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上路︱不只價錢熊厲害,《Škoda Karoq黑熊特仕版》給妳更安全的陪伴
在搜尋引擎鍵入「中小型休旅」,鈴瑯滿目的車款正證明了這「不大不小剛剛好」的車型級距市場有多麼競爭、多麼受歡迎。在車界素有熊熊家族之稱的「KQ」車系—Kodiaq、Kamiq、Karoq,今年又再度添上了新血好加入戰場。
與其說是增加了新車型,我更喜歡說是Škoda替Karoq車系換上了新的身分。取消了原本的菁英版、尊榮版車型,換上了新的動力、新的配備還調低了售價,名稱也改以更有「台味」也更親切的劍山黑熊版、雪山黑熊版,以及這次試駕的頂規車型—玉山黑熊版。
首先簡單回顧一下各車型的售價,改款後的「黑熊特仕版」售價大幅降價來到99.9 萬、105.9 萬、119.9 萬,不過雖然同為Karoq車系,但改款後的黑熊特仕版與先前的車型在定位上不太一樣,因此不以改款前後的價位進行比較。
車型 | 售價(萬元) |
劍山黑熊版 | 99.9 |
雪山黑熊版 | 105.9 |
玉山黑熊版 | 119.9 |
外型設計幾乎與改款前沒有差異,新年式的Karoq黑熊特仕版在車頭造型維持著一貫的家族設計語彙,直柵的水箱護罩搭配六角蜂巢結構的下氣壩;智慧型動態幾何光束LED頭燈及橫躺下方如臥蠶般的LED日行燈。
車尾一樣採用了Karoq家族設計的分離式C字形LED尾燈、Skoda字樣的鍍鉻廠徽,在頂規車型上,則特別從18吋改成了19吋Crater鋁圈,其餘車型則維持以往17吋的規格。
坐進車內,在維持相同內裝的格局下,新年式Karoq黑熊特仕版的頂規車型換上了鑲有鍍鉻與亮黑飾板的的懸浮式飛梭滾輪多功能方向盤,可透過左右兩側的滾輪切換選單以顯示油耗、里程、車輛設定等,不過ACC的控制按鍵並不設在方向盤上,而是配置於方向盤左後側的排檔上。
中央螢幕隨著Škoda在去年陸續導入CNS 3.0後,新年式的Karoq黑熊特仕版全車系也一併升級為9.2吋的第三代中文化界面CNS資訊娛樂系統,除了配有觸控、手勢功能、繁體中文介面外,也可支援通Android Auto/ 無線Apple CarPlay等App Connect智慧型裝置互連系統。
中控儀表台下,維持同樣的旋鈕與按鍵設計,頂規車型以上同樣配有Air Care抗過敏源及濕度調節系統。排檔桿下方也一樣配有Driving Mode Select個人化駕駛模式、Auto Hold、電子手煞車、循跡系統系統等按鍵開關。
換到後座,擁有2,638mm軸距的Karoq黑熊特仕版,乘坐空間對我來說仍算相當充裕,腳邊的後座出風口還設有12V電源插孔,不過後座中央果嶺的隆起幅度略高,左右移動或中間坐人時可能比較容易卡住。
中央扶手除了設有置杯架外,後方的底版也可以打開,不僅可以直接拿去行李廂的東西,較長形的物品也可以直接打開載運。
另一個我特別喜歡的小設計就是頂規車型以上才配有的前座椅背摺疊餐桌,不僅不用再邊吃邊端著便當盒手忙腳亂,餐桌側邊還附有置杯架,桌面的凹槽還可以用來放手機看影片,實際使用後,以日常用餐來說支撐性也算牢固。
走向行李廂,擁有標準521升、後座完全傾倒後1,630升的容量,加上左右兩側都設有小收納格、掛勾、三腳架放置處;底版下也留有可放置雜物、隨車工具的空間,不必擔心怕壓的東西在後座滾來滾去、零散的雜物沒地方可放。
此外,新年式的Karoq黑熊特仕版全車系皆標配了電動尾門,以152公分的我來說,尾門全開下也能輕鬆按下電動開關,也可依據自家機械車位高度設定開啟高度。
安全配備方面,除了維持以往的聰明 Eye 輔助科技,原本僅中階以上才配備的車側盲點警示系統、後方來車警示系統,在新年式的Karoq黑熊特仕版中皆列為全車系標配;中階(含)以上車型還另外配有360 度Area View全車俯瞰顯影警示系統、車道偏離警示系統、前後方停車警示系統。
