粉絲團 加入好友 追蹤IG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複製連結
引用發文

請將圖片拖曳至框線內

共0則回應
回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