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街道走向賽道 KIA Optima能優雅亦能剽悍

893人看過

賽車,或許與KIA的連結不深,也可能沒有豐富的歷史。甚至,車迷在談論到賽車時,腦中浮現的也多半是歐美的知名品牌,這崛起於亞洲的韓國品牌,在你我的印象中,似乎缺乏著賽車的血液。只是,在這個積極壯大的品牌心中,賽車因子這缺乏的一角,正是KIA所亟欲填補的拼圖,於北美的Pirelli World Challenge賽事中,KIA正踏上這最後一哩路。

▼對於積極壯大品牌的KIA而言,始終缺乏的賽車因子,是完備品牌形象的最後一哩路。

Forte Koup為起點,點燃賽車之火

之所以對於KIA在賽車領域的發展感到陌生,或許是因為KIA並未選擇臺灣車迷較為關心的歐洲作為戰場,而是將目光望向賽車風氣較為自由的北美的緣故。而KIA對於賽車運動的投入,必須將時間拉回2009年,隨著Peter Schreyer主導設計的量產車陸續走入市場,加上當時KIA將第1代Forte (K3、Cerato) 導入北美市場時,同步引進了雙門Coupe設定的Forte Koup,由於更趨動感的品牌形象逐漸成型,讓KIA決定採用不同的策略,以扭轉KIA的品牌形象。

▼隨著Peter Schreyer主導的產品逐漸問世,加上2009年雙門設定的Forte Koup於北美上市,KIA決定採用不同的行銷策略,徹底扭轉KIA的品牌形象。

於是,一向被視為是驗證車輛性能、可靠性與品質最佳場所的賽車場,緊抓住了KIA的目光,KIA決定投身賽車運動,在品牌的血液中,加入這同時具有熱情、激情與速度的因子。在2009年年底,KIA找上了位於美國亞特蘭大的Kinetic Motorsports合作,希望以Forte Koup為起點,帶領KIA走入賽道。並在2010年正式打造兩輛Forte Koup賽車,投入Grand-American Road Racing中以房車為主的Continental Tire Series賽事,並選擇與量產車更接近的Street Tuner (ST) 組別參賽,甚至在2011年協助KIA在ST組別奪下年度總冠軍,為KIA在賽車領域敲開了大門。

▼與Kinetic Motorsports攜手合作之下,以Forte Koup為基礎打造的Continental Tire Series賽事ST組賽車於2010年問世,開起KIA於賽車運動的大門。

挾帶著Forte Koup所寫下的優異表現,KIA與Kinetic Motorsports不但持續保持合作關係,更期盼進一步拓展在賽車運動的參與,透過賽事的表現,證明KIA的造車工藝、技術實力與車輛的可靠度。在這樣的動機下,KIA決定借重Kinetic Motorsports之力,運用KIA Racing之名以廠隊的姿態在北美賽場征戰,並將使用2010年年底在北美大改款更新,也是KIA在北美市場最暢銷的車款──Optima參賽,進一步證明KIA旗下產品的不凡競爭力。

▼2011年賽季,KIA與Kinetic Motorsports雙方首度嚐到年度冠軍的甜美果實。

走入賽道,Optima再寫輝煌篇章

歷經以Forte Koup賽車作為實驗的幾個賽季,KIA與Kinetic Motorsports已磨合出相當的默契,於是在2011年賽季結束之後,KIA Racing決定投入北美地區歷史更悠久,也是Kinetic Motorsports過去熟悉的房車賽事──Pirelli World Challenge,並且鎖定當中適合Optima這類D-Segment級距房車的GTS (Grand Touring Sport) 組別參賽。

▼挾帶著在Grand-American Road Racing中Continental Tire Series賽事ST組別的優異表現,KIA決定將目光轉往2010年年底在北美大改款更新,也是KIA於北美市場最暢銷的產品──Optima,作為參與賽車運動的下一個階段。

在Pirelli World Challenge的GTS組別,規則不僅要求必須以現有的量產車型為基礎,同時改裝幅度也不若GT (Grand Touring) 與GTA等高階組別自由,必須更貼近一般的市售量產車。除了引擎在規則中允許將引擎的動力輸出調整至300hp與400hp馬力之間,且可換裝序列式變速箱,同時能夠在規則限制內進行輕量化與空力套件的改裝,懸吊布局與車體結構則必須維持與量產車相同的設計。

▼為了更貼近一般民眾,KIA與Kinetic Motorsports選擇使用更貼近一般量產市售車的Grand Touring Sport組別參賽,並以Optima為基礎打造賽車。

於是KIA與Kinetic Motorsports決定選用搭載2.0升GDI Turbo引擎的Optima為基礎,維持現有市售車前麥花臣、後多連桿的懸吊幾何設定,並依照賽事的需要,換裝強度更強的簧圈以及可調整式的減震筒。並且拆空所有舒適性的內裝,於植入防滾籠的同時,換搭桶形賽車座椅、6點式安全帶與賽車用滅火器等安全配備,以確保車手於競賽中的安全。

