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xus LBX》試駕報導|引擎與馬達完美搭配 造就無可取代的豪華行路質感

7468人看過

本次試駕車款為Lexus LBX Active+,建議售價133萬元起。

本次試駕車款為Lexus LBX Active+,建議售價133萬元起。

一直以來,我對豪華品牌的印象就是車格一定要大、縱置引擎後輪驅動。所以當Lexus LBX海外發表時,我抱持著觀望態度,認為小車在怎麼豪華也會被車格所局限;加上看了外媒賽道試駕體驗後,對其三缸引擎仍有些震動而感到可惜。因此,在實際體驗Lexus LBX之前,我並不太看好。然而,在真正體驗後真覺得我錯了!Lexus LBX短小車身與1.5升油電動力系統可說是絕配,其引擎運轉的細膩度,搭配扭力輸出高達18.8公斤米的電動馬達輔助下,車輛起步時動力幾乎是無延遲且線性的湧現,在市區開起來相當輕快,令我愛不釋手。至於外媒在賽道體驗上所出現的引擎震動...就把它遺留在賽道上吧!

雙車色塗裝,是Cool、Active、Active+等級車款的專屬配置。

雙車色塗裝,是Cool、Active、Active+等級車款的專屬配置。

Lexus LBX在台灣共提供5車型,採單一1.5升油電動力系統,前輪驅動設定。全車系的標準配備相當豐富,包含8氣囊、品牌最新且符合LV.2規範的LSS+ 3.0行車安全輔助系統、空氣清淨等。本次試駕車款為建議售價133萬元起的Active+,屬於較入門車款,配備上最大可惜之處個人覺得是少了電動尾門,這輛車手動尾門的阻尼較重,需要用點力才能關閉。其餘像是駕駛座手動調整、合成皮革方向盤、數位儀表尺碼較小(7吋)等等,少了這些豪華車理應要有的配備是有點可惜,當然這也反應在售價上,且我個人覺得上述這些配備並不會影響駕駛感受。會讓人有衝動買更高階車款的配備,除了電動尾門外,個人覺得座椅椅面材質也是一大誘因。Active+座椅採用QUOLE豪華皮革,質感離Cool等級以上車款使用的頂級真皮就差了那麼一點,且偏薄。

全車系標配遠近雙模式LED頭燈,除入門Active車款外,其餘皆具備AHS智慧型遠光燈自動遮蔽功能。對了,入門Active車款也沒有前霧燈。

全車系標配遠近雙模式LED頭燈,除入門Active車款外,其餘皆具備AHS智慧型遠光燈自動遮蔽功能。對了,入門Active車款也沒有前霧燈。

車頭紡錘水箱護罩與車身融為一體,這次品牌最新的設計語彙,目前只運用在RX、LM,以及本次試駕的LBX車系上。

車頭紡錘水箱護罩與車身融為一體,這次品牌最新的設計語彙,目前只運用在RX、LM,以及本次試駕的LBX車系上。

足下踩的是專屬的18吋雙色鋁圈,尺碼為225/55 R18。

足下踩的是專屬的18吋雙色鋁圈,尺碼為225/55 R18。

車側板間線條簡潔有力,營造出淡淡肌肉感。

車側板間線條簡潔有力,營造出淡淡肌肉感。

車側鍍鉻飾條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耀動人。車尾採用橫貫式尾燈。

車側鍍鉻飾條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耀動人。車尾採用橫貫式尾燈。

LBX全車系外觀上看起來就一個樣,其所使用的Unified Spindle立體紡錘造型設計語彙,目前只運用在現行款RX與LM車系,不論哪個等級的車款,看起來就像是迷你版的RX。更勝於RX的是,原廠為它提供黑色車頂的雙車色塗裝,試圖來獲得年輕朋友們的青睞。值得欣慰,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儘管歐盟已經宣布即將禁用鍍鉻飾條,LBX全車系不分車色,車頂線條還是使用鍍鉻飾條修飾,小小細節帶來大大豪華感。當然也與歐盟有所妥協,車頭與車尾都改成霧面銀色飾條。

在駕駛座上藉由車外後視鏡是欣賞後輪拱微暴龜的最佳角度

在駕駛座上藉由車外後視鏡是欣賞後輪拱微暴龜的最佳角度

相較之下,車頭氣壩與水箱護罩上方的霧面銀色飾板,在太陽底下就相對內斂。

相較之下,車頭氣壩與水箱護罩上方的霧面銀色飾板,在太陽底下就相對內斂。

車側的車門把手僅裝飾用,它不能拉!LBX全車系標配電子式車門把手,車門把手內部軟軟的那塊是開關,輕碰就能開啟車門,使用起來相當方便,雙手大包小包時也能輕鬆開啟車門。在後車門把手後方的後輪拱處,微微暴龜的設計,讓整輛車看起來更有力量感。車外可能看不太出來,在駕駛座看向車外後視鏡會相當明顯,看了心情好。

