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遠端作業興起!製造業將迎來黃金5年 「微型工廠」成台廠未來亮點
隨著數位轉型加速及遠端作業需求的提升,今年全球的智慧製造市場規模將達3,050億美元。
根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受惠於疫情下數位轉型的加速,及遠端作業、自動化等需求提升,並挾帶5G、深化AI技術等加值服務,推升2021年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至3,050億美元,預期至2025年有望達4,50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0.5%,將迎來製造業黃金五年。
展望2022年,TrendForce認為,智慧製造的效益已從強化製造韌性等保守策略,逐步往提升產能與效率、節能減排再循環邁進,成為推升市場規模成長的重要關鍵。
智慧製造未來著重:5G、邊緣運算、節能減碳
智慧製造的核心為數據與設備虛實整合後的即時反應,因此延遲性、安全性、運算能力將越發關鍵,故往後五年的發展將以邊緣運算及5G為主軸,如AR/VR、機器視覺、數位孿生、預測性維護等重要應用的背後,都有該技術的支持使整體應用升級。
此外,由於全球暖化議題日趨受關注,現行已有137國針對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訂出目標政策,此亦反應在工業4.0發展上,如漢高(Henkel)、嬌生(Johnson & Johnson)、西門子(Siemens)、塔塔鋼鐵(Tata Steel)等建有燈塔工廠的產業龍頭,透過數位模擬、智慧管理等達到能源優化、高效製程與減碳,運用綠色IoT技術將是未來智慧製造設備及工廠設計的關鍵要素。
微型工廠崛起,台廠有望在利基市場大展身手
台灣製造業具備高度客製化與供應鏈群聚等優勢,智慧製造價值鏈也相對完善。其中,智慧方案整合應用有諸多廠商投入,提供設備健檢、機器視覺等多元的一站式服務選擇,有效降低導入門檻。延續此發展趨勢及優勢,微型工廠(micro-factory)將是台廠未來可探尋商機的關鍵切入點。
過往智慧製造價值鏈多重全球分工,而隨著近年製造業回流、產業動盪等因素,使短鏈、在地化生產抬頭,微型工廠因此崛起。TrendForce研究,微型工廠是憑藉高度自動化及精準分析,並以最少資源提高產能品質,效益來自彈性供應鏈、精簡人力,以及初始成本低,國際間已被汽車、電子等產業採用;而台灣如自行車鍊條、鋼鐵螺帽、行李箱等,皆是可利用此型態轉型升級、產品輸出的利基市場。
Jonas Morgner、James Yarema、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宏佳騰2024 Q3營收穩健攀升 全球佈局縱深拓展 長期價值持續增值
-
iPASS一卡通攜手HIVEX推出跨境行動支付服務,遊日本用一卡通iPASS MONEY APP掃PayPay 最高享50%回饋
-
日本網路不動產投資服務「RENOSY 利諾喜」首次登台 日本不動產購買時的最佳領航員
-
普利司通再創永續里程碑! 台灣與越南輪胎工廠榮獲全球ISCC PLUS認證
-
Amazon要搶進二手車線上市場:Hyundai之外的新戰場!
-
Lenovo攜手采威國際舉辦AI論壇,製造業AI×ESG落地挑戰成焦點
-
《Porsche》換管理團隊&裁員 來面對嚴峻挑戰
-
采威國際年度盛事「2024國際品牌日」圓滿落幕!啟動十年藍圖鏈結AI,共創永續未來
這是台灣製造大廠的趨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