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牌輕檔王者君臨 ─《Suzuki GSX-R150》試駕報導
圖片來源:King Autos
或許看倌們會覺得筆者囉嗦,但筆者認為該說的還是得講,因為當台鈴機車發表《Suzuki GSX-R150》與雙生車GSX-S150的時候,確實讓筆者…… 其實不只筆者,也讓國內白牌輕檔車市場重新找回那久違的熱血與活力。若你與筆者為同輩的車迷,試想,在咱們年輕時最為知名的NSR、FZ/FZR、追風、王牌等150cc以下輕檔車款絕跡後至今,在這段期間內,還有哪一部輕檔車能讓你記得住的?
同為車迷的你,或許仍然可以舉出一些國產白牌輕檔車為例,但嚴格來說,這些輕檔肯定都缺乏上述這些80、90年代二行程輕檔、及FZ/FZR這四行程V-Twin車款來得更具有如同傳奇般地色彩,要不然能想到的,應該就是由貿易商所引進、那些身價不凡的日規50cc檔車、或東南亞規格的150cc檔車吧?
▼台鈴機車在2017年中所發表的Suzuki GSX-R150,確實讓國內白牌輕檔車市場再現睽違已久的熱潮。
圖片來源:King Autos
長期下來,國內輕檔車市場在沒有比較具代表性的國產車種、加上貿易商進口車也不太容易能入手的情況下,台灣輕檔車市場其實已黯淡無光了好一陣子,而重新讓白牌輕檔車市場再度颳起旋風及熱潮的,Suzuki GSX-R/S150可說是當之無愧,在GSX-R/S150登場前,你可曾看過國內輕檔車市場有著如此活絡的氛圍?
由於筆者也曾經擁有過輕檔車一陣子,因此對台鈴機車引進Suzuki GSX-R/S150也是感到驚喜萬分。而在上述筆者個人的觀察之外,提到台灣消費者最在意、對業者來說也是最殘酷的售價部份,台鈴針對GSX-R/S150所分別開出12.8萬、及11.8萬元新台幣的售價,就某方面來說,也對原本價格均落在15至20萬之間的貿易商白牌輕檔車起了價格的制約作用,姑且不論商家之間的利益問題,但GSX-R/S150相較於原先貿易商白牌輕檔車的平均價位來說,確實是顯得佛心來著。
▼呈襲品牌GSX-R仿賽車家族的DNA,即便身為家族入門車款,GSX-R150的設計仍展現純仿賽的架構,大型整流罩、分離式低把、與前低後高的坐墊,便是仿賽車的制式造型。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有罩式的輕檔車,因為有著偏賽車化的風格,因此向來也較能取得國內年輕消費族群的青睞,Suzuki GSX-R150也不例外,相較於雙生街車GSX-S150來說,佔有比例與能見度自然是更高一些。筆者初見GSX-R150實車時,當下第一個反應是「好大一台」!看到這部車,就讓筆者聯想起以前日本二行程50cc的full size輕檔車,像是Honda NS-1、或Yamaha TZR50R的那種感受。
視覺上是如此,但試駕當天跨上GSX-R150後,才感覺到GSX-R150之所以會令人覺得大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車體整流罩的長度及寬度所致,跨坐騎乘在GSX-R150上,雙腿夾住油箱的寬度其實非常地細窄,而膝蓋下就是整流罩,前方擋風鏡、與兩側的後視鏡就與騎士之間有點距離了,這在調整後視鏡角度時,就能明顯感受到GSX-R150整流罩向前延伸的長度。
▼GSX-R150搭載Suzuki全新設計開發的水冷DOHC 4V 147cc單汽缸引擎,並具備19.2ps / 1.4kg-m的動力輸出。
圖片來源:King Autos
騎姿部份,相較於現行同級150cc亞太規格的輕仿賽來說,Suzuki GSX-R150安裝在龍頭三角台之下的分離式把手,以及高坐點所形成上半身的俯姿(其實坐高僅785mm),讓身高174公分的筆者跨坐上去,也能有騎乘純種仿賽車的低趴感,而Yamaha在同級競品的YZF-R15 V3.0新車上,設定也有純仿賽的風格,至於Honda的CBR150R,在把手設定上就偏高了,嚴格來說也只能算是「類」仿賽,在車體尺碼方面,GSX-R150其實算是纖細的一款,R15 V3.0才能算是同級的full size輕仿賽。