這次新年式更新的另一大重點—動力配置,隨著Sportline車型的取消,過去的2.0升TSI引擎也一併換下,全車系改以1.5升TSI EVO渦輪增壓引擎,輔以7速DSG雙離合變速器,並配有ACT汽缸間歇管理系統,不僅擁有最大馬力150匹、最大扭力25.5公斤米的輸出,零百加速9秒,平均油耗更來到16km/h的表現。
老實說,一開始並不特別期待150匹的馬力能帶來多少驚喜,但與黑熊搭檔了一天後,特別喜歡Karoq黑熊特仕版給我的駕駛感受。在歐系血統上採用了MQB底盤的車體架構,即使在連續彎路或加速間的指向與回饋感都很紮實、也很平穩,加上配有更節能的汽缸休止系統、入門車型不到百萬卻幾乎配滿的安全配備、可裝可跑的車身尺碼等,是一個適合市區生活、容易上手、又開得很舒服自在的選擇。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Skoda Kodiaq RS》試駕報導|紐北最速七人座休旅車血統 外觀黑化是基本
-
為何要買《Infiniti QX55》?光一個「帥」字足矣!
-
《Skoda Kodiaq RS》試駕報導|熱血之餘 也顧及日常家用
-
純電神車《Toyota bZ4X》北中來回375公里夠不夠用?續航力與充電實測記錄
-
《Volvo XC40 Recharge P8 AWD》試駕報導|舊瓶裝新酒 前所未見的純電科技感受
-
《Volkswagen Golf Variant R》試駕報導|320匹配四驅 宜家宜駕的性能旅行車
-
芯手上路|《Volkswagen T-Roc》雙車型試駕(一):這台小休旅怎麼這麼好看?
-
小改款《Mazda CX-5》試駕快速攻略|第三章:2.5渦輪動力上身、全速域CTS也補上
-
芯手上路|誰說小車只能很簡單?《Skoda Fabia》不只史上最大台,還充滿大安全、大升級
-
新世代《Kia Sportage X-Line AWD》試駕報導|這才是我要的大改款 配備給的有夠滿
-
相對速度180km/h對撞僅受輕傷!《BMW 5系列》救了IIHS前總裁一命
-
閃閃惹人愛?國產大改款《Honda HR-V》實車曝光確定可以加裝閃亮鍍鉻外觀套件
-
國產大改款《Honda HR-V》搶先報:兩款車型確定只有1.5 NA動力、售價6月中才公布
-
梅雨季將至:汽車行駛「遇雨未開頭燈」、輪胎「胎紋深度不足」 最高可處6,000元罰鍰
-
5月17日台灣發表《Toyota bZ4X》(六)為何是前驅+四驅?沒後驅?
-
豐田全新休旅車發表!美規《Toyota Venza》搭載2.5升油電 安全性、內裝配備大幅提升
-
5月17日台灣發表《Toyota bZ4X》(一)淺談電動車之大忌、明知故犯打入冷宮!
-
5月17日台灣發表《Toyota bZ4X》(七)造型唯一罩門、多數電動車也困擾
-
你租屋、政府幫你裝壁掛充電座!《電動車》趕進度 又有新招問世
-
開電動車聽什麼音樂最省電?《Kia EV6》實戰測試
-
《Toyota RAV4》改款消息外流?預計今年8月亮相 便利性、安全性、競爭力提升
-
台幣24萬、有廚房天窗浴廁雙人床!3.3m、400kg輕露營拖車《mini Clubman》可使用
-
《HR-V 1.5》《Corolla Cross 1.8》《Kicks 1.5》配備比較、清晰易懂(二)
-
《Honda》三電動車平台推30款電動車 2024年起電動車大軍來襲!
-
休旅車正熱門 全球竟然還有11家車廠抵死不從 但還能撐多久?
-
更輕更強的《BMW M4 CSL》準備登場!官方釋出預告圖、輸出可望上看550匹
-
住一晚賺12,990元!入住晶華酒店送全新《Samsung Galaxy M53 5G》 平日再享房型升等
-
《Volkswagen》T-Roc、Tiguan會輸UX200、XC40?只有一點需要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