小車配18吋鋁圈,更顯動感。

小車配18吋鋁圈,更顯動感。

Lexus LBX車身高度不到160公分,這樣的設定,讓他在各大地下室停車場無往不利;車外等朋友時,車頂是最好放置飲料雜物的地方,因為車高夠矮東西好拿好放。但這並不影響我進入車內的,車身離地高度220mm,加上車門開口夠大,車高180公分的我進入車內相當輕鬆。座椅的臀點偏低,坐姿連帶偏低,加上車身高度本來就不高,因此駕駛視野相當開闊,但可惜Active+的駕駛座沒有電動調整,手動調整座椅高度會比較費勁。

中控螢幕、中控台,以及中央鞍座扶手上按鍵,在駕駛座上都是觸手可及,使用起來相當輕鬆。

中控螢幕、中控台,以及中央鞍座扶手上按鍵,在駕駛座上都是觸手可及,使用起來相當輕鬆。

官方宣稱的9.8吋中控螢幕,其實包含常駐顯示的冷氣調節區等。倒車顯影畫也許是用廣角鏡頭的關係,面個人覺得有點扭曲,好在有倒車雷達能提醒與後方障礙物的距離。個人還是習慣看車外後視鏡抓距離。

官方宣稱的9.8吋中控螢幕,其實包含常駐顯示的冷氣調節區等。倒車顯影畫也許是用廣角鏡頭的關係,面個人覺得有點扭曲,好在有倒車雷達能提醒與後方障礙物的距離。個人還是習慣看車外後視鏡抓距離。

手動調整座椅前後位置比電動調整來的有效率,手一拉、屁股往後蹬就完成。個人偏好坐姿偏後偏低,當我調整好後發現座椅已經退到不能再退。為了讓身高180公分的我有習慣的駕駛坐姿,後排空間犧牲了不少。LBX車艙內的機能操作,基本上都在駕駛者觸手可及之處。見到實車比較令我意外的是,官方宣稱的9.8吋中控螢幕,其實是由上方資訊顯示幕與下方固定式氣調節區所組成,並非整個中控螢幕都是用來顯示行車相關資訊。冷氣調整區設計的滿有意思,溫度有專門的按鍵調整,風量大小則是觸控式調整。

駕駛座發泡棉偏軟,全車系標配座椅加熱功能。

駕駛座發泡棉偏軟,全車系標配座椅加熱功能。

7吋單環式數位儀表,畫質清晰,資料易於判讀。

7吋單環式數位儀表,畫質清晰,資料易於判讀。

四個車門都採用電子式開關,在車內輕按即可開門

四個車門都採用電子式開關,在車內輕按即可開門

車內門把手底部,一般來說都會是硬塑膠。LBX則是舖上質地柔軟的內襯,小細節相當用心。

車內門把手底部,一般來說都會是硬塑膠。LBX則是舖上質地柔軟的內襯,小細節相當用心。

全車系標配nanoe X

全車系標配nanoe X 空氣清淨系統,雖然nanoe X只印在駕駛座側冷氣出風口,但吹出來的冷氣都經過清淨。

中控螢幕下方是置物區與手機無線充電盤(車系入門的Active車款沒有這項配備),可惜我手機的無線充電壞掉了,不能測試它無線充電的效率如何。置物空間上方有兩個Type C插孔,一個充電另一個連接車機系統,設計的相當好,插著充電時線不會亂跑。中央扶手置杯架有兩個,一個是在排檔座前方,另一個在排檔座後方的扶手下方。中央扶手下方有個可以用來放隨身包包的置物空間,這樣的配置較常出現在電動車上,LBX也有令我感到意外。車艙內的硬塑膠件偏多,不過觸手可及之處都還是軟質包覆,車內硬塑膠外型基本上已經做到讓我難以用肉眼分辨它到底是硬塑膠與否,可說是相當有質感的硬塑膠。

中船前後方各有個置杯架

中船前後方各有個置杯架

後方置杯架可以拿掉,這樣就能放入更大的寶特瓶飲料了!

後方置杯架可以拿掉,這樣就能放入更大的寶特瓶飲料了!

中船底部的置物空間相當大,可放入隨身小包包。此處也提供一個Type c充電口,以及12V車用電源口。

中船底部的置物空間相當大,可放入隨身小包包。此處也提供一個Type c充電口,以及12V車用電源口。

軸距2,580mm,後排空間大小端看前排乘客坐姿決定。要說LBX後排空間小也非戰之罪,畢竟它定位就是款小型休旅車。冷氣夠強,軸距偏短的設定,沒有後座出風口也不太會影響冷房效果。後廂標準容積介於402到994公升間,藉由6/4分離傾倒的後排座椅來增減。可惜後廂沒有給固定物品的網子,車輛行進中尾廂曾傳來碰撞聲,停車檢查後發現原來是相機包滾動的聲音;此外,後排椅背傾倒後,會有高低落差。