▼以搭載2.0升GDI Turbo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的Optima為基礎打造的賽車,基本上維持與市售車相同的懸吊幾何與底盤基礎,只因為賽事的需要而進行升級,並加裝對應的空力套件,提升賽道上的操控表現與穩定性。

動力心臟則是保留KIA的2.0升GDI Turbo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不過,因應賽事的需要,Kinetic Motorsports將其動力輸出調整至約368hp左右的水準,比起美規Optima 2.0 GDI Turbo的274hp最大馬力要有顯著成長。同時,為了擁有更直接的動力傳輸,Optima GTS賽車也換上由Xtrac提供的6速序列式變速箱,但驅動方式仍然維持前輪驅動設定。換句話說,除卻因為賽事需要與符合規範而進行的改裝,Optima GTS依然保有市售車的血液。

▼引擎室內的動力心臟保持市售車的2.0升GDI Turbo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本體,但將最大馬力由市售車的274hp亦舉提升為368hp左右。

自街道走入賽道的Optima GTS,在2012年賽季初登場後,於加拿大Canadian Tire Motorsport Park賽道舉行的第8回合比賽中,便拿下了KIA Racing於Pirelli World Challenge的首場勝利,也是Optima GTS的第一座勝利獎盃。於初登場的2012年賽季,KIA Racing總計奪下兩場勝利且兩度站上頒獎台,2013年賽季也維持兩場勝利,且3度登上頒獎台。

▼Optima GTS賽車初登場的賽季便寫下兩場分站勝利,實力不容小覷。

2014年賽季,KIA Racing更迎來前所未有的成功,不但在全年16個回合比賽中奪下5場勝利、一場包辦前兩名完賽以及8度登上頒獎台的戰績,奪下該年車廠年度總冠軍的頭銜。不但擊敗Aston Martin、Chevrolet、Ford、Nissan與Porsche等在賽道上擁有輝煌歷史的車廠,更成為首個在Pirelli World Challenge中贏得總冠軍的韓國車廠。即使在2015年,KIA Racing面對各車廠的反撲,也依然能夠拿下1場分站勝利與6次登上頒獎台,維持穩定的成績。

▼2014年賽季是KIA最豐收的一季,不但奪下5場分站勝利,更有8次登上頒獎台,同時更拿下2014年Pirelli World Challenge賽事GTS組的總冠軍,成為首個在Pirelli World Challenge中贏得總冠軍頭銜的韓國車廠。 

允文允武全方位展現

經由賽道的表現與成績,KIA展現了Optima GTS強悍的實力與可靠性,成為賽場上最具競爭力的車輛之一。也因為參與以市售車為基礎改裝升級的GTS組別,同步印證了Optima優異的體質基礎。在甫結束的2016世界新車大展中,KIA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也自行打造一輛植入空力套件、換上桶形賽車座椅與多點式安全帶,並將部分內裝移除、換上碳纖維部件的Optima Racing Edition仿賽車,向臺灣消費者展現KIA熱情的一面。

為了展現Optima的熱情形象,在臺灣車壇的盛會2016世界新車大展中,KIA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也打造一輛擁有賽車外觀元素,以及進行部分內裝改裝的Optima Racing Edition仿賽車。

不過,也因為賽道上的表現,更進一步證明了Optima允文允武的性格。不但擁有Peter Schreyer所操刀,運用Tiger Nose水箱護罩為核心,搭配矩陣式LED霧燈、LED導光條尾燈組等所勾勒的時尚氣息,更具有猶如跑車一般的優雅身段。再加上高質感用料所呈現的豪華車室氛圍,搭配駕駛模式選擇系統、全景式天窗、雙前座電動安全座椅與Push Start & Smart Entry組成的豐富配備,還有以6具安全氣囊為基礎,搭配ESC、VSM與TPMS胎壓偵測器所構成的堅強防護。

▼有了賽車表現的加持,Optima不但有著時尚動感且優雅的外表以及豪華質感的內在,更有著賽道上的剽悍性能血液,是一款允文允武的全方位產品。

雖然在引擎室中,Optima所搭載的不是Optima GTS中具有368hp馬力輸出的2.0升GDI Turbo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也非6速序列式變速箱。而是選用2.4升MPI直列4缸多點噴射引擎搭配6速手自排變速箱的組合,不但能提供172ps的最大馬力,亦可提供22.9公斤米的扭力峰值,在不需要追求極限的街道中,KIA想給予的,是順暢且舒適的行路質感與產品調性,使Optima不但能在賽道上展現強悍,也能在街道上顯露優雅。

加入粉絲團 加入好友 追蹤IG

品牌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

相關新聞推薦

RELATED ARTICLES
複製連結
回最上層