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C》倡導機車防禦駕駛觀念 呼籲民眾注意用路安全

999人看過

圖片來源:ARTC

圖片來源:ARTC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致力在車輛的創新研測、及提升產業競爭力,同時也將專業的車輛知識分享給民眾,日前舉辦的「機車防禦駕駛聯合推廣發表會」,從「安全駕駛」觀念再延伸,力推「防禦駕駛」(Defensive Driving),強調預測危險、避開危險的騎乘概念。

有鑑於近年來機車事故發生率居高不下,車輛中心繼2006 年編印以汽車為主的「防禦駕駛教戰手冊」後,2016年再發表以機車為主軸的「機車防禦駕駛手冊」,解析機車先天的動態及特性,並輔以14種常見的用路情境、及危險預測要領,進而提升規避危險的能力。機車防禦駕駛手冊年初由ARTC發行至今,已獲得交通部道安會、公路總局、教育部、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國泰產險、機車安全協會、三陽機車、光陽機車、及立法委員們的支持與響應。

▼交通部王國材次長表示,「安全駕駛」與「防禦駕駛」是交通安全的一體兩面,並希望推動讓防禦駕駛觀念普及,成為國人駕駛習慣的重要一環。

圖片來源:ARTC

圖片來源:ARTC

防禦駕駛意指預測危險、避開危險的用路觀念,以紅綠燈為例,「安全駕駛」所代表的意義為遵守號誌、勿闖紅燈,而以「防禦駕駛」而言,指的是綠燈時可能會有其他用路人闖紅燈,或紅燈也有故障可能的認知。依據國內外文獻研究指出,交通事故的發生,有九成以上與事故當事人的認知或誤判有關,包括用路觀念、駕駛習慣、與危險感知等,幾乎都與認知和判斷有關,而透過學習人、車、路的特性,在所處環境下有正確的認知判斷,才能做出適當的反應與行為。

根據民國104年底的統計資料,國人平均約1.7人即擁有一部機車,機車是大家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傷亡比例卻也是最高的,然而有許多交通事故是可以透過提前預測、及早反應來避開,而這即是推廣「機車防禦駕駛手冊」的原因。

▼ARTC廖慶秋副總表示,透過傳遞預測危險、避開危險的用路觀念,未來期待更多的企業、團體一同響應機車防禦駕駛概念的推廣。

圖片來源:ARTC

圖片來源:ARTC

由於每個人所處的交通環境不一,機車防禦駕駛手冊以用路常見的14種情境說明,模擬各種交通情況如何做到「防禦駕駛」,包括行經紅綠燈、無號誌路口、彎道、雨天、或夜晚的情境...... 等等,協助機車駕駛快速瞭解。而其中,又以遇到「前方車輛 不當開啟車門 」、「機車自摔」等,為國內常見的兩大交通事故,故ARTC也在會中實際模擬這兩種用路情境讓與會者了解。

根據統計分析,自民國96年至100年間約85萬件與機車有關的交通事故發現,機車與小型車以路邊停靠問題導致車禍為最主要的原因,包括違規停車、起步、開車門等,共佔20.6%,其中又以小型車不當開啟車門的7.9%比例最高,而近三年因不當開啟車門而發生的事故,總計造成17人死亡,超過1.2萬人受傷,平均每年有3,589件。

▼當騎乘機車遇到前方有車輛停放,應有「它隨時會打開車門」的警覺,並保持安全距離,若行車時打開頭燈,也能讓汽車駕駛較容易從後照鏡發現機車。

圖片來源:ARTC

圖片來源:ARTC

這類狀況的防禦駕駛,最好的對應方式是,若機車騎士看到前方路旁有車輛停駐,尤其是剛停好的車(例如尾燈還亮著),在通過它時應有「它隨時會開車門」的警覺,經過該車時,即應與它保持足夠的橫向距離,另外機車若能常時點燈,車內的人也會比較容易發現機車。當然,汽車駕駛開啟車門也應遵守反手兩段式開啟車門安全的步驟。

機車自摔是很多人都有的經驗,平均每年約有近萬件的類似意外發生,據統計,機車死亡事故中,單一機車的佔比超過30%,其中以自撞路側設施、翻車、摔倒、衝出路外等事故約佔20%,另外單一機車致傷的事故中,也以翻車或摔倒為為主,然而摔倒的原因很多,含標線、水溝蓋、施工鐵板過滑、貓眼反光標記...... 等,皆可能是導致事故的原因,另外因為機車只有兩輪,急煞車易因輪胎鎖死失控、而自摔或自撞。

▼機車煞車自摔的狀況仍相當頻繁,機車騎士應避免急加速、急煞車,尤其是煞車鎖死的情況,最容易讓自摔事故發生。

圖片來源:ARTC

圖片來源:ARTC

因此,機車騎士應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注意週遭車輛行為與環境變化,避免急加速、急煞車,若不小心將煞車抓得太用力,可立即鬆開拉桿使車輪恢復轉動,或採取分段煞車、以降低摔車的風險。其實,不管是採取前輪或後輪煞車,都是希望煞車過程能控制在輪胎與地面接觸的抓地力限度內,也就是不要發生輪胎鎖死的情況,讓車輛完成減速的目的。

加入粉絲團 加入好友 追蹤IG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複製連結
引用發文

請將圖片拖曳至框線內

共0則回應
回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