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電動車》發展的不合理現象!《Tesla》刻意炒作特色與話題 非關環保?(二)
▲Tesla Model 3在台定價有沒有任何策略或規則可尋?有的,繼續往下看便知!
各車廠都知道,因目前的鋰電池能量密度不夠高、充電速度不夠快、價格不夠低、壽命不夠長,因此電動車短期發展目標應朝向小型、輕量等方向發展,搭配較小的鋰電池模組,如Honda e電動車,儘量降低對電池的依賴,但市場接受度其實很低,再加上電動車研發費用高昂,不光是電池成本,馬達、電機、酷炫造型、技術平台、自駕科技都是,因此乖乖依循「體小質輕、縮減電池」的純電動車,只有少數幾款車在歐洲與大陸持續熱銷,多數小型電動車在全球市場都處於掙扎狀態。
那麼Tesla是怎麼造車與賣車的?墨守成規、依循前人的道路就大錯特錯,而且完全不合乎Elon Musk大膽狂妄的作風,在這家新創公司裡誰說了算?大家都心知肚明。
【相關報導】 當前《電動車》發展的不合理現象!《Tesla》刻意炒作特色與話題 非關環保?(一)
▲Renault Zoe承襲了Nissan Leaf的電動科技,加速夠快但是沒有到達超跑等級,續航力看似不強,但實際駕馭則是顯得很實在無灌水之嫌,加上出色的外型設計,因此取代Leaf成為歐洲最暢銷電動車。許多人都喜歡拿Tesla Model 3的銷售數字與Zoe比較,其實沒有意義,二者屬於不同的產品,就像沒有人會拿Golf的銷售量和C-Class相比是一樣的道理。
▲BMW 3系列堪稱是後輪驅動性能房車代表作,不過六缸的340i則是用上四驅系統。
BMW 3系列「打55折」你買不買?
初期,電動車做成掀背車式樣未必能大賣,畢竟掀背車本來就偏向「窮人的交通工具」不登大雅之堂,電動車將自己的格局做小,然後要賣1.5~2倍的價格,結果就是~窮人買不起、富人看不上!但是反觀「後輪驅動或四驅性能房車」可以賣多少錢?在台灣,以性能掛帥的BMW是這樣賣的:
BMW 330i:2.0升直四渦輪引擎、258hp/40.8kgm、後驅、0~100km/h僅5.8秒、前雙A臂+後多連桿懸吊、定價289萬元
BMW 340i:3.0升直六渦輪引擎、374hp/51kgm、四驅、0~100km/h僅4.4秒、前雙A臂+後多連桿懸吊、定價347萬元
BMW M3:3.0升直六渦輪引擎、510hp/66.3kgm、後驅、0~100km/h僅3.9秒、前雙A臂+後多連桿懸吊、定價580萬元(跨越奢侈稅門檻,加上有別於一般3系列的獨特設計,因此價格瞬間飆高)
突然覺得售價159~197萬的Infiniti Q50(3.0升V6直噴渦輪引擎、300hp/40.8kgm、後驅、0~100km/h約6秒、前雙A臂+後多連桿懸吊)實在是太親民、夠實惠!
▲BMW M3車頭改為4系列的設計,並非一般版本的造型,此外配色更是精彩,不論車內或車外,更有趣的是「純粹後驅」的駕馭風格,當對手AMG企圖全面四驅化的當下,BMW就是要讓M3擁有與眾不同的性能魅力。
至於Tesla Model 3所呈現的性能數據與價格是這樣的:
Model 3 Standard Range:單馬達後驅、268hp/40.82kgm、0~100km/h僅5.6秒、前雙A臂+後多連桿懸吊、定價160.99萬元(續航力430km)
Model 3 Long Range:雙馬達四驅、480hp/65.3kgm、0~100km/h僅4.4秒、前雙A臂+後多連桿懸吊、定價192.99萬元(續航力580km)
Model 3 Performance:雙馬達四驅、576hp/76.53kgm、0~100km/h僅3.3秒、前雙A臂+後多連桿懸吊、定價220.99萬元(續航力567km)
簡單來說,如果定價289萬元的BMW 330i,明天開始只賣160.99萬元,相當於打55折出售,那麼單月訂單上看千張相信不是問題。那麼起步加速性能相近的Model 3 Standard Range好不好賣?當然好賣!只要能解決充電問題,相信許多人都會買。
如果347萬元的BMW 340i,明天開始只賣192.99萬元,也相當於打55折出售,如果全球都是如此,相信BMW原廠將立即出現供不應求的奇景!那麼起步加速性能相近的Model 3 Long Range好不好賣?當然好賣!而且BMW 340i的稅金又比330i墊高一級,定期保養費用也不低,但純電動車Model 3 Long Range都沒有這些問題,而且Model 3 Long Range比起標準版的電池容量更大、續航力更強、長途行駛里程焦慮問題相對輕微。此外,售價僅差30萬元的情況下,卻多了雙馬達與更大的電池,比較過後其實很划算。
從以上比較似乎不難發現,Tesla Model 3的定價策略,似乎完全針對BMW 3系列!這麼剛好,二種版本都是55折換算真有這麼巧?