▼前輪直徑290mm的浪花單碟、搭配單向雙活塞卡鉗,以及後輪直徑187mm的浪花單碟搭配單向單活塞卡鉗,輔以ABS煞車系統的加持,GSX-R150的制動表現算是中規中矩。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有人或許會認為小排量輕檔車就應該要輕鬆騎,為什麼要選仿賽「趴」著騎,把自己搞得這麼累?會這樣問的朋友,筆者應該可以斷言這群人是沒有騎乘過仿賽、或沒有這類低把二輪車騎乘經驗的騎士,因為他們的騎姿應該都不甚正確。騎乘低手把二輪車的身體重心,應該是要放在騎乘的坐點上,然後臀部重心應該是向後、而不是向前貼住油箱,上半身則呈「貓背」般的模樣,讓上臂手肘微彎內凹,手心下半截支撐著龍頭把手,這樣的姿勢,才能確保長時間騎乘下來不至於腰酸背痛。
▼全LED頭燈組在電門開啟時,會先亮起兩端的小型定位燈,發動引擎後則開啟上半截的近光燈,下半截的遠光燈則需手動開啟,而高聳的尾燈,則有著恐龍腳爪般地造型。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GSX-R150搭載Suzuki全新設計開發的水冷、DOHC 4V 147cc單氣缸引擎,引擎缸體採Suzuki專利的SCEM(Suzuki Composite Electrochemical Material)複合電鍍材質技術打造,另外將引擎缸徑加大、衝程縮短,而放大的缸徑,也能容納直徑更大的進/排氣氣門運作,而引擎缸壁則採用MotoGP技術回饋的鎳/磷/矽/碳複合塗層鍍膜,綜合這些引擎技術,不僅使GSX-R150引擎重量更輕,更能減少引擎機件摩擦、並增加耐用性,另外再輔以輕量化活塞、及先進電子燃油噴射系統的助益,可造就這具引擎發揮19.2ps / 1.4kg-m的最大輸出值,在此同時,GSX-R150的高效能引擎,還能創造能源局實測48.6km/l的平均油耗數據。
特別的是,根據台鈴機車官方提供的數據資訊,雙生的街車版GSX-S150平均油耗為46.6km/l,反倒比仿賽的GSX-R150更耗油,筆者認為,Suzuki原廠所稱GSX-R150是經過風動測試開發的車款,看來確實在油耗效能方面起了一定的功效。
▼GSX-R150標配Keyless及專屬的轉輪式龍頭鎖與電門開關,而此一轉輪本身也是開啟油箱蓋與後座椅墊的傳統鑰匙。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實際騎乘、與加速的出力性能部份,根據筆者的實測觀察,若不想要引擎震動過大、在到達轉速紅線區一半約逼近6,000rpm進檔,勾到六檔轉速接近6,000rpm的狀態下,儀表顯示車速已達80km/h上下,若提升個2,000rpm、到逼近8,000rpm時再進檔,六檔的狀態下,車速即逼近了100km/h,若你和筆者一樣是以市區移動為主,GSX-R150所能給予的速度及加速性能,絕對是綽綽有餘的。
制動方面,GSX-R150配置前直徑290mm的浪花單碟、搭配單向雙活塞卡鉗,後輪則以直徑187mm的浪花單碟搭配單向單活塞卡鉗,Bosch ABS防鎖死煞車系統則為標準配備。使用操作回饋部份,包括前煞按壓、及後輪踩踏的感受,GSX-R150的制動力道其實是偏柔順的,直白的說法就是稍嫌不夠「利」,以前煞為例,前段行程按壓的制動力道不甚明顯,行程過半後才會有明顯的煞停回饋,至於後煞踩踏部份,在市區長時間處於低速的常用狀態下,還是得搭配前煞運用,才會有更適切的制動回饋表現。
▼包含有引擎轉速、時速、檔位顯示等資訊的多功能單色LCD液晶儀表,也是GSX-R150的標準配備。
圖片來源:King Autos
操控性部份,GSX-R150配置前90/80-17M/C、後130/70-17M/C的iRC Exato NR88配胎,懸吊系統則為前油壓阻尼伸縮式正立前叉,後輪則採Showa預載可調式多連桿單槍避震。制動時,GSX-R150前叉「點頭」的反應並不會太明顯,阻尼上下行程壓縮的幅度也很容易適應,在過彎時,前叉下沉的反應也不至於太劇烈、而令人有不安的感受,身體重心一偏,車子就立刻就有側傾的回應,即便採用的不算是寬胎,但GSX-R150在彎道中仍能提供予騎乘者安定的接地、與循跡感受,然而在類似左彎接右彎等需要快速改變指向的過彎動作時,騎乘者得提前採取擺正的動作、再往反向側傾,才能更流暢的執行過彎動作。
▼對於有騎乘低手把旅跑、或仿賽車經驗的騎士來說,Suzuki GSX-R150絕對是一部相當容易上手的輕檔仿賽。
圖片來源:King Autos
GSX-R150車型所專屬的配備,則以龍頭後方、設置於油箱前端的Keyless轉輪式龍頭鎖兼電門開關為主了,即使擁有如同汽車般的Keyless晶片鑰匙,但此一轉輪本身其實就是一支開啓油箱蓋、及後坐墊專用的傳統鑰匙。GSX-R150轉輪的使用方式相當簡易,當Keyless鑰匙放在身上,車子本身有感應到的話,按下轉輪時便會聽到「喀」一聲,如此便能使用轉輪,將轉輪轉到最右端的空心圓圖樣處便可開啓電門,按下右側把手下方One-Push的Suzuki Easy Start System,啟動系統便會打電直到引擎發動為止,這也是GSX-R150便利的配備之一。
