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車給你10氣囊還不夠!未來就連車外也有《安全氣囊》!
圖片來源:Toyota
目前大多數人對於安全氣囊的認知,基本上就是安裝在車艙內部,當車輛發生撞擊時,能夠有效的保護車內乘員,避免車內乘員撞擊車身結構造成傷害;部過,大家有想過把氣囊裝在車外嗎?未來,你的愛車可能不只車內有氣囊,就連車外也有可能配備氣囊。
圖片來源:Volvo
其實車外氣囊的目的並非在於保護車體,而是讓車身變得更柔軟能夠吸收衝擊,降低車室碰撞力道,而談到車外氣囊就不能不提Volvo V40,上市之初曾推出位於車頭的車外行人安全氣囊,一旦撞到行人,氣囊就會彈出墊在A柱及前擋風玻璃上方,降低行人跟車體的衝擊,同時也會將引擎蓋後方稍微掀起,減緩衝擊力道。
圖片來源:Volvo
其實目前已有汽車零件供應商ZF TRW開始研發車用外部氣囊,他們將氣囊安裝在後車門處,而氣囊充氣後體積將達到200公升,幾乎是一般車內側氣簾的兩倍大,同時也需要兩組充氣裝置,而這款車外氣囊也被設定在即將發生碰撞時才會啟動,因此內部同樣需要配備碰撞預警感應系統。
圖片來源:ZF TRW
而經過ZF TRW的多次撞擊測試,ZF TRW研發負責任Steve Peterson表示,車外氣囊能夠降低30%左右的側撞衝擊力道,而他們也認為車外安全氣囊對於體積小重量輕的中小型車款而言相當重要,特別是碰上SUV或是Pickup皮卡等大型車碰撞時,車外氣囊能夠有效吸收衝擊,避免小車當場被撞翻。
圖片來源:Toyota
不過,要把氣囊安裝在車外仍有許多難題需要克服,除了基本上必須要能抵抗雨水、冰雪、酸鹼、灰塵以及日曬高溫摧殘之外,由於氣囊本身設定必須要在撞擊之前運作,所以內部碰撞預警系統的精準度及穩定性就相當重要,總不能有車突然靠近就彈出氣囊,因此相信未來仍有很長一段的研發之路要走。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2024北京車展|中國電動車 奇瑞 Omoda E5 海外熱銷 預計H2在台上市
-
戴資穎生涯壓軸戰!用AI親臨現場為小戴加油,快來跟小戴合照!
-
Volvo EX30 台灣市場上市預告|頂規 Ultra 版本接單價 179 萬
-
《BMW》電動車賣到併軌|在台季度銷售成長1倍多 全球季度銷售成長逾4成
-
自排《Toyota GR Corolla》登場|台灣有望導入?
-
《Subaru Crosstrek》下殺96.8萬起 電動車Solterra降40萬
-
Vios最畏懼的對手|美國Nissan將最便宜人氣轎車更新年式 安全科技配好配滿
-
《跑跑卡丁車:飄移》原創主題「考茲」迎接第二次更新 聯名推出韓泰輪胎「Hankook禮包」道具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Lexus ES大改有望今年登場|紡錘式水箱護罩可能不見
-
危機就是轉機 日產看準美國關稅挑戰
-
軒尼詩首度攜手LOEWE,跨界共譜奢華新章! LOEWE以大膽創新的視角,為軒尼詩百樂廷注入獨特美學~
-
《Subaru STi》手排與水平對臥引擎都不在了 可能轉型電動車 高層:STi精神永在!
-
Mazda MX-5 和 Ford Mustang是最吸引人的敞篷車款選擇
-
《Luxgen n7》指定車款可升級「電池保固8年75萬公里」 官方稱:每年開銷比油電車省10萬
-
亞洲殿堂級路跑賽事!2025 Garmin Run 亞洲系列賽臺北站即日起報名
-
純電Camry?傳Toyota與比亞迪再次合作 即將發表bZ7純電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