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精緻升級 《機械增壓》黃袍加身~上篇
圖片來源:Audi
如果您的愛車要大幅度提升性能,除了前述的自然進氣與渦輪增壓等方式外,另一種較為少見的就屬於《機械增壓》了。又被稱為Supercharger的機械增壓,應該有許多車主比較少聽過,因為它通常皆被使用在高級名車上,像是Mercedes-Benz多款轎跑車中都有加裝機械增壓來提升動力表現。
▼機械增壓耐用度較高,且萬一故障也依舊可以繼續行駛!
其實機械增壓跟渦輪增壓在某種程度來說很相似(但是價格上差很多,想當年C.Jay就是花不下手去改機械增壓= =),最大的不同處則是在空氣驅動方式之差異。渦輪增壓是採用引擎排放的廢氣來運作,但是機械增壓卻是利用引擎曲軸的扭矩發揮效能,不過兩者的設計上頗為相近,皆是透過壓縮機將引擎導入更多的空氣,以便加大燃油供給量,如此才能發揮引擎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圖片來源:TRD
其實機械增壓比渦輪增壓更早出現在工業用途,初期的內燃機(汽機車的引擎皆屬內燃機的作動原理)使用增壓裝置都是機械增壓。一開始發明時便命名為Supercharger,但後來渦輪增壓的問世,渦輪增壓一度被稱為Turbo Supercharger,而機械增壓則被改為Mechanical Supercharger。不過經過了一段時日,兩者就被區分為Turbocharger(幾乎都被簡稱Turbo)與Supercharger。
▼許多新款跑車都配置雙增壓的強大動力…
圖片來源:Maserati
而機械增壓有分成好幾種,主要為離心式機械增壓器、雙螺旋式機械增壓器(又被稱羅茨式增壓器或羅茨風機)和魯式機械增壓(Roots)等等。不過與較為流行的渦輪增壓相比,機械增壓的好處為不會有所謂的遲滯現象(Turbo Leg),動力輸出的順暢性接近於自然進氣引擎,低轉速時的動力較為迅速。而且基本上不需要對排氣系統進行大幅度進化,僅需對進氣系統改良,改裝施工技術的難度也降低許多。
圖片來源:Audi
當然在某些程度來說,還是不如渦輪增壓來得有效率。像是機械增壓的動力輸出,在高轉速領域所發揮的性能較不如渦輪增壓;且魯式與雙螺旋式的機械增壓套件,會有較明顯的擾人噪音(雖然有些熱血車主,還蠻喜歡這種狂野噪音的!),但是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都有一個共同缺點,那就是會增加引擎的負擔,特別是對於改裝車(原廠增壓引擎較不易有此負擔)。對於改裝車,無論是哪增壓方式,都需要調校電腦的燃料供應量、調整油路等的提升,才能發揮應有的表現及耐用度。
看看美式增壓的狂熱改裝吧!!!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18年 4.8萬輛|《Nissan R35 GT-R》正式停產 後繼車款醞釀中
-
餐廳美食|西班牙SALUD 進駐,春大直美食體驗再進化 『私廚X客座』創新手法,打造酒窖概念2.0
-
Tesla回應關稅限時促銷|Model 3最多降10萬 Model X不降價 Model Y繼續德國進口
-
本田推出新計劃,讓第一代 NSX 能長久上路
-
《臺灣米其林指南 2025》完整名單揭曉 臺灣餐飲大放異彩 8家餐廳首獲一星肯定 3家晉升二星餐廳
-
回饋母校!《裕隆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捐贈1000萬元予文化大學設立助學基金
-
3C科技|MSI全新「PRO MP165 E6」便攜顯示器 輕薄好攜帶 行動工作超Easy
-
《台灣福斯汽車》總裁親測《ID.5 Pro S》一度電跑7.1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