後排座椅,座椅前方下面有兩個充電口。

後排座椅,座椅前方下面有兩個充電口。

後排車門把手上,有中控鎖開關。

後排車門把手上,有中控鎖開關。

後排座椅全倒下後,後廂空間有個小小落差。

後排座椅全倒下後,後廂空間有個小小落差。

Lexus LBX全車系統一搭載1.5升油電動力系統,該動力系統由1.5升三缸自然進氣引擎(代號M15A-FXE,輸出91匹/12.2公斤米),搭配前軸的永磁電動馬達(93.8匹/18.8公斤米),以及雙極鎳氫電池(電壓201.6伏特)。發現了嗎?LBX前軸永磁電動馬達的輸出比引擎還大,其扭力比台灣現行款Toyota Corolla Cross油車的扭力還大,搭配LBX僅約1噸3的空車重量,起步以及市區行駛時相當輕快。

搭載引擎代號M15A-FXE的1.5升三缸自然進氣引擎,引擎的輸出為91匹/12.2公斤米。匹配CVT無段變速箱。官方宣稱,研發團隊別針對引擎抑震與

搭載引擎代號M15A-FXE的1.5升三缸自然進氣引擎,引擎的輸出為91匹/12.2公斤米。匹配CVT無段變速箱。官方宣稱,研發團隊別針對引擎抑震與引擎腳改良下了一番功夫,帶來更優異的行車質感。

Lexus LBX是台灣第一款Toyota集團採用1.5升油電動力的車款。這套油電動力系統讓你按下引擎啟動鈕時會以為車子壞了發不動了,其實不然,車輛無聲無息地發動是因為引擎沒跟著轉動,引擎沒轉除了感受不到引擎的震動外,也不會排出廢氣,當車子停在地下室等密閉空間發車時,無須再忍受排氣味。

純電模式是為了到家的最後一段路使用,除了安靜外,在純電模式下不會排出廢氣,對於地下室停車場來說也不會聞到引擎廢氣。

純電模式是為了到家的最後一段路使用,除了安靜外,在純電模式下不會排出廢氣,對於地下室停車場來說也不會聞到引擎廢氣。

車輛起步時,是以電動馬達驅動車輛,輸出力道相當有衝勁,且十分即時,讓我懷疑規表是不是寫錯了,這不像是自然進氣引擎搭配CVT變速箱的感覺啊。當車輛時速高於35km/h時,引擎才會適時的介入,藉此達到提高燃油效率與更平順且力道飽滿的加速過程。相信許多人對油電動力系統的印象停留在「省下來的油錢抵不過日後換大電池的費用」,LBX這套油電系統之所以能省油,是多了能及時大電流輸出的雙極鎳氫電池以及永磁電動馬達來降低引擎負載,所以除了省油外,中低速行駛時也相當帶勁,宛如電動車般的駕馭感受,是燃油車永遠無法達成的。

雙極鎳氫電池電池放在後座底板內

雙極鎳氫電池電池放在後座底板內

電動馬達與引擎間輸出的銜接配合的天衣無縫,讓我絲毫感受不到引擎介入時的震動,好在儀表上有個EV燈號,不然真的很難察覺引擎介入與否。大腳油門下,會立即驅動引擎,與永磁電動馬達共同驅動車輛,帶來綜效136匹的馬力。這時會感覺到引擎運轉的聲響,但震動微乎其微。個人推薦B檔行駛,鬆開油門時會有煞車的感覺,這是永磁電動馬達將減速動能轉變為電能的過程,俗稱煞車回充。B檔的煞車回充讓我感覺更與車融為一體,鬆開油門就有煞車讓我更有安全感。不過要注意的是,B檔模式下,不能使用LV.2半自動駕駛輔助功能。

時速73km/h,引擎轉速卻是零。別懷疑,這時引擎沒介入驅動車輛,而是由電動馬達驅動車輛。

時速73km/h,引擎轉速卻是零。別懷疑,這時引擎沒介入驅動車輛,而是由電動馬達驅動車輛。

大腳油門下,引擎與馬達共同驅動車輛。

大腳油門下,引擎與馬達共同驅動車輛。

全車系標配的LSS+ 3.0行車安全輔助系統,裡面的DRCC(俗稱ACC)與LTA(俗稱車道置中),藉由方向盤右邊的按鍵就能完成相關設定,操作邏輯清晰易懂。DRCC為全速域作動,排隊下交流道或車流大等車速較慢的路段相當好用。車輛標誌線抓的相當準,切換車道後能立即抓到車線標誌,也不會被分叉的車道線給帶走,使用起來相當放心。令人感到更放心的還有全車系標配8具安全氣囊,多了具位在雙前座間,用來預防正、副駕駛乘客相互碰撞的氣囊。

全速域跟車,時速9km/h當然也能跟!

全速域跟車,時速9km/h當然也能跟!

Lexus LBX動力輸出的高質感,以及優異的表現,真的令人相當滿意。在同價位中,空間表現較為弱勢。LBX價格帶來接近130萬元,這價位可以選擇的車款相當多,要空間有空間,要平價偏豪華的車款也有。唯獨Lexus LBX所搭載的這套1.5升油電動力系統優異的行路質感,目前放眼台灣市場上找不到第二款,是無可取代的!

編輯精選

加入粉絲團 加入好友 追蹤IG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複製連結
引用發文

請將圖片拖曳至框線內

共1則回應
訪客
2024-01-21 05:13:37

Prius C才是台灣第一款Toyota集團採用1.5升油電動力的車款!

引用
回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