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子實力堅強 《清大賽車工廠》於《日本學生方程式》賽事獲佳績
圖片來源:《NTHU Racing - 清大賽車工廠》
今年三月,【國王車訊】曾經參與清華大學學生方程式車隊 《NTHU Racing - 清大賽車工廠》的新車發表會。經過了將近半年,這支由台灣年輕學子組成的隊伍終於在9月初前往日本參加日本區的學生方程式賽事,而9月8日該車隊也從日本傳回順利完賽的捷報。今年的日本學生方程式總共有115支隊伍報名,正式參賽隊伍則共有94支,最後順利完賽的車隊則僅有39支。雖然今年僅是清大車隊成軍第二年,也是第二次參賽,但是學生們不但順利完賽還拿下了總排名27名的成績,展現了堅強的實力。
圖片來源:《NTHU Racing - 清大賽車工廠》
學生方程式車隊參賽需要經過許多審查、檢驗以及不同關卡與測驗才能夠完賽。首先主辦單位會針對參賽車輛進行技術審查,檢驗包括車輛安全以及設計規格是否符合賽車規範,其他還有煞車測試(四輪可否鎖死)、噪音檢測(110dB以下)、車輛傾斜測試(車輛傾斜45度之下無漏油、含駕駛傾斜60度之下不會翻車)等等。在通過技術審查以後才能夠進入第一大項的靜態測試,而所有靜態測試完成以後才會進入第二大項的動態測試。
圖片來源:《NTHU Racing - 清大賽車工廠》
圖片來源:《NTHU Racing - 清大賽車工廠》
靜態測試包含了「預算成本」、「商業報告」以及「設計說明」。預算成本項目的成績旨在讓參賽學生了解平衡預算與花費之間的重要性,透過比較實際支出成本、製造品質、製造過程等方式來決定此項目的成績。商業報告則是用以訓練參賽者的報告能力,參賽者必須在模擬情境下運用自身的報告能力來推銷自家車輛的設計與潛力。靜態測試的最後一項則是設計說明,參賽者必須述說車輛設計思維,包括動力單元、車體結構、懸吊系統等等各個項目的設計原因,讓評審了解其設計背後的概念。
圖片來源:《NTHU Racing - 清大賽車工廠》
圖片來源:《NTHU Racing - 清大賽車工廠》
動態測試則是參賽隊伍最期盼的關卡,包含了「加速測試」、「繞8測試」、「Autocross場地賽」、「耐久賽」以及「燃油效率」。加速測試為驗證車輛0-75公尺的直線加速能力;繞8測試為檢驗過彎性能,參賽車輛在8字型的賽道上進行計時測驗;Autocross則是在一條總長約為950公尺、包含直線、彎道、繞錐的複合賽道上進行計時測驗;耐久賽則是在複合賽道當中進行共22圈、大約1,000公尺的賽道衝刺,考驗車輛性能以及妥善率;燃油效率則是依照耐久賽整場的燃油消耗來決定成績。動態測試項目雖然是學生方程式車隊成果展現的最佳機會,卻也是對車輛機械設計最嚴苛的考驗,同時也是淘汰率相當高的關卡。
圖片來源:《NTHU Racing - 清大賽車工廠》
圖片來源:《NTHU Racing - 清大賽車工廠》
這次清大賽車工廠在順利通過車輛技術審查以後,順利完成了各個項目與關卡,下方為各個項目的最終成績。
- 預算成本:32名
- 商業報告:11名
- 設計說明:30名
- 加速測試:25名
- 繞8測試:31名
- Autocross:53名
- 耐久賽:30名
- 燃油效率:32名
- 總排名:27名
圖片來源:《NTHU Racing - 清大賽車工廠》
和去年的參賽成績相比,清大賽車工廠不但排名大幅躍進,賽車性能也進化了許多。在諸多改良之下,今年清大的賽車重量從去年的341公斤減重至226.5公斤,輕量化幅度高達33.5%。而這次參賽的直線加速項目也以4.631秒的好成績獲得第25名。接下來待清大賽車工廠回國以後,國王車訊也將安排採訪,深入剖析清大學生們打造的方程式賽車,讀者們也可以前往 《NTHU Racing - 清大賽車工廠》的Facebook專頁關注這支車隊的動態。
圖片來源:《NTHU Racing - 清大賽車工廠》
圖片來源:《NTHU Racing - 清大賽車工廠》
圖片來源:《NTHU Racing - 清大賽車工廠》
圖片來源:《NTHU Racing - 清大賽車工廠》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台灣接單中|《Aston Martin DBX S》V8引擎馬力上調至717匹 車身更輕盈
-
二次小改《Volvo XC90》雙車型接單中 中控螢幕大升級 外觀更多細節
-
Telo MT1 電動卡車:小巧、高效的未來之選
-
汽車銷售捷報|PEUGEOT全球銷量開春報喜 2025首季全球銷售表現亮眼
-
第二代 Volkswagen T-Roc 年底登場,首度導入 HEV 油電動力、內外全面進化
-
MIT的驕傲!《中華汽車 ET35》 零件自製率高達9成 預計第三季上市
-
開創太空移動新紀元! 普利司通第二代月球探測車概念胎榮獲「年度輪胎概念獎」
-
Suzuki 推出越野風格客製化版本Swift 展現掀背車新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