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改款《Hyundai Kona》冬季測試中|預計今年發表 車身尺碼料放大
全新大改款Hyundai Kona預計2023年前發表,最近我們掌握到一組高度偽裝的新世代車款在冰天雪地的瑞典進行冬季道路測試。大改款車型的車身尺碼料將略為放大,外觀繼續使用雙體式分離大燈。從車尾單邊單出的排氣尾管來看,很確定是燃油車款的間諜照,預計也將推出純電版本。
現行小改款車型於2017年海外發表,台灣於去年七月推出小改款車型,永遠記得發表會當天(5月11日),活動進行到一半聽同業說多了七個本土個案,當下覺得糟糕嚕!同月19日,政府宣布三級警戒開始,這也是三級警戒前最後一場戶外媒體活動。回到本文主角大改款Kona,預計沿用現行的平台,照先前Bayon、Tucson在改款後車身尺都有稍稍加大,預計Kona也將遵循這慣例。
雖然整車披著偽裝大衣,但還是依稀能看出大改款車型繼續使用分離是頭燈,上方是日行燈,下方為主要照明燈具。整車唯一可見的logo是鋁圈上的AUTEC,不知量產車是否為使用該廠代工的鋁圈。車側很難看出設計團隊做了哪些變化,但軸距似乎略微拉長,車身也比現行款還低了些。包緊緊的車尾,只露出部分尾燈與車牌,目前一切看起來仍是一團謎。
動力編成上也尚未明朗,但沿用的機率相當大。Hyundai目前積極往電動車領域布局,不會再研發新引擎,只會將現有引擎加以改良。從車尾的排氣管來看,Kona大改款後仍會繼續使用燃油引擎,當然純電車款也不會缺席。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1200匹馬力GT海神閃電現身|《Maserati》首款純電力作《GranTurismo Folgore》德國紐柏林賽道測試中 預約2023年發表
-
與A45 S共享4缸引擎|《Mercedes-AMG GLC63 Coupe》綜效馬力上探600匹 這是啥黑科技?
-
分離式頭燈+斜背跑旅身段 《Audi Q6 e-tron Sportback》偽裝現身 曝光更多細節
-
日媒爆料沒錯!《Suzuki Swift》確定準備大改款 外型可能是歷代最吸睛
-
單鎖孔輪圈洩漏軍機!大改款《Porsche Panamera》可能追加GT3競技版本 目標直指紐柏林最速四門房車
-
最後一次小改|小改款《Mercedes-AMG A45》 車內布局翻新 尾翼變得好醒目
-
首次捕獲|《Mercedes-Benz CLE Coupe》全新雙門跑車 骨子裡竟然是...?
-
小改款《Mercedes-Benz EQV》首度偽裝現身|內外微幅調整 升級重點將在續航力 預計2023年發表
-
720萬元起接單中|《Porsche 718 Cayman GT4 RS》預計本月底台灣上市 海外明年初推出敞篷版性能車《718 Boxster Spyder RS》
-
小改款《Mercedes-Benz GLB》首度曝光|外型微調 5+2座仍是最大特點
-
加裝越野套件 限量生產100輛|《Suzuki》在巴西推出《Jimny Sierra 4Sport》特仕版本
-
老一輩才知道《霹靂遊俠》《李麥克》《伙計》霹靂車目前市值近千萬台幣!
-
和賓士Maybach拼了!你聽過Audi Horch這個豪華子品牌嗎?
-
《Hyundai》N Day特報|《RN22e》/《N Vision 74》全新概念車現身!同場宣布《Ioniq 5 N》2023年正式上市
-
自然進氣才是王道 8月17日見真章!全新992世代《Porsche 911 GT3 RS》正式宣布發表時程
-
台幣109萬起!純電旅行車《MG5 EV》小改款歐洲開賣|離百萬電動車越來越近
-
小改款前再漲價|《Mercedes-Benz G-Class》台灣調漲26萬元起 入門車款看的到買不到 待車期19個月起
-
醜車巡禮(十二)MonkeeMobile價值千萬台幣!豈可猴戲?
-
只差沒架上機關槍? 2023年式《Toyota Hilux》拉寬長高加大前碟+後輪改碟煞
-
售價百萬內的國產休旅《HS》登場!《MG》正式進軍台灣 再推《HS PHEV》國產唯一插電式油電選擇
-
不適合登陸台灣《極湃1》是Honda HR-V雙生電動車、但誰取的名啊?
-
電動車選擇太多!《Kia EV6》表現驚人、《BMW iX》大獲好評 《Tesla》冠軍地位不保?
-
芯手上路|當設計靈感都是By Her,全新《Gogoro Delight》真的讓女生騎車更happier?(下)
-
開車玩新竹/《夏日沁涼景點大特蒐》爬小山、看古蹟、逛市集,每週還有免費藝文演出
-
帥到你認不出來!全新大改款《Toyota Yaris Ativ / Vios 》泰國全球首發
-
新增渦輪&油電|大改款《Toyota Vios》動力編成史上最豐富 下個月發表
-
您不覺得嗎?大改款《Honda CR-V》彷彿多品牌合體、但還是會大賣!
-
為何一線車廠的車體結構可以做得很紮實?二線車廠為何模仿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