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zda》為何擁抱《直六引擎》與《後驅技術平台》?個性、品味、成本之首選!(一)
當各車廠正朝向小排氣量、縮減汽缸數發展的同時,Mazda竟然反其道而行,在內燃機的末後世代,仍致力發展縱置直六引擎、後輪驅動架構,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未來內燃機應該是越節能越能生存,那麼六缸引擎如何對決3缸或4缸引擎?比省油會贏嗎?難道是要比性能?好吧,以下針對Mazda直六引擎做個優勢與劣勢分析。
【相關報導】 《Mazda》為何擁抱《直六引擎》與《後輪驅動》?引擎成本還好、技術平台比較貴!(二)
▲Mazda未來中大型休旅車陣容,將會有CX-50、CX-60、CX-70、CX-80、CX90等SUV,然而命名邏輯可能會與現在的CX-5、CX-8、CX-9有所不同,未來CX-50可能走向更小的入門格局,至於CX-60以上可望導入直六引擎,搭配後輪驅動技術平台,但不管怎麼變,相信消費者的共同心聲仍是「價格不要太貴」!圖為現行款CX-5。
引擎再小再省油 終究會排碳、會震動、有排氣聲浪
首先Mazda不是Toyota、Honda或Nissan這一類大車廠,因此Mazda沒有大眾市場的包袱,不需要討好多數人,也不用向主流看齊,可以專營小眾、品味、特色、個性化領域,這和Subaru有某種相似性,不過這一類非主流車廠其實都很難賺大錢,相當缺乏研發費用,所以Subaru選擇向Toyota靠攏,但Mazda決定維持「閉門造車」的風格,因此縮衣節食、舊瓶新裝、老科技再應用成為Mazda的研發顯學。
當多數車廠都向3缸動力靠攏時,Mazda硬是不向潮流屈膝,主因在於小排氣量三缸引擎缺乏特色、玩味樂趣、視聽饗宴,無法吸引鍾情於內燃機的機械世代擁護者,但必須說明這未必是性能取向,電動車於中低速的爆發力都很強悍,不過內燃機就像是機械錶一樣,有活力、有生命、有朝氣,讓玩家覺得「這才像是一輛汽車」,相較下電動車比較死陳,甚至還要模擬內燃機的排氣聲浪,讓人感受到動力的存在。是的,馬達的聲音確實難以撼動人心,聲音放大後亦然,只會更像洗牙或鑽牙機器令人畏懼!
更何況引擎排氣量再小、汽缸數再少、油耗再好,終究會排碳、會震動,高轉速也一定會鳴叫,與其掩蓋這些固有特質,不如順勢發揮,好成為燃油車款的一大賣點。
▲與其砸錢鑽研3缸與4缸等缺乏特色、震動大、聲浪不悅耳的引擎,不如來點特別的「直六引擎」,而且不需要特別調整就很有個性,運轉平衡、聲浪高亢,直接沿用固有的SKYACTIV科技就可以。未來四缸引擎將會拿來搭配PHEV動力使用,並不準備淘汰。
▲Mazda未來的直六後驅技術平台,此為3.0升直噴渦輪汽油動力,試想:六缸引擎的BMW或賓士SUV售價高達300~400萬元,如果Mazda只賣160~180萬元起跳,玩家會不心動嗎?歐洲車廠會不心痛嗎?
然而「明顯且粗糙的震動」就不是未來內燃機應該出現的特質,史上少數能將引擎震動與噪音做成主要特色而熱銷的車款(不等間距V型雙缸點火系統),大概只有哈雷機車吧,老哈雷騎起來有種嗑藥的迷濛感受。但是這招在汽車領域顯然行不通,因為不舒服!而且很容易造成車主或乘客反胃或頭痛,「反感」不可能當特色來賣。
目前的三缸、四缸引擎都在竭力掩飾震動與噪音,如果不修飾的話,三缸或四缸的運作表現其實會讓人感到不舒服,然而將研發經費用在掩飾震動與噪音,Mazda覺得浪費,何不選擇一個「不需要修飾與遮掩的引擎」,讓內燃機展現出天然的震動與排氣聲浪,但先決條件是~這種震動與聲浪必須讓消費者覺得充滿生命與活力,絕對不是酥麻或噁心等負面情緒。
此時必須說明「平衡式引擎」,也就是不需要靠反向平衡軸、偏心飛輪、曲軸配重、液壓引擎腳就能達到完美運轉品質的引擎,此類引擎並非完全沒有震動,而是運轉相當順暢,駕馭過程覺得舒適,但是又不會讓人忘記引擎的存在。
水平對臥、直六、V8、V12 都是平衡式引擎
平衡式引擎有哪些?答案是偶數汽缸的水平對臥引擎,B2、B4、B6…B12皆可,這是Subaru與Porsche最喜歡的設計,不過Mazda並沒有本錢玩,因為研發成本太高!除了水平對臥引擎之外,還有直六、V8、V12等三者可以選,而且不論是低轉速或高轉速,上述引擎都能維持良好的運轉平衡性,而且排氣聲浪都很好聽,不會有吵雜、刺耳問題,當然,汽缸數越多、排氣聲浪一定更為悅耳。至於許多車廠奉為圭臬的V6引擎,充其量只是平衡性優於直四之設計,V6並非平衡式引擎,至於直五與V10引擎同樣不是平衡式引擎。
總結來說,Mazda不可能自行發展水平對臥引擎,就算直接向Subaru買,速霸陸不是不賣就是開天價,問了等於沒問,更何況Mazda未必拉得下臉向Subaru討救兵。至於又大又貴的V8與V12引擎就完全不考慮,看似不錯的直5與V6引擎既然都不是平衡式設計,持續發展也有沒意義,剩下唯一希望就只有「直六引擎」找不到其它更好的選擇了!