▲只需花費「55折」的代價就能擁有BMW 330i、340i的高階性能,即便品牌從B換成T也無所謂,更何況Tesla Model 3的造型也不差,很流線、猶如一隻…滑鼠般的簡潔與光滑!
▲Tesla高階車款中Model X比較有機會,畢竟SUV仍為市場主流,而且還有第三排座椅,開門方式也比較特別,只是台灣許多室內停車場不能使用。至於Model S,因為造型與Model 3有點相似,但價格則是高出不少,並不利於銷售。
至於Model 3 Performance絕對是最值得購買的一款電動車!因為就BMW M3的價格來看,Model 3 Performance的售價相當於「38折」,而且可以省去高油耗困擾、日常生活代步沒煩惱、也沒有高昂的動力系統維修費用、也不需要驚人的換胎開銷,對於買不起高價跑車的性能玩家來說,Model 3 Performance可能是這輩子晉升「3秒俱樂部會員」的唯一機會!
說了老半天,Model 3很值得購買跟「純電動」有關,但是和零碳排放有關嗎?消費者似乎只看到純電動設計帶來的寧靜舒適、以及瞬間加速爆發力,至於體小質輕的Nissan Leaf與BMW i3只能眼睜睜看著Modal 3熱鬧滾滾、銷售長紅。
未來,如果台灣的充電設施達到挪威目前的密度,加上政府持續對電動車補助,那麼Model 3再多賣個二倍、Model Y又是Model 3銷售量的二倍都不誇張,唯一問題與限制,大概就是原廠產能!
至於Model S與Model X能否大賣?當然不行!畢竟那種價格再怎樣都不會成為進口車款銷售主力,除非再來個大降價,不可能嗎?對特斯拉來說好像不能用常理判斷…
如果固態電池順利量產上市,效能又如預期的耐用與優異,那麼油車真的會大量消失,只剩下便宜耐用的款式還活得下去,畢竟居住在老公寓的住戶,想要擁有可充電的停車位並不容易,可能要先換新屋才能換電動車。
如此一來,在全電動化的過度期當中,就會產生「窮人開油車、富人開電車」的景象!在未來的某一段時期,電動車很可能成為有錢人的象徵,但現在說這些其實還有點早,根據調查,就多數駕駛者的意願與準備,政府應該要給車主多少時間從油車轉換為電動車?答案是20年!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Rolls-Royce》去年銷量再創新高 品牌首款電動車《Spectre》接單超乎預期
-
《Mazda CX-90》等於《CX-60》拉長裝上第三排座椅? 北美市場首度亮相
-
《Toyota RAV4》也能變硬漢! 日本改裝廠推出車身套件 可搭配全地形輪胎跟懸吊舉升套件
-
《Honda Odyssey》有望重返日本市場? 傳出可能改走豪華MPV路線、目標鎖定《Toyota Alphard》
-
挑戰《Rolls-Royce Cullinan》|《Toyota Century》預計今年夏季推出休旅車
-
有貨斗 能越野|《Audi Activesphere》概念車 顛覆你對轎跑車的認知
-
全球銷售龍頭 電動車研發卻落後|傳《Toyota》首款電動車專用平台 5年後推出
-
不再後驅|G世代《BMW M3 CS》改用4驅 減輕20公斤 渦輪最大增壓值2.1 bar 零百加速3.4秒
-
搶攻休旅車市場|傳《Lexus》今年將推出首款3缸引擎入門休旅車&全新3排7座休旅車
-
與《Lexus LM》競爭|傳《Volvo》Q3發表 貼牌中國車廠的純電MPV
-
SYM國民車系全面一級油耗 『尚省油擱有力』
-
日規大改款《Subaru Impreza》加裝STI套件首度現身 確定比照《Crosstrek》搭載2.0油電動力
-
成本便宜歐洲車約台幣32萬|《中國電動車》價好品質優 贏得歐洲人青睞 市佔率節節攀高
-
新世代《Nissan X-Trail e-Power》只賣e-4orce電子四驅車款 國產油車積極規劃中
-
《Lexus RZ450e》預計今年在台上市 先來看看官方怎麼改
-
削價引反彈 |中國《Tesla Model 3》售價創新低 老車主抗議維權 官方不理會
-
《Suzuki Jimny》真的推出五門長軸版 沿用1.5 NA引擎、後座跟行李廂空間加大
-
美國《Tesla》無預警降價《Model Y》降幅最高達20% 歐洲市場也開始掀起降價潮
-
從鼻孔變成暴牙|《BMW》全新車頭飾板專利 裡頭大有玄機
-
大改款《Hyundai Kona》韓國率先發表 沿用1.6渦輪引擎跟1.6油電動力、全面提供N Line版本
-
揹負轉子引擎重生使命|《Mazda MX-30 R-EV》1/13 比利時車展亮相
-
原廠運動化套件上身 《Honda》發表Type R風格的《Civic e:HEV》改裝作品 《ZR-V e:HEV》同步換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