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殺手?老化安全氣囊會否潛藏危機?

圖片來源:各原廠
在汽車安全配備的發展上,安全氣囊或許是繼安全帶之後最重要的發明,透過氣囊減少車內成員直接撞擊車體結構的機會與力道,進而於撞擊時保護車內成員。不過,近來Takata高田所提供部分的瑕疵安全氣囊導致的大規模召回,卻燒出了安全氣囊的隱憂。這運用炸藥包瞬間充氣的安全配備,究竟是保護的利器?還是隱藏的殺人兇器?

圖片來源:各原廠
從2008年開始,Takata高田所製造的安全氣囊存在安全疑慮便不曾間斷,在2015年3月更因發使用Takata安全氣囊的日系車廠進行大規模召回,更換具有瑕疵的安全氣囊組件。根據當時的調查,Takata安全氣囊所存在的隱憂,在於可能於作動時因為充氣的異常,使得氣囊本體於氣壓急遽升高下爆裂,甚至讓周邊的金屬組件噴出,對於車內的成員造成傷害。根據DOT美國運輸部 (U.S.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的調查,自2008年至今,因為Takata高田安全氣囊的瑕疵,在全球已至少造成6人死亡、百餘人受傷的悲劇。

圖片來源:各原廠
雖然1970年代開始安全氣囊便已開始於市售車上出現,但真正開始普及,必須等到1980年代汽車安全配備競爭開始後,加上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於1984年在聯邦汽車安全標準中增加對於安全氣囊的要求,並在1995年強制新車標配前座雙安全氣囊後,這項與安全帶相輔相成的安全配備才正式被普及。目前,不僅只有雙前座安全氣囊,部分車款甚至搭配超過10具安全氣囊,為車內成員提供充足的安全防護。

圖片來源:各原廠
隨著Takata高田安全氣囊的瑕疵披露,對於安全氣囊的隱憂也開始浮現。尤其,安全氣囊所使用的技術基礎,還是引用自軍方所使用的錐形炸藥進行充氣。若是爆炸時的對於氣體膨脹速度的控制失效,安全氣囊不但無法提供保護,甚至可能會對車內人員造成進一步的傷害。

圖片來源:各原廠
同時,美國強制新車配置安全氣囊距今已屆20年,而就美國的調查,美國車輛的平均車齡為11年,換句話說,其所搭載的安全氣囊平均也有11年的歲月。這些隱藏在各車身部件之內的精密配備,在經過多年高溫曝曬、震動與濕度的侵擾之下,會否能夠正常運作,是現今浮現的問題。雖然,目前沒有任何證據指出,老化的安全氣囊有可能在撞擊事故中失效或異常,但能否進一步確保安全氣囊的正常運作,也是未來必須面對的課題。

圖片來源:各原廠
當然,安全氣囊隱憂的浮現,並非質疑安全氣囊存在的必要性,因為安全氣囊所提供的保護,要遠較其隱憂所造成的傷害更為巨大。只是,對於安全氣囊老化的檢驗,以及是否需要訂定安全氣囊使用年限,以確保高齡車輛所搭載的安全氣囊亦能運作正常,避免因為安全氣囊運作失效而帶來傷害,更能進一步維繫用路人的安全。

圖片來源:各原廠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中油》汽、柴油各吸收3.8元及2.8元 明(31)日起汽、柴油價格各調降0.2元及0.1元
-

全新世代 Toyota Yaris 傳將於 2026 登場,動感進化、油電科技再升級
-

Nissan X-Trail e-Power 降價搶佔油電 SUV 市場
-

終極 McLaren 收藏 即將釋出 有如風火輪組合包
-

Nissan 裕隆日產針對 Kicks e-POWER 發布召回通知,更新鋰電池控制器軟體防止動力中斷風險
-

和泰真的要導入?!《Toyota Urban Cruiser》貼牌Suzuki e Vitara 小車大空間 最大續航400公里
-

《Range Rover》黑白特仕車 630萬元起 升級逾52萬元配備 全台僅20輛
-

大改款Mercedes-AMG GT 63雙門跑車 1076萬元起 續用V8引擎 AMG史上最速量產跑車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重啟妳的假期好心情!vacanza × noii noii 聯名系列奇幻登場
-

邁向新願景|VOLVO PH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交付突破 100 萬輛,穩健邁向全電動化未來
-

「2026 Kia 啟發未來|全台巡迴講談」台北首場吸引百位車主,高雄場10/25登場
-

美規《Toyota RAV4》預告降價 12月上市 外傳台灣同步接單
-

不用搶了!Alfa Romeo Giulia 與 Stelvio 延後2年停產
-

電影追擊|【頭文字D】20週年4K修復版,10月23日重現大銀幕「AE86」金屬亮面海報,全台限量8,686張!
-

2026年式《Toyota Corolla Cross GR Sport》試駕報導|運動化點綴 舒適性提升超有感
-

2025東京車展|大改款《Nissan Elgrand》集品牌尖端技術大成 但沒有左駕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