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vo XC40 Recharge P8 AWD》試駕報導|舊瓶裝新酒 前所未見的純電科技感受
本次試駕車款Volvo XC40 Recharge P8 AWD採單一規格,沒有選配表,建議售價219萬元。
國際富豪早在2020年台北車展上就讓海外於2018年發表的品牌首款電動車Volvo XC40 Recharge亮相,無奈在疫情與及晶片缺貨影響下,讓我們終於在2022年試到了這輛電動車。對這輛車第一眼印象是,阿不就寄生在小型休旅車系中,與油車共享平台,外觀為了降低風阻少了幾分立體感的電動車。然而,當我實際開過這輛車後發現,單論外觀論定一輛車好壞實在太粗淺,他車內的科技感,中後段的加速暢快感,至今仍記憶猶新。
原本XC40立體的水箱護罩,到了電動車變成一塊塑膠板,外框也少了鍍鉻或是亮黑色飾條修飾。為的是降低風阻增加續航里程。
還好招牌雷神之槌頭燈保留下來。
車尾也因沒排氣管,改以黑色亮面飾板點妝。
先來講平台,Volvo XC40 Recharge與油車共享的CMA(Compact Modular Architecture)平台,在最初規劃時就將純電動力系統納入考量,使其打造出來的電動車有別於其他同樣油車共用平台的車款。最明顯之處在於,車頭引擎蓋打開,原本放置引擎處變成了31公升的置物空間;電池放置方式也相當靈活,由一個個小電池包堆疊而來,就像是堆磚塊那樣,堆疊在車輛中後方底板,堆疊的方式能更靈活的有限的空間,讓後座空間不會因多了電池而影響乘坐品質,另一個好處是之後在保養維修時,不必整組電池換,省了時間與金錢。
車頭有著31公升的置物空間。打開引擎蓋拿出行李,讓外人誤以為你開的是中置後驅車。
搭載19"低風阻鋁圈,配胎採前後配。
電動車為了降低風阻而犧牲掉原本充滿立體感的直柵式水箱護罩,連旁邊的飾條都取消,改成一塊很像壓克力板的東西來降低風阻,畢竟電動車設計上還是以續航里程為主,也只能跟審美觀妥協。此外,也換上19"低風阻鋁圈,搭配前235/50R19、後255/45R19的馬牌EcoContact 6胎皮。其餘部分與油車的差異不大,車尾有著Recharge Twin字樣銘牌來彰顯這是輛前後雙馬達的電動車。
車尾RECHARGE TIWN銘牌,彰顯其雙電動馬達四輪驅動身份。
進到車內,一看到「純素」內裝覺得稍稍可惜,更可惜的是還不能選配一般皮革座椅。不過這也正好符合電動車給人環保的印象,純電動力不排放廢氣環保,那車內也改用無動物皮革打造吧!不過這種座椅材質相當透氣,就算沒座椅通風也不會覺得悶熱。抱怨完來說些他帶給我的震撼吧,這車神奇之處在於進入車內不用按引擎啟動鈕,直接腳踩煞車掛入D檔就能開走,一度懷疑自己開的真的是車嗎?下車離開車輛時車子會自動斷電熄火,配合Keyless免鑰匙車門解鎖,開車不用拿出鑰匙,還滿方便的。
中控與B5 R-Design車款相似,下方有手機無線充電盤
掛入D檔就能開走,不用啟動車輛。
數位儀表能顯示地圖,相當實用。訊源與中控主機是分開的,能單獨顯示導航圖資。
經典造型方向盤,這套用好久了,看每次看到都覺得仍不退流行。
駕駛座椅雖然不是皮質,但相當透氣,也具備多向電動調整與2組記憶設定。
後排座椅同樣是布面。
後座冷氣出風口。
黑色天篷與全景天窗。
行李廂標準容積為413公升,將6/4分離的後排座椅打平後能再增加置物空間。
車內中控螢幕為直立的9吋,畫質相當細膩,後來問了原廠人員才知道,雖然維持老樣式,但螢幕使用IPS面板,畫面呈現得柔和不傷眼。車機系統也是一大變革,使用原廠與Google合作的車載資訊娛樂系統,好處是不用連接手機就能使用google map,遺憾的是目前不能連接蘋果手機使用CarPlay。車機的Google Map也為電動車做了專屬設定,除了顯示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外,也顯示了到了後車輛剩餘多少電量,不過這個預估值會隨著車輛冷氣、音響等的耗電浮動顯示,也就是說,你關掉冷氣候,預估值會變多。也不是說不準拉,就是讓你有個是否在中途充電的心理準備。此外,車機還具備Google Assitant語音助理,但目前接受英文指令,我的台式英語系統無法辨識。
導航畫面能顯示抵達目的地時大約剩下多少電力。
直立的9吋中控,畫質相當細膩。受益於google車機,能下載相關app使用(上圖),並能顯示360度環景(下圖)。
另一個令我耳目一新的是這輛車的單踏板驅動(One pedal drive),原廠的用意是希望藉由煞車來回充電能增加續航里程,這邊的煞車類似油車的引擎煞車,不是使用來令片夾煞車碟盤。啟用這套系統得在中控螢幕上操作,剛開始要花點時間適應;另外,啟用時儀表板上不會顯示任何燈號,只有在中控螢幕上看的到你用的是單踏板模式。剛開始用起來還真不習慣,他不能設定回充時的煞車力道,完全是由收多少油門來決定,當你一口氣鬆開油門踏板,這個煞車力道可不是開玩笑的大(原廠宣稱減速力道最大為0.3G),足以讓車子停下來,所以這就很考驗油門收放的功夫,建議多練習幾次在上路,為了大家的行車安全。
單踏板驅動需在中控螢幕上設定。
