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進2出、每汽缸5汽門是《Audi》的專利?其實是《Mitsubishi》率先使用!消失的汽車科技
Audi一直到2000年之後都還在使用1.8升20V直四引擎,有別於一般的16V直四引擎,也就是所謂的每汽缸5汽門的特殊科技,講白話為3個進氣汽門、2個排氣汽門,優點是進氣效率較佳,多數人都認為是性能的象徵,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沒有你以為的厲害!所以早已被淘汰…
Audi、Ferrari以及Yamaha都曾使用每汽缸5汽門設計,看起來或聽起來就很威!不過此科技之先驅都不是上述車廠,乃是Mitsubishi於1989年率先應用於市售車上,可惜此一創舉並沒有受到太多的注目與紀念,因為搭載此一新科技的車款為第六代Minica,相信多數人都沒有聽過,因為它是一輛日本市場專屬的K-Car微型車,車身長度僅有3.2~3.3米,車身重量僅580~720kg,動力系統為3G8系列,直列三缸引擎排氣量僅有0.55~0.66升,最大馬力為64hp。
無庸置疑,Mitsubishi將5汽門科技應用在K-Car身上,無疑就是要創造「小確幸」,造福金字塔最底端的窮駕駛。因為5汽門科技的優勢,就是踩下油門瞬間加速反應特別輕盈,對於動力相對薄弱的T-Car微型車駕駛來說,此設計真的就是小確幸!
▲Mitsubishi第六代Minica(1989)
▲早些時候的Mitsubishi Minica為意氣風發之作,可惜第五代之後漸漸式微
可惜的是5汽門科技並沒有讓Mitsubishi大紅大紫,因為當年消費者選擇T-Car的關鍵乃是空間而非動力,更何況5汽門科技存在三大隱憂:其一是結構更複雜、成本更高、維護更不容易。其二是最大馬力和傳統4汽門設計比起來,其實沒有太大的優勢。其三是複雜結構帶來更大的慣性與摩擦阻力,不利於油耗表現,並拖累高轉速效能。
正因為上述三大疑慮,尤其是第二點「最大馬力其實沒有比較出色」!就這樣多數車廠都不願跟進,包括當年強調性能至上的Honda,於是5汽門科技漸漸淡出江湖成為傳說…
但有趣的是1980至1990年代初期乃是日系車意氣風發的盛世,實際表現是一回事、但是聽起來很厲害消費者就會買單!所以還是有人願意跟上5汽門高科技腳步,那就是Toyota,應用在自家4A-GE引擎。您或許不知道4A-GE引擎有什麼了不起,但是提到《頭文字D》中的《AE86》就是使用4A-GE系列引擎,這下您應該醒了吧!不過AE86那個年代太早,之後的AE101與AE111才有幸享用此一科技。
沒錯,4A-GE正是Toyota用以對抗Honda B16系列之重要引擎,然而Honda終究略佔上風,4A-GE始終活在陰影之中,5汽門並沒有扭轉此一頹勢,誠如前述,此科技對於最大馬力輸出、高轉速表現並沒有太大的助益,Honda顯然很清楚這一點,所以沒有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至於Audi應用5汽門科技,主要是為了「渦輪增壓」而非「自然進氣高轉速架構」,因此Audi的1.8T 20V引擎確實紅了一段時間,但是散熱問題讓此顆引擎在台灣很難發揮,加上改裝與維護成本並不低,因此當「缸內直噴+渦輪增壓」技術純熟之後,誰還在跟你5汽門?過時啦!
▲每汽缸5汽門之引擎科技並沒有被特別討論,主因是從早期的每汽缸6汽門設計演化而來,不算稀奇,實際表現也沒有特別出色、無法取代的特質。
▲1999年Audi S3與當時正流行的1.8T 20V引擎
▲缸內直噴+渦輪增增科技,正式終結了VW集團1.8T 20V直四引擎!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新款Audi S7 Avant測試曝光|搭上保時捷的插電混動系統
-
台灣奧迪積極爭取中|新世代《Audi A4》改稱《Audi A5》|換上新底盤 新頭尾燈技術 48V輕油電
-
新世代《Audi RS4 Avant》預計2025年發表|改名子 換外觀 唯一不變的是...V6引擎
-
台灣奧迪會導入吧?!《Audi Q6 e-tron》歐洲報價比《Porsche Macan EV》親民 且續航里程更大
-
廖老大「打龜號」原型車買不到了!奧迪Audi TT正式停產
-
Audi 都會巡迴展|近距離接觸旗艦電動車Audi Q8 Sportback e-tron 與 Audi Q4 Sportback e-tron
-
《Adui Q4 e-tron》在台車系編成曝光 最快上半年上市 充電站同步升級&拓點
-
《Audi》北桃園展示中心開幕 表弟DeMarcus Cousins站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