基本上直六引擎並非新科技,縱置後驅技術平台對Mazda來說也非新鮮事,研發上都不是從零開始,而是所謂的積木策略,也就是將所有舊科技向上堆疊,自然能達到一定的高度,詳細分解之後會慢慢解釋,但結論乃是Mazda預計在2030年讓所有動力都具達到「電能化」,不管是純電、PHEV、Hybrid、48V輕油電,事實上純電動車的比例大概只有25%,內燃機依然佔有75%的高比例,之後將陸續分析不同動力之科技應用。
【相關報導】 《Mazda》為何擁抱《直六引擎》與《後輪驅動》?引擎成本還好、技術平台比較貴!(二)
▲看似強悍、有特色的V6引擎、直五引擎,其實都不是平衡式設計,而且都是為了節省引擎室空間、可以應用在前橫置引擎技術平台上的產物,論特色其實還比不上直六引擎。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不是說好純後驅? 新世代《BMW M2》可能會打破慣例首度提供四驅車型
-
賣假貨比販毒還賺|《Mercedes-Benz》掃蕩仿冒零件 去年查獲186萬件
-
德國改裝大廠《Manhart》打造史上最強《BMW M3》直上650匹最大馬力
-
和賓士Maybach拼了!你聽過Audi Horch這個豪華子品牌嗎?
-
傳聞中的國產小休旅是它?《Toyota》傳出將發表亞太規《Yaris Cross》 預計明年下半年登場
-
帥到連Porsche Panamera都想模仿?Volkswagen SP2怎麼看都很棒!(一)
-
台灣有機會導入?《MG》即將發表旗艦四門轎跑《MG7》 目標打進豪華車市場
-
路測影片&設計圖曝光|大改款《Mercedes-Benz E-Class》外觀少了些驚豔 雙門跑車將走入歷史
-
帥到連Porsche 924都來模仿!Volkswagen SP2小兵立大功?(二)
-
相差259匹單圈卻快了2秒! 《Porsche Taycan Turbo S》是如何在紐柏林賽道刷掉《Tesla Model S Plaid》?
-
不適合登陸台灣《Pontiac G8》五米大型房車、零百5秒內、售價竟不到台幣百萬!
-
帥到你認不出來!全新大改款《Toyota Yaris Ativ / Vios 》泰國全球首發
-
全新大改款《Honda CR-V》北美發表|空間升級有感+新世代油電動力 國內有望2023年下半年現身
-
螺栓還沒鎖緊?!|日媒驚爆《Toyota Crown》疑似犯了與《Toyota bZ4X》相同錯誤而延後上市 官方對此尚未回應
-
《英國交通法規》重大變更!多數駕駛不知道要優先禮讓行人?也不知道高速公路限速多少?
-
《Hyundai》N Day特報|《RN22e》/《N Vision 74》全新概念車現身!同場宣布《Ioniq 5 N》2023年正式上市
-
不適合登陸台灣《極湃1》是Honda HR-V雙生電動車、但誰取的名啊?
-
芯手上路|當設計靈感都是By Her,全新《Gogoro Delight》真的讓女生騎車更happier?(下)
-
醜車巡禮(十二)MonkeeMobile價值千萬台幣!豈可猴戲?
-
台幣109萬起!純電旅行車《MG5 EV》小改款歐洲開賣|離百萬電動車越來越近
-
台灣有機會導入?《MG》即將發表旗艦四門轎跑《MG7》 目標打進豪華車市場
-
禁售油電車就撤廠|英國2030年禁售燃油車 引發《Toyota》強力反彈
-
全球僅有2輛的超稀有《法拉利》!365P Berlinetta Speciale另一輛還是「非預期」多做的!
-
售價百萬內的國產休旅《HS》登場!《MG》正式進軍台灣 再推《HS PHEV》國產唯一插電式油電選擇
-
國產MPV要來了?!|傳《Hyundai Custo》九月接單 南陽回應的很曖昧
-
建議售價33.2萬起 日規《Toyota Yaris》新年式配備升級 導入內建行車紀錄器後視鏡、電熱方向盤與CVT無段變速
-
你開車的時候會唱歌嗎?馬斯克:未來所有《Tesla》車型均配備免費卡拉OK功能
-
消失的汽車配備《乙烯基酯車頂》《類敞篷車》是什麼怪招?
之後雙B就不做直六了
想開直六只能找馬自達...
請問馬自達新車還會噴水嗎??
Mazda向BMW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