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動》升級 安全無慮~上篇

圖片來源:www.brembo.com
煞車對於一輛車來說,算是相當重要的環節之一。俗話說得好,車要跑得快,也要煞得住,對於駕駛與乘客的自身安全,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 許多愛小胚一下的車主,常會覺得當車速過快時,原廠制動系統(煞車)會有種供不應求的感覺,加上原本配備的煞車設定偏軟,易造成高速時踩下煞車踏板,發生制動效果不佳的情況。尤其是在中低階層的車款特別明顯,因此這個部分也是常常被改裝入門的車主,列為初階改裝的必須項目之一。
▼不過優異的制動套件可是要價不斐唷~

圖片來源:www.brembo.com
既然要探討制動性的進化,C.Jay在此先簡單解說煞車系統的細項。這類套件主要分為卡鉗、碟盤(現在應該沒什麼車是配備鼓煞了吧= =!)、油管、煞車油、總泵與來令片(就是俗稱的煞車皮)等等,其使用的原理幾乎都是相同,差異性取決於材質及卡鉗內的活塞規格與多寡。通常中低階車款原廠搭載的煞車系統以單向推動為主,並分為前輪(單一輪)雙活塞單向、後輪(單一輪)單活塞單向。通常煞車活塞皆以雙數為主,市面上的雙活塞有分單向與雙向,而四活塞卡鉗(甚至六活塞、八活塞到十活塞之譜)以上的規格,統一都以對向作動方式來進行制動力。

圖片來自:www.brembo.com
而較為高檔的跑車與轎車才會另外配置多活塞對向卡鉗,來因應更龐大的動力輸出(目前C.Jay僅看過原廠配備八活塞對向卡鉗套件,在某高階車款品牌 的跑車上,光憑視覺上的霸氣值就足以把C.Jay震飛了)。

圖片來源:www.brembo.com
而煞車油管的功能,是將油壺內的煞車油,透過壓力擠壓傳達到卡鉗後,推動制動活塞咬合來令片。如果要進化其效能,主要需針對材質上的不同,進行升級的動作。以往的煞車油管皆以塑膠材質所製,在價格雖然便宜,可是經過長時間行駛(或者多次急煞)下來,易造成煞車油過熱而降低制動壓力值,不僅減少了最佳制動效果,亦會煞車明顯不足的困境。(C.Jay曾深受其害,幸好…現在還活著!…T︿T)
▼散熱性佳是碟盤的基本要件!!!

圖片來源:www.brembo.com
雖然後期在市面上販售的車輛,原廠都配備了金屬材質的油管,使得經過長途跋涉下來仍能保持優異的制動力,不過仍有一些改裝廠商會販售更高等級材質的金屬油管,可供車主選購。至於車主們要怎麼選擇,就依照每個人的需求,取決該不該提升油管的必要嚕!

煞車過熱就是這樣恐怖啊~~~~~!!! (=o=)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2025東京車展|《Subaru》為STI規劃雙動力 越野Wilderness準備進軍日本
-

寶嘉聯合評估中|小改款《Peugeot 308》獅爪造型再進化 純電跑更遠 油電更首省油
-

日本Honda推出Freed e:HEV 新年式版本|台灣仍在評估導入
-

《Mitsubishi XForce HEV》油電車 平均油耗24.4km/l 具備多種Off road模式 也可純電行駛
-

卡洛斯.戈恩再開砲:日產陷低潮、聯盟脆弱,與本田合併只是「絕望之舉」
-

大改款神A?《Toyota Corolla Concept》有充電口 呼應品牌多路徑減碳策略
-

Toyota GR 2.0L 渦輪引擎正在測試階段,下一代新核心性能車是?
-

日媒曝 Mitsubishi找鴻海合作電動車 2026年進軍澳洲市場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三陽機車》公開全新「PE3 增程式電動機車技術」開啟二輪運具新時代
-

親美輕歐|前執行長警告 Stellantis集團可能分裂
-

2025東京車展|大改款《Nissan Elgrand》集品牌尖端技術大成 但沒有左駕車
-

最快12月發表|《Lexus LFA》後繼車 可能改用V8引擎 賽道暖身中
-

意美《Subaru Outback》停售倒數 大改款導入機會不大 後繼車要靠Toyota
-

電影車追擊|正義聯盟Mercedes-Benz AMG Vision Gran Turismo
-

中華三菱 XFORCE 79.9萬元起接單 比頂規Toyota Yaris Cross貴4千塊
-

售價不變!《台灣馬自達》Mazda3與CX-30 全面升級10.25吋中控螢幕 新年式MX-5接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