單色的多功能LCD液晶儀表,則可顯示包括引擎轉速、及時車速、目前時間、現在檔位、燃油油量、以及Trip A / Trip B兩組的里程記錄、與兩組里程個別的平均油耗數據顯示,還有累積總里程數等顯示項目。
▼19.2ps / 1.4kg-m的出力,推動整備重量僅136公斤的GSX-R150,在國內一般道路使用已綽綽有餘,而纖細的車體,在市區都會穿梭更是如魚得水。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圖片來源:King Autos
台灣市場規格的Suzuki GSX-R150雖同為亞太規格的150cc引擎車型,但國內版本的GSX-R150卻是150cc引擎車型中唯一標配ABS煞車系統的,另外為順應國內法規,原廠排氣管也多了一防燙飾蓋配置,另外在縱向雙排氣口的內管也同樣為符合法規,在排氣口做了向下彎曲的調整。從GSX-R150車型標配ABS、以及原裝「特殊」樣式的排氣管,國內的GSX-R150說它是台規車型其實也不為過。
▼Suzuki GSX-R150其實已堪稱當代國內白牌輕檔王者,至於12吋框輕檔車代表Honda MSX125的表現又是如何?請期待《國王車訊》下回的試車報導解析。
圖片來源:King Autos
Suzuki GSX-R150基本規格表 |
|
售價(新台幣/萬元) |
12.8 |
車長(mm) |
2,000 |
車寬(mm) |
700 |
車高(mm) |
1,070 |
軸距(mm) |
1,300 |
車重(kg) |
136 (整備重量) |
油箱容積(l) |
11 |
引擎型式 |
水冷單汽缸DOHC 4V汽油引擎 |
排氣量(cc) |
147 |
缸徑x衝程(mm) |
62.0 x 48.8 |
壓縮比 |
11.5 : 1 |
最大馬力(ps/rpm) |
19.2 / 10,500 |
最大扭力(kg-m/rpm) |
1.4 / 9,000 |
變速系統 |
往復式六檔 |
煞車系統 |
前後單碟ABS |
前懸吊系統 |
正立式前叉 |
後懸吊系統 |
多連桿單槍附預載可調 |
輪胎規格 |
前90/80-17 M/C 後130/70-17 M/C |
平均油耗(km/l) |
48.6 |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電動車專屬時間電價》預告|尖峰、離峰時段每度電價差高達4倍,6月1日正式上路!
-
《BMW》旗下入門純電休旅《iX1》首度登場 首波發表雙馬達四驅車型、輸出上看313匹
-
2022夏季抗暑特輯(七)隔熱紙前擋、車身透光率如何選擇與搭配?
-
你我都不熟悉的《Honda HR-V》黑歷史!還有三門、五門不同版本
-
最多七個月都不用充電!全新電動汽車《Lightyear 0》限量946台 今年Q4歐洲上市
-
三缸改四缸!中國《Focus 1.5T》零百衝刺僅7.9秒、有全景天窗、台灣跟進嗎?(上)
-
新世代《Honda HR-V Prestige尊榮版》試駕報導|活像是輛跑旅車 主動安全與節能升級有感
-
2022年5月《豪華進口車》銷售排行:《Porsche》逆風成長85%|雙B Lexus都衰退
-
鴻海《Model C》量產版今年10月登場|期許自己是首家不缺料的汽車代工廠 年產量上看75萬輛
-
不到40萬就有一台!Nissan再推電動小車《Sakura》 最大續航力180km 今夏日本登場
-
大改款《Honda Stepwgn》日本開賣售價不用70萬 還可以裝無限改裝套件帥一波
-
傳《Toyota》貼牌《比亞迪》推出純電房車bZ SDN|續航上看1,000公里 軸距料比Camry還大
-
家用壁掛充電座、太陽能充電站反成為《電動車》普及之關鍵!
-
正準備進軍德國|中國《蔚來》被《Audi》告侵權 因車名ES與S太相似
-
不掩了|小改款《Ford Kuga》車頭多了一條亮亮會發光的東西
-
嬰童精品《Nuna NEXT system》驚艷2022德國iF設計獎聖殿 汽座新品系列入手2座產品設計大獎
-
福特六和將導入小改款《Focus Wagon》!之後又會導入什麼新車款?
-
不到一週預接單破800台!大改款進口休旅《Kia Sportage》114.9萬元起 3車型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