Volvo XC40 Recharge P8 AWD是基於B5 R-Design車款打造,與之共享懸吊系統,車體多了電池模組後,前後配重比達到幾近完美的52:48,車重也因500公斤的電池模組,來到了2,150公斤。重車最怕馬力不夠,讓起步有點拖重。不過Volvo XC40 Recharge卻克服了這點,採用雙馬達四輪驅動布局,官方給的數據是408匹/67.3公斤米。讓這台中小型休旅車還真能跑,零百加速能在五秒內達成,令我覺得更爽快的是大約130km/h以後的加速,隨著油門漸漸踩深,馬力像是挖到地下水一樣,源源不絕的湧出,動力給的很細膩且足夠,不會有令人覺得恐怖的貼貼背感。加上電動車少了引擎拉轉聲,這時候車內仍有相當好的靜謐性。我想這就是大家所謂的電動車失速感,一個不留神就超速了,原廠基於安全考量,極速鎖在180km/h。可惜原廠沒給這輛車配上開快車時相當實用的抬頭顯示,也沒得選。
雖然車重兩噸多,但400多匹的最大馬力驅動起來,加速相當輕快,特別是中後段加速。
LV.2輔助自動駕駛系統判定的也很準,試車那天下著滂沱大雨,依然不影響系統運作,車道以及前車車距都抓的很準確。不過,當你介入後再次啟用,系統是以車輛當下時速作為最高時速。像是你原本設定最高時速110km/h,你超了前車後的時速來到130km/h,若你這時馬上恢復LV.2輔助自動駕駛,最高時速就變成了130km/h。解決方法有二,要不等時速降下來後恢復,要不就自己手動在方向盤上調整。車輛低於設定時速時也會這樣。
畢竟是浮動估計值,當你調整空調時,有時候會出現抵達目的地比原本電量還多的情況。
這次我們從台南永康要開回台北內湖volvo展間,總里程約300多公里,按官方給的WLTP續航里程418公里,是綽綽有餘,加上先前同業也都能中途不充電的順利抵達內湖,這讓我對這趟旅途全程不充電更有信心。但人算總不如天算,上路沒多久後,系統便偵測到我有點疲勞,儀表板時不時跳出休息一下喝杯咖啡吧的溫馨提醒,一開始沒理會它,直到快到台中時,想說不然去展間充電一下,體驗一下快充到底多快好了。
車輛偵測到駕駛疲勞時,會在儀表板上跳出視窗來體醒你該休息一下。
這次試駕過程還無意間啟用了輔助煞車碰撞迴避系統。車輛偵測到前方有碰撞危險時,會拉緊安全帶,並施以大力道的煞車,避免發生碰撞。系統偵測滿靈敏的,在我要踩煞車之前就作動。
後來我們到了離交流道很近的台中Volvo公益展間體驗快充服務,到的時候電量剩下23%,花了42分53秒,讓電池充了54.1度的電量,這時電量來到84%。充電效率與官方宣稱的20到80%只需30分鐘差不多。對了,這輛車充電時人還是可以在車內享受冷氣跟Harman Kardon音響,甚至連車子都能直接開走,我就是差點忘了將充電槍歸位就要開車,就這麼與人生第一輛電動車以及第一個DC充電站差肩而過。
充電口在車輛右後方葉子板,支援AC慢充(J1772),與DC快充(SSC1)。
充電時,儀表板會顯示相關資訊。
Volvo第一款電動車XC40 Recharge雖然外觀沒特別出眾,但整車無論是性能、科技感,以及行車體驗都提升了一個層次,千萬別被外觀給騙了。若單看售價,開價219萬元,是比同級距競爭對手高了一些,若將續航里程也給考慮進去的話,雙馬達四驅的配置,400多的續航里程與最大馬力,就是這輛車的優勢了。但還是老話一句,想買電動車之前先評估一下自家是否能裝AC充電器,以及附近是否有充電設施。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小改款《Kia Carnival Signature》試駕報導|29萬的Premium Plus套件 讓座艙升級頭等艙
-
《BMW X3 20 xDrive M Sport》試駕報導|裡外都有大驚喜
-
《Toyota Corolla Altis GR Sport 2.0》試駕報導|更運動化的國民車 油耗與運動化間最完美的平衡
-
《Infiniti QX60》2.0T AWD 試駕報導|舒適度不與排氣量妥協的旗艦休旅車
-
《Nissan Ariya》增程版 試駕報導|淋漓盡致的日本精神 電氣激磁交流同步馬達 行車質感更細緻
-
《Mazda CX-30 20S Ace Edition》試駕報導|入門即豪華 90萬內何不買進口車
-
大改款《BMW 120 M Sport》試駕報導|與入門款價差28萬 除了M Sport 更多的是駕駛樂趣
-
新世代《Suzuki Swift》試駕報導|省油 大空間 更加務實的都會進口小車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Volvo北市外展 XC40 Recharge 事故車首次展出 車主現身說法
-
純電跑旅《Volvo C40 Recharge》悄悄上市 單一雙馬達車型、售價比《XC40 Recharge》多10萬
-
Volvo最後一台柴油車完成生產下線結束45年旅程
-
斥資兩億 耕耘南臺灣|《VOLVO》高雄博愛展示暨服務中心正式開幕
-
《Volvo XC40 Recharge / C40 Recharge》最高折23萬元
-
《Volvo XC40 Recharge》折23萬元的優惠可能倒數中 後繼車款EX40近來動作頻頻
-
Volvo在台唯一轎車 全台唯一PEHV動力|《S60 Recharge T8》調漲1.6萬元 強化兩項配備
-
《Volvo》電動車在台銷量創新高 今年導入EX